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五庙文广

七律·咏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风雨雨共兼程,与我相随别有情。
最爱灯前陪静坐,尤为月下伴闲行。
常常隐去天方暗,每每归来日正明。
踏遍千山无一语,现身多半为虚名。

全诗简洁易懂、朗朗入口。把“影子”写得入丝入扣。很是欣赏!
唯一遗憾的是诗作取题《咏影》,却没有“咏”的味道。
建议尾句改为:“忠贞不为有虚名”,既符合对影子的描叙,却蕴藏更深的含义,以点名主题!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1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7楼:下雨时恐怕见不到影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形象,贴切。欣赏好律,祝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柱云飞 发表于 2014-8-26 10:44
风风雨雨共兼程,与我相随别有情。最爱灯前陪静坐,尤为月下伴闲行。常常隐去天方暗,每每归来日正明。踏遍 ...

请看2楼的注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影,而不着一字。全靠背面敷粉,这种功夫是真的高明。
咏的的确少了点,建议诗名改成画影,或是仅仅一字“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敲棋子落灯花 于 2014-8-26 21:36 编辑

本诗富有哲理的思辨,一个“现实的我”与一个“精神的我”相对立而又相统一的“自然真实的我”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既让读者清晰地看见一个风雨兼程,饱经沧桑、淡泊名利的诗人形象,又让读者从字里行间真切地体验出诗人坎坷不平的心路历程(常常隐去天方暗,每每归来日正明。)
作者本诗题材来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作者能从人们往往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生发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可见诗人匠心独运,由此让我们想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也让我们想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敲棋子落灯花 于 2014-8-26 21:27 编辑

与网友对《咏影》一诗的赏析予以商榷。自古以来,对于诗论有“詩无达诂“之说,西方则认为"一千个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样说法表述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关于网友天柱云飞的评论:全诗简洁易懂、朗朗入口。把“影子”写得入丝入扣。很是欣赏!
唯一遗憾的是诗作取题《咏影》,却没有“咏”的味道。
建议尾句改为:“忠贞不为有虚名”,既符合对影子的描叙,却蕴藏更深的含义,以点名主题!个见!
鄙人的见解是:不论对哪种体裁作品的评价都该忠于原作和作者的初衷。您说的首尾两点意见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对您第二条点评,鄙人认为言过其实。
                     风风雨雨共兼程,与我相随别有情。
最爱灯前陪静坐,尤为月下伴闲行。
常常隐去天方暗,每每归来日正明。
踏遍千山无一语,忠贞不为有虚名
不论是从首联、颔联看,还是从颈联、尾连看,句句不离“影”。首联体现了形影相随;颔联、颈联描述了灯前月下,阴晦晴朗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影子状态;尾联概括点题,表明“影子”的精神实质:踏遍千山万水,无怨无悔,赤胆忠心,不为徒有虚名——亦本人上面所说的“精神的我”。至此,“精神的我”与“物质的我”达到了和谐统一。怎么能说没有“咏”的味道呢?这就令人费解了。尊敬的网友,希望咱们能从治学与就事论事的角度出发,不带任何偏见,共同努力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踏遍千山无一语,现身多半为虚名。————面对当前中国的现实,追名逐利的歪风邪气有日趋蔓延之趋势,搞形象工程、好大喜功,党中央高屋建瓴,提出以德治国,弘扬“踏遍千山无一语”的焦裕禄精神。本人的态度是肯定作者的原作。觉得尾联点题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7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柱云飞 于 2014-8-27 14:06 编辑
闲敲棋子落灯花 发表于 2014-8-26 21:02
与网友对《咏影》一诗的赏析予以商榷。自古以来,对于诗论有“詩无达诂“之说,西方则认为"一千个个读者有 ...


很是佩服您由此诗所延伸的翩翩联想!
作诗是在写文章,自然有一定的段落。作者取题《咏影》,按照您的说法:作者是一上来就开始在咏,或叫边写边咏,写中含咏。我不知您对诗题中的“咏”字作何理解?如果诗中任何一联都能联想到相关的含义就可称为“咏”的话,那希望您不是教师,否则您真会误人子弟的!
常见中的“咏”诗,一般只会先写本质,步步紧扣,最终从侧面以联想达到升华。(自唐诗以来,没见过哪一首咏物诗是起句就咏的,即使有,相信那也不是一首好诗!不信?您可以举一首例子出来让大家欣赏!)
一篇文章,上来就华丽鲜艳,慷慨激昂,一直到结尾丝毫不变,您会觉得是一篇好文章?
一首诗,按照您的说法句句都在“咏”一个事物,您会不厌其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7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敲棋子落灯花 发表于 2014-8-26 21:16
踏遍千山无一语,现身多半为虚名。————面对当前中国的现实,追名逐利的歪风邪气有日趋蔓延之趋势,搞形 ...

看得出来,楼主的亲睐,对创作者是鼓励,对网友是提示,有利于论坛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评论者对作品多有拔高之嫌,而创作者要把它弄出来,首先考虑平仄搭配,先后次序,润色等等。至于面对当前中国的现实我想本诗创作者根本无暇顾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3 18:04 , Processed in 0.07816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