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环球小姐
查看: 6169|回复: 28

【代发帖】只今零落遗故址 令人千古思余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只今零落遗故址  令人千古思余风

      大学毕业后留在广东工作,且仕途顺达的朋友听说老家重新发现了宝玉石,还开了十多家玉石店,便也来凑热闹,于今年春天邀集朋友合伙在潜山县城开了一家档次还比较高端的玉石店。近日,朋友又带小女儿回老家探亲访友。他的小女儿听说家乡是个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的地方,便“发思古之幽情”,嚷嚷着要他爸爸先带她去怀宁县小市瞻仰了千古传诵的爱情史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接着又说要去胭脂井去看一看。朋友在酒席中问我胭脂井在哪里,具体路线怎么走时,我也怔住了。其实胭脂井就在县城,离我家不到三公里,但如今是否尚存遗迹,究竟开车怎么去,我也一时说不清楚了。晚宴一散,我立马邀上开车送我回家的好友,决定先去一探究竟,为改日带领朋友的女儿去凭吊胭脂井遗址做好准备。
      我还是二十多年前曾去过一趟胭脂井,当时那里还处于县城郊区一片田野中。记得那是“又是一年芳草绿”的一个春日的上午,我们三五个年轻朋友一道去的。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紫云英、油菜和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用美丽炫目的颜色点缀地面各处,满地如锦如绣。间或有几处农舍,房前屋后几株桃树上也正桃花吐艳,蜜蜂在上面嗡嗡地叫着忙个不停。走过一处小型农场,农场里养了一群黄牛、水牛,哞哞地叫着,好一派田园风光。胭脂井就座落在农场附近。当我们手扶铁井栏,探头向井圈里望去,只见井底一汪清水,但却不见胭脂色。
年轻时总觉得时光匆匆、日月如梭这句话多少有点夸张,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十多年前,因双胞胎儿女正渐渐长大,考虑到自家住房狭窄,加上我又喜爱花卉盆景,总想有大一点的院子好种养一点小花小草小树,甚至还可以种点瓜菜,以满足农民孩子进城也改不了的乡巴佬的习惯,便四处寻找可以盖大房子的地皮,好让儿女们长大后起码每人有一间住房兼书房。当时在小县城还是可以自建住房的。经与县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多次沟通,公司同意我在离胭脂井东三公里的一个叫做“安居工程”的地块角落边合作建房。如今我家附近渐渐地高楼林立起来了。我家小院内的花卉盆景也发展至200多盆了,成了“百花园”,儿女们也都大学毕业远走高飞了。而我却在行政上晨昏定省不知忙些什么,居然再未去过胭脂井一次,尽管它离我家近在咫尺。
      醉眼朦胧,我依稀记得胭脂井的大体方位。乘着月色,我和好友走进一农户家中,央求男主人带我们走近胭脂井附近。借着手机电筒的光亮,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二、三里乡间小路,只见当年的农场仅剩断壁残垣。再往前行时,杂草长得居然比我朋友的个头还高。拨开蒿子类的杂草再往前找寻,我们终于摸到了当年的铁井栏,但已锈得不成样子了。石井圈尚在,但井却不到半米深,井里稀稀拉拉地长了一些不知名的杂草,仿佛朝我们眨着眼睛。抬头往南望去,新开发的蓝鼎中央城住宅小区十多层高的大楼灯火通明,离我们所处的位置已不到二公里,东边是新建的潜山二中的教学楼,西边是县职教中心教学楼和彭岭工业园区,好在北面目前尚未开发,还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田畴,灰蒙蒙地看不清有些什么树。初秋了,各种虫子唧唧地叫得真欢。如此景物似乎蕴蓄了一点儿凄凉,我忽然想起了北宋诗人黄庭坚当年在潜山写的《乔公故宅》诗:“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只今零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想当年,我初游胭脂井时,在一派醉人的春天的颜色里,高声吟咏“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收获一大把喜悦的心情,如今的我已年过半百,此情此景令我有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逝者如斯”的心境。宋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灰……”等诗词曾让天下多少英雄美女、文人骚客长吁短叹,击节高歌。胭脂井就是当年大、小乔的故居——乔公庄园所在地。因为乔家姐妹常临井梳洗。妆罢,依栏照影,互以胭脂点井水中倩影为戏,井水为红,故名胭脂井。
      话说东汉末年,乔公在皖城(即今潜山县城)东北建有乔公庄园,规模宏伟,家道兴隆。乔公有二女,名曰大乔、小乔,皆天生丽质,绝代佳人。当时的皖城是吴头楚尾的兵家必争之地,属国际大都市。《三国志·吴书》中记载了孙策、周瑜分别娶大、小乔的风流韵事:“孙策亲自迎周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之。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以攻皖,拨之,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娶小乔。”《江表传》还记载,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做婿,亦足为欢。”乔公一跃为国丈,后人们尊称为“乔国老”。如今潜山还有一家食品厂的注册商标就是“乔国老”。
      传说周瑜攻克皖城后,骑马四处游览。当他行至乔公庄园时,听到阵阵琴声,便信步走进乔公庄园,与乔公和大、小乔进行了交流,惊其姐妹貌若天仙,才艺不凡。大、小乔也认为周瑜虽是武将,却风流倜傥,文武双全。周瑜将遇见两个国色天香的女子之事与孙权汇报后,孙策突发奇想:你我二人何不各娶其一,以畅风流。于是,孙策自纳大乔,周瑜娶了小乔。明代诗人高启在《过二乔宅》诗中赞曰:“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沼江东,都与乔家作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时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周瑜知音律。“周郎顾曲”即谓“曲有误,周郎顾”。大、小乔自嫁孙策、周瑜后,过上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故诗云:“国色天香数二乔,计令三军勇破曹”。清人何昌《乔公故址》诗云:“顾曲台空杨柳怨,倚妆花老杜鹃悲。”
