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73|回复: 44

鱼鳞木的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4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新雨独花开 于 2014-9-4 09:35 编辑

鱼鳞木,天女花,娃娃鱼被称为“天柱山三宝”。鱼鳞木,学名珍珠黄杨 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又名中国小老树、鱼鳞黄杨,为黄杨科黄杨属植物。原产于安徽省大别山、江西庐山境内及鄂西北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峻山巅,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因其叶片圆形,小如珍珠而得名。多生于海拔1300—1700米的高山顶部。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常绿低矮灌木,分枝密集,叶小,对生,厚革质,有光泽,卵圆形,全缘,长0.5~0.7厘米,宽0.4~0.5厘米,形似一片片鱼鳞,故名鱼鳞木。多生于山脊和崖壁石缝处,形成优势常绿树木,其叶春嫩、夏翠、秋墨绿、冬变紫红,分布海拨1000米以上。天柱山东关、神秘谷、总关、主峰均有群落分布,其木质坚韧,民谚有“千年长寸木,四季不一色”。珍珠黄杨生长很慢,即使是百年生古木,其高不过1米许。人们常说“千年不长黄杨木”。古书中称“岁长一寸,闰月年又缩一寸,谓之厄闰”。《本草纲目》称:“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闰年不长或反缩之说,固无科学依据,但其生长极慢倒是事实。珍珠黄杨在黄杨家族中确实是生长较慢的一种。
珍珠黄杨世代安家于高山山脊或石缝之中,经过风霜冰雪严酷的磨砺,使它天然地长成虬枝曲干、奇特多姿的树形,成为树桩盆景的优良素材。元代华幼武的咏黄杨诗中写道:“咫尺黄杨树,婆娑枝干重,叶深圃翡翠,根古距虬龙。岁历风霜久,时沾雨露浓。未应逢闰厄,坚质比寒松”。生动地刻画了黄杨的生境条件、优美的树形和坚贞的品格。珍珠黄杨作为观赏树木还可点缀假山,或作盆栽。
珍珠黄杨因具有叶片密集、枝干苍劲、自然成型以及生长较慢、树型稳定等诸多优点,是制作盆景、点缀山石、建造袖珍园林的极好材料,因而被园艺界公认为最优秀的盆景树种,具有较高的应用和观赏价值。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珍珠黄杨以来,国家对其采取了原生地针对性保护措施,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因乱挖野生植株,珍珠黄杨资源遭到很大的破坏,应给予重视和保护,并发展人工繁殖,合理利用。当前,全国野生珍珠黄杨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较之人们熟知的南方红豆杉、银杏等珍贵树种要远远狭窄与稀有,幸存者寥寥无几。
珍珠黄杨木材黄色,纹理极细,坚硬美观,可供雕刻高级工艺美术品。
发表于 2014-9-4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4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鱼鳞木天柱山之宝,要多加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顶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gy1988 发表于 2014-9-4 08:14
鱼鳞木天柱山之宝,要多加保护。

谢谢顶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狮电动车 发表于 2014-9-4 08:27
有图更好,,,,,,,,,,,,,,,,,,

网上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4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养活的,我家的枝条走了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4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虫儿飞 发表于 2014-9-4 08:38
很难养活的,我家的枝条走了不少

比小三还多几分爱护吧。有人认为我钻牛角尖。盆景制作、养护是修身养性的最好途径之一,也必须专业知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3 18:40 , Processed in 0.09604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