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05|回复: 6

源潭方言补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试着上潜坛 于 2014-8-31 21:06 编辑

    屙【方言音窝】屎、屙尿,即拉屎、撒尿之意。“屙”普通话音“呃”,方言读音有所出入。
蹲缸,即厕所。往年穷苦人家,在屋旁挖一坑,半埋一口大缸,缸上搭置两块八字形木板。木板间于缸内斜置一木棍,曰:搞屎棍。缸外搭建半爿贝壳状落地茅草棚,似悉尼大剧院那个外观造型。这样的厕所,安全和卫生都堪忧。那时候小孩可随地大、小便,是不用如厕的,老人就是个问题了。
八鸲【方言音勾】子,俗称八哥儿,其学名“鸲鹆”【音quyu】。八鸲子,是俗称和学名的混成,鸲【音瞿】与够形近,故方言误读成“勾”。
老鴰【方言音哇】,即乌鸦。鴰,普通话读“瓜”。
搀窝鸟,即布谷鸟,其学名杜鹃。杜鹃不会搭巢,借窝下蛋育雏,有搀和之嫌。方言是根据其习性命名。
鹁【方言读菩】鸪子,学名斑鸠。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的就是这种鸟,鹁【普通话读勃】鸪子还是古老的爱情鸟呢,以“咕咕“声求偶。“关关”古音概是“咕咕”。
腾,一种家禽,个头比鸭大,圆胖,羽毛多白色。因其比其他家禽都善腾跃、飞腾。故名“腾”。腾鸟老家南美洲,野生,不知何年代引进中国饲为家禽,无考。源潭人家多有养殖。
混儿子,一种腾和鸭杂交繁殖的家禽,其本身已不可下蛋繁殖。自然的节律就是这样,不可创世!因其是“混血儿”,故名“混儿子”。
草狗,本是西南方言,意为母狗,源潭亦是此谓。“草狗起窠”严重的骂人话,谓女人风骚,像母狗发情一样,到处寻求交配。有时也是责骂小女孩疯玩。
牙【方言音a二声调】猪,即种猪,种猪未阉割,现出其原始特征,露出两颗长长的獠牙。这种猪给人突出的印象就是两獠牙,也是与其它阉割的猪最显著区别所在,所以叫“牙猪”。
灶马子,学名蟑螂,有难闻的体臊味,夏天夜里喜在灶台活动寻食。是卫生隐患,现在少见。
马蓼子,即红蓼,生于田埂、路旁,其叶味辛辣。源潭人常用不干不湿蓼草生烟驱蚊。牛栏、猪舍常用品。扯一把蓼草丢于粪缸,可灭蛆。
鸡头苞,即芡实,水生。因其果实外壳形似鸡头,故名。
糕瓜,即茭白,生于水边,叶似菖蒲。其根部营养积淀,形似瓜,体白嫩如年糕,故曰“糕瓜”。
蟒瓜,即丝瓜,瓜形、瓜皮如蟒蛇,故名。
胡芋,即山芋。原产新疆。古代称西北少数民族为“胡”,故名唐诗有“不教胡马度阴山”句。
蕃茄,即西红柿,原产新疆。古时边疆为蕃。故名。
马齿眼【音俺】,即马齿苋,因其叶形似马齿咬痕,故名。
笊篱【音照立】,灶台用品,蔑制。食物滤水之用。
,古老炊器,陶制,灶、甑为一体。后改为木制,放置铁锅中蒸腾食物。源潭人家逢过年节、遇喜白事尚在用。
锅灶庙,锅灶牌楼上设置的神龛,放灶神。后弃灶神,有放置油、盐罐之实用。
吹锅筒,竹制炊器,取盈握竹管两三节,逢节一一贯通锥眼大小空眼,就嘴一端锯节。遇阴雨柴湿不易着,就用此具增氧。
沙竹,灶台用品取盈握竹竿一节,除一端节疤,破成竹丝。用于刷锅。刷锅时和着洗锅水发出"沙沙"声,以其音响命名。形制类似“破小鸭”,都是取其音响特征。
花箍箩,蔑制,一米高椭圆形,四周空档似一个个箍连接起来。用于打柴装松毛等细小柴火。
井罐,灶上物什,陶制,小而深,烧饭、做菜可从中随时汲温水,故曰“井罐”
水端子,竹制,取一粗于掌握竹筒,留一端竹节,一端锯成一提把。用于井罐汲水。
蓝边碗,家用碗中最大者,多用于盛粥或盛菜。因其外沿有一圈蓝色线饰,故名。
楼碗,比蓝边碗小,较茶碗大,多用盛饭。庄稼人能吃好多碗,叠起似楼状,故名。有牵强之嫌,待指正。
破小鸭,竹制,盈握竹干约一米长,一端劈成指宽多瓣。冬日晒谷,老人坐晒场,用破开一端敲击地面发出“嘎嘎”声响,以驱鸟雀、家禽。放鹅、放鸭时也用此物驱驰。
抢【音腔】子,直径约1.5米的圆形晒器,竹制。源潭夏天多雷雨,用此晒器易于抢收谷物,故名“抢子”。
簸【方言婆】箕:直径约两尺圆形竹器,两手握其沿颠簸谷物,扬弃秕糠。
朗盆,直径约一米圆形竹器,受潮作物食品只需晾一晾。簸箕与郎盆源潭方言叫法可能倒置,特别更正,不然难说其用。
船箩,长一尺许、宽七八寸的船型藤编器物,中间安竹质提梁。购物用,往年用于上供销社买盐,往来路上人人皆提船箩,蔚为壮观。
杩子桶,便桶,木制。置床前蹋板上床头柜中,供女人夜间方便之用,男人用尿壶。古代嫁妆之一。《红楼梦》中有此用具。
掀掉恁的杩子盖,意为:掀掉你的头盖骨。源潭狠话方言,属辱骂。喻被骂人的头颅为杩子桶。
挦【方言音潜】根屌毛戳戳牙齿对辱骂者的“回敬”,意为你的嘴太脏,需剔剔牙缝。,普通话读“闲”,只是声母不同。
靡吃过牛蓼子马蓼,我认为这句方言中“蓼”绝非“屌”。不错,源潭方言中常带粗鄙的“屌”字,如“么屌喳?”“屌死了!”。这句应该是相对复义,既然有“马蓼子”,就应该有“牛蓼子”。“马蓼子”味辛辣,牛、马尚且避而远之,何况人乎?意谓:你什么都吃,就剩马蓼子没吃了。
短命死的,女人骂男人的专用语。一般迷信认为作恶多端、少阴骘的人,阎王会收拾他,所以短命。有咒骂之意味,终归此人是恶人之意。
婊子屄,严重的骂女人话,中国传统女人视贞洁如生命。若骂这句话,遇上贞烈厉害的妇女,她会撒泼、打滚地与你拼命,要不,到你家横扫一切,打个稀巴烂才肯罢休。