俗话说,如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真正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乱世佳人二乔,识英豪于江湖,婚姻自甚称心,可惜好景不长,孙策、周瑜先后英年早逝:建安五年,孙策被仇家刺杀,年仅26岁,他与大乔仅相厮守三载春秋。建安十五年,周瑜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离“小乔初嫁了”也只有13个年头。二乔卒于何年何地,史书未载已难以考定,惹得岳阳、舒城等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争说葬于他们那里。但大、小乔生长于潜山却是不争的事实。孙策、周瑜同年,175年生,攻皖城时皆24岁。史载孙策有一子三女,周瑜有两子一女。如今安庆地区美女如云,在国内也排名前十以内,恐怕与此不无关联。
      乔公故址有乔公墓、胭脂井,历代曾修葺,但屡建屡毁。清朝诰授中宪大夫、潜山知县陈慎容于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撰写的《重修胭脂井亭记》一文,载:“披图史,得乔公墓于彰法山之麓。策骑往游,出郭北,阡佰交横,溪流纡折。行三里许,至广教寺。山门破落,残僧迎门外。小憩禅室,供茗饮。僧导出寺后,绿野平芜,荒冢累累。辄指一小阜,不封不树,曰:是墓矣。碣石题后汉乔公墓。粤稽乔元,汉光和元年迁太尉,二年以疾罢,避地于潜,卒葬此。历有防护,乃乱后荒凉有如是耶?”陈知县谓叹“今井废亭圯,流览古今,不禁沧桑之感”,于是“重为浚沼,瀹井及泉。井之上仍覆以亭,颜其额为秀英,沿古迹也。”
自古英雄爱美女,美女羡英雄。历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纷纷到胭脂井游览凭吊,留下了众多千古传唱的诗词歌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知道曹操得了铜雀(吉祥之物)筑铜雀台之后,马上借题发挥,对周瑜说曹操曾发誓“吾一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并把曹植《铜雀赋》中“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之句,改成“揽‘二乔’于东南矣,乐朝夕与之共”,以作曹操欲夺孙策妻子大乔和周瑜妻子小乔的证据,劝周瑜将二乔差人送给曹操,促曹操班师回营,以此来激怒周瑜联合出兵抗曹。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感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乔公故址在清代被列为“潜阳十景”之一,建国后尚存遗迹。但1976年大兴农田改造时,乔公故址及四周山丘全部夷为平地,秀英亭便不复存在,胭脂井也被覆于农田之下。附近村民传说,此地自古至今都称“乔家岗”。
二乔故事早已编成戏曲小说诗词家喻户晓。可是二乔故里如今还是荒草凄凄无人识,正如“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如今也归属他乡一样,令潜山人扼腕长叹。人们总是在拥有珍宝时不加珍惜,一旦失去时却又追悔莫及。
适逢天柱山玉石文化研究会冠名主办的世界三大选美赛之一的2014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皖西南赛区大赛在天柱山大地上举办,我们衷心祝愿大赛圆满成功,祝愿三国时就出了美女的天柱大地再次横空出世“大、小乔”,祈祷天柱山玉石品牌伴美女为全安庆乃至全国、全世界人民所熟知。
      德裔美籍人寒缪尔·厄尔曼在《年轻》(又名《青春》)的短文中说:所以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会永远年轻。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错误引导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
                        
                                       久胜二O一四年八月十二日于百花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8-22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乃乱后荒凉如是乎?——当今盛世,安至如斯乎?
扼腕长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得   我都看懵了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wer999999 于 2014-8-22 15:01 编辑

文章精辟,令人身临其境!故事依然,令人浮想联翩!醉眼朦胧,不知胭脂何方?可惜可叹,政府无人问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公司又在蚕食胭脂井旁的土地了,真不知道潜山政府的当权者怎么想的,不好好利用胭脂井也搞开发,一心贪图私欲。将来,这神奇的一口井被层层高楼围住,这故事也就失去意义了。当年失去“上下五千年”了,当权者还没清醒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此,潜山应该大打旅游这张牌,而不是去弄些虚的,保护好名胜古迹迫在眉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去看胭脂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3 17:08 , Processed in 0.105088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