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67|回复: 0

国际篮坛裁判执法趋势(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第五节 世界杯男女篮球赛判例研究

                                                                                男篮赛—美国印第安纳州拿波里2002.8.28—9.12

                                                                                女篮赛—中国大陆南京2002.9.15—9.25

                                                                                               前         言

  四年一度的世界男、女篮球锦标赛,分别在2002年8、9月份开打,这次世界杯男篮赛爆出最大的冷门就是美国「梦幻五队」惨遭阿根廷(87-80)、南斯拉夫(81-78)、波多黎哥击败,仅获得第六名。由此可以发现,美国虽然是「篮球祖国」,如果不派出真正的高手出征,势必无法维持优势,因为欧洲南斯拉夫、俄罗斯、立陶宛、2004年奥运亚军意大利、、等国,其球员在美国打N.B.A 的球员越来越多,而且素质条件甚佳,因此一般N.B.A 球员代表的美国「梦幻队」,未来势必「恶梦连连」!

一、世界篮球锦标赛执法与判例

  世界篮球锦标赛对于裁判执法上有相当严谨的要求,包括裁判的作息、规则的认知,F.I.B.A 秘书长史坦考维奇、特别助理柯特勒巴、、均亲自到场讲解规则判例注意事项。当然对于公正执法更是国际篮球总会要求的重点。这次有几项临场出现的判例值得国内裁判、教练及球员们正视,虽然规则上已经明文记载,但是比赛出现时,却容易让人产生「模糊争议状态」,因此例举下面状况说明:

1.美国队投篮不进,球被阿根廷控制,美国队拉人犯规(该节全队第五次犯规),当裁判宣判后,一位美国队球员踩到倒地阿根廷球员的身上,这位美国球员立即被宣判「违反运动道德的犯规」。

处理:由阿根廷球员获得罚球四次,再由阿根廷获得中场发界外球进攻权。注意前两次罚球员是被拉人犯规的球员主罚;后两次罚球可以由在场队长指定场上球员罚球(刚替补上来球员不得罚球)。

2.当罚球之后,球从篮圈上弹起剎那,被美国队拨掉。这是标准的好球。

3.美国队球员从前场(中场附近)拨到阿根廷的球,结果美国球员在后场将球抢到手,裁判未宣判回后场违例,这是正确的。

4.美国队投篮擦板后,球碰篮圈之际被阿根廷拍掉,这是好球。

5.当球出界时,你是裁判如何表达手势?欧洲裁判直接比出方向,没有比出违例手号。

6.德国队抄球,阿根廷失球之下,拉了德国队球员的球衣。裁判宣判阿根廷队「违反运动道德的犯规」,这是正确的宣判。

7.当两队发生球出界外被宣判争球时,2003年9月改为交换拥有球权。

8.世界杯女篮赛裁判提出判例研究:甲队在第四节最后15秒被乙队犯规,此时甲队以60比61落后一分,这个犯规是乙队全队的第五次犯规。结果纪录台、裁判、双方球员未察觉要罚球两次,球赛由甲队发边线球进攻,在所剩15秒内,甲队投篮未中,时间终了!球赛结束后,有人发现甲队未罚球,裁判如何处理?

处理:虽然球赛已经结束,裁判仍应宣判给予甲队罚球两次(规则58条:得与更正的错误),时间不能拨回15秒。如果甲队罚中两球,则甲队以62比61获胜;如罚中一球,双方平手必须加赛;如甲队两球未罚中,则乙队仍以61比60获胜。

例外:当球赛结束后,裁判已经在纪录簿签名之后才发现未罚球,这个疏失不能补救,应由乙队以61比60获胜。

9.世界杯女篮赛,有一位裁判在裁判位置交换上有更正必要,对于前场的进攻球队犯规不用交换执法位置;后场发生的进攻与防守犯规亦不用交换执法位置。

10.裁判必须重视有利、无利的宣判原则。对于防守球员接触投篮球员的手或是「火锅」不要轻易宣判犯规。多注意取巧性的接触犯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3 20:21 , Processed in 0.07292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