打尖,三餐之外吃食,多为小儿行为。柴锅饭易生锅巴,母亲手沾水揉碎锅巴搀饭粒抟成饭团,放置锅灶庙保温。待小儿饿时食用,为“打尖”。《红楼梦》中有此语。
发狠,源潭方言谓勤劳之意。《红楼梦》中有此语。
扛丧【方言音刚桑】,吊唁、举哀、哭泣意,有骂人意味。《西游记》有此语。
厝【方言音蚕】基,人死后棺木放置地面,裹之以草,名曰厝基。
兀个,即“那个”。在任何版本《辞海》解释中,皆没有指代意,而在元曲中“兀”虽有指代意,却是“这个”意。如是,我猜想地方方言既有可训处,也有不可辨考处。若地方长老一次误传而沿袭,哪里去找证据呢?我想“兀个”之“兀”,也只能用“兀”个了,别的同音字更不合适。
  源潭的方言,虽算不上魅力无穷,却真的有天籁之遗音。记得小时候去县城走亲戚,大人们就拿“mi有来了”来嘻乐,其实是在奚落源潭人。殊不知源潭人说的mi【没有】是靡有二字,而现在能又有几个人知道靡”在古汉语里有“无”之意呢!我们源潭人连口语都文绉绉的呀!可见源潭这个小小地方的文化底蕴了。
   在源潭方言里读,据我所知,长江以南好多地区都念,粤语好像也是这样,四川话就是说七饭知道,源潭人说“晓得,四川人也说晓得,这就和四川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成都与源潭隔着千山万水,纯正的四川话我们听得懂,且乐于听,似有亲切感。是何原因,本人浅陋,难以溯源,只是感性认识。不过,“晓得”比“知道”更合乎汉语言的规范,“晓”,天明之意,也就是明了。还是回到吃饭,与源潭仅一河之隔的桐城沙埔却说成恰饭,一条大沙河阻隔能力却长于长江?看来方言的形成不单与人们交往有关,还与历史上人口大规模迁徙密不可分。像我们源潭张姓就是在元朝时,从江西迁徙而来。怪不得前面有网友说源潭话近似赣南话。与汉字的发展演变是一脉相承的,读成就是形声字了,比普通话更合乎发展规律。
镝镝,读敌敌,后一个字读轻音,意是等之意。是指箭头尖端的尖锐部分,不就是那么镝镝东西。我的知识也就这么镝镝。毛泽东诗词有“飞鸣镝”句。
蒙朝,明天之意。我认为不是“明朝”误读,把“明”读成“蒙”,在源潭方言中找不着佐证。应该就是此二字,意谓蒙头一睡就是明天早晨。
恁【方言音en三声调】也不戥一戥,意思是说:你也自个儿掂量掂量。戥,特小的秤,无秤勾,悬秤盘。称小剂量的物品,多用于中药房。古时富户用于称银子,有句俗语“戥金子戥银子”就是此谓。《红楼梦》里有此用品。
滚辘子,圆形小儿玩具。现在有人买车回家,一路亲朋鞭炮齐鸣。不服者讥之曰:买个滚辘子回来了。虽有“红眼”之嫌,却骂出了人类生存的真谛!我预言,小车终会以其实质为大人的玩具而消亡。不然,就会人类先消亡,独留下无人滚的“滚辘子”。
发表于 2014-8-31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还有好几个我也不知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有才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有才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1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都是潜山话,怎么都成源潭的版权了?不照,嗯要改过来,不元,我不带待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6-18 20:36 , Processed in 0.07798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