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头条新闻里的安庆:城市竞速中落后的老省会,强硬且急切发展的新书记2014-08-07 [url=]时代周报[/url]
时代周报官方自媒体阵列链接 HTTP://WEIXIN.TIME-WEEKLY.COM/ ============================== 特约记者 夏尔 本报记者 张子宇 发自安徽安庆、广州
短短三个月内,皖南城市安庆上了两次头条。这座沉寂多年的城市连同它的管理者一起被人们所关注。在安徽宣城为官时口碑上佳的虞爱华,在安庆市委书记任上的2014年,遭遇了他未曾经历过的舆论风暴。
安庆人口约600万,下辖怀宁、枞阳、潜山、太湖等七县和县级市桐城。近代历史上,这座城市曾是安徽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中心,安徽省的“安”字即来源于安庆府。
这一切对于现在的安庆人来说有些陌生了,现在的安庆刚刚排进《新周刊》评选的中国新三线城市,位列59位,没有动车经过,火车从上海出发,需要10个小时到达,睡一觉再泡个面,有时还会晚点到午饭时间;唯一的一座机场停运迁建,预计今年底完工。
虞爱华面对的是这样一个跌跌撞撞的安庆,局面沉闷而问题不断。2008年,芜湖GDP总量首超安庆,位居全省第二,这一年,安庆GDP增速更是跌到谷底,排名全省倒数第二。即使仍是省内“老三”,但算起人均GDP,安庆至今仍是倒数,多少也令安庆人“脸面无光”。
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说:每逢省里召开工作会议,如该会议以经济为主题,安庆领导就坐会场后排,如以教育为题,则坐前排。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座没有太多存在感的城市。
直到今年5月,安庆在这个槐花开起的月份第一次上了头条。
积习里的旧城
整个5月,舆论被殡葬改革风波所环绕: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仅在安庆桐城,至少有6位安庆老人为逃避6月后启动的火葬政策而自杀。
到了7月,安庆再次登上各大头条。这次,是因为市委书记虞爱华本人。
7月11日,安庆公安局宣传科民警朱达志上传了一张照片,照片中虞爱华手持一张日历发表讲话,身后一排排官员,每人面前摆着一瓶矿泉水。后据媒体报道,朱达志上传的本意是觉得领导节约,“为这样的领导叫一声好”,没想到矿泉水最终成了主角。时代周报记者找到了拍摄那张日历照片的朱志达,朱一开始以“你们的好奇心太强”拒绝了采访。再次联系后虽然还是不愿意接受采访,但表示:“我没有什么可说的,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到书记的这个举动,顺手为他点了个赞,而且我事后才知道这是他多年的习惯。”
引发争议的矿泉水叫“觅仙泉”,一瓶售价达35元。据其官网介绍,觅仙泉是由香港公司全额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是安庆宿松县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在网络话语中,这和虞爱华手中的日历纸形成了绝大的对比和讽刺,新闻“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拿旧日历做讲稿喝天价水”瞬间登上了网络头条。
这恐怕是出身宣传部门、擅长媒体沟通的虞爱华始料未及的。这位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的官员在其后的媒体起底中被同僚评价“口才好,出口成章”。其“抓发展‘急不得’,但‘慢不得’、更‘等不得’”的句子在报道中作为金句不断被刊登。
日历事件距离小城安庆上一次置身舆论风暴中心,仅仅过去两个月。
5月,80岁的曹阳(化名)在怀宁县老家的旧屋里。邻居们在传说从6月开始要实行火葬,这让曹有些忐忑,儿女们劝他不要乱想,村干部也并没有像之前传说的那样上门砸坏他的寿材。曹想,那些可能是邻居瞎说的。
曹阳不知道的是,就在5月初,村干部已经拿着800块钱,带了村里的几个壮汉上门要求抬走寿材。曹的儿子坚决不同意,他对村干部说:“老人年纪已经这么大了,现在搬走他肯定受不了,我们不要这800块钱,等老人去世之后我们坚决拥护政策火葬,但现在寿材不能搬走。”此事得以和平收场。
目前没有公开资料可以得知,这样和平妥协的事例有多少,在这场殡葬改革中所占比例又是多少,舆论将压力指向了这一届安庆领导,其中又以虞爱华为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儒家学者姚中秋在其关于安庆殡葬改革的举报公开信中称:“不顾民情,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制推行殡葬改革,就是官僚主义的表现。”
在不少本地人眼里,殡葬改革是对安庆地区积习的挑战,他们愿意支持殡葬改革,但并不喜欢政府的强硬手段。《安徽青年报》一名安庆出身的编委认为:“安庆的发展确实大大落后了。作为主要领导,‘急’自然可以理解。然而,不可过急。今天的改革发展一定要寄希望于好的制度、好的环境,而不能寄希望于一个铁腕人物。”
安庆市地处皖西南大别山区,是安徽地区土葬传统最为坚挺的地区。从省城合肥坐车到安庆,途经安庆大龙山区,两旁起伏的山上都是成片的坟茔和墓碑。步行上山,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只剩小半个石碑露出地面的积年老坟。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樊路(化名)指着坟头告诉记者,“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爬山,我们就坐在墓碑旁边吃东西,有人把水杯什么的放在砌坟的砖头上。”
“安庆人受儒家文化影响,文气重,可能也因此比较保守,注重传统。”当地一位民俗学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安庆建市于1217年,有宋以来成为华东地区的经济文化重镇,名震儒家文化圈的桐城派就出自安庆桐城县。这也带来了安庆人保守的一面,2007年发布的《安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称:“安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又是鱼米之乡,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积淀深厚,使安庆人容易产生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悠然自得、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
在这一届市领导眼里,这成了安庆发展的障碍之一,一位安庆官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虞爱华曾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安庆自古出诗人、文人多,出的将军少,坐而论道者多,干实事的少。不同于安庆的文气,这位出身皖北的书记的施政风格被媒体总结为“争,急,快”。凑巧的是,皖北人一贯被身在皖南的安庆人认为 “胆子大,垮得很”(“垮”意为直率粗野)。
宣城来的官员
到安庆两年的虞爱华,被不少安庆人认为是一名实干派。安庆人曾对其撤销林业局局长、对安庆石化开出罚单的强硬举措评价颇高,但在殡葬改革中,虞的强硬引来了各方强烈的反弹。
早在宣城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时,虞爱华的实干作风颇受拥戴。有宣城网友在安庆论坛中表示:“虞书记自从去你们安庆,老是争议不断。如果你们安庆容不下他,那烦请还给我们宣城。”
日历事件中,各种指责指向虞作秀,还有宣城网友晒出几年前虞任宣城市长时发言的照片,在那张照片中虞同样手持一张日历纸侃侃而谈,这位网友表示虞爱华自宣传部门出身,讲稿多由自己而非秘书操刀,日历写讲稿是其个人习惯。
在宣城时,虞爱华就和网友关系很好,论坛上有一批他的粉丝,被依照网络话语潮流称为“鱼丸”。虞爱华会通过在线访谈等方式和网友交流,甚至据说还会亲自在论坛上回帖参与讨论。他走的时候,宣城论坛上充满了请求挽留或者感谢或者惋惜的帖子。
“日历事件在本地论坛讨论很多,大多也是认为老虞本身就是那种很随性的人,不存在故意作秀之嫌。”一名宣城政府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老虞对宣传很重视,而且很善于和媒体记者打交道,这和他是从省委宣传部出来的有关。口才和文采极好,他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平时的讲话稿我们经常看,特别善于总结。办事雷厉风行,批评人也不讲情面。他在宣城,有一句名言‘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
虞还经常开会批评不少部门的一把手,有一次批评国税的女局长,说“你要不行就别干了,我去省里请省厅另找一个”。“国税垂直管理,裁撤不由地方官员说了算,但这么说还是很让人震撼”,这位人士进一步描述虞为人强势,“甚至接访有时也据理力争,不是那种敷衍了事说,请放心党和政府一定会解决,之类的”。
“他应该算宣城历任市长最实干也是最得民心的一位。毋庸置疑的是他在任的几年是宣城发展最快的几年。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就是城市建设方面,马路宽了,环境好了,投资企业多了。”这名工作人员总结道。
在宣城,虞爱华有两大政绩:宛溪河改造和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宛溪河是宣城的母亲河,长期严重脏乱差,虞到宣城后大力整治,这一大工程至今还在继续。甚至,宣城后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也被认为“老虞前期在城市基础建设上打下的基础也是功不可没”。
老省会的叹息
2012年将虞爱华从宣城调任安庆,被认为是安徽省对安庆的一次急救。一位消息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虞在宣城任市长时口碑甚好,中央政法委到地方选拔干部时看中了虞,向安徽省委提出想选调其到政法委工作。但省委主要负责人认为人才难得,婉拒了政法委的要求,并保证重用虞。安庆发展局面多年沉闷,虞作风强硬,能力突出,是上面派来破题的。”虞自己也非常看重这份任命,刚到安庆市,见到县级以上干部,他能一口说出对方的年龄、籍贯、学历、经历。
至于安庆,前述宣城政府工作人员认为,“水太深,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而且老百姓也比较保守。他甚至引述了安徽一句俚语“天上九头鸟,地下安庆佬”,“总之虞爱华去了安庆,宣城上下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很多人都觉得他不在宣城干书记,而是去了安庆,对宣城的发展速度有很大影响”。
相比合肥、芜湖、马鞍山这些安徽新贵,安庆有些步履蹒跚。
一个最为人熟知的问题是安庆的化工产业。由于城市扩建等原因,安庆是全国少见的“厂城一体”的城市,重化工企业接近市中心。在气压偏低的阴雨天,城西的居民能闻到石化厂散发的酸臭气味。气味来源于化工企业在工业废料回收过程中释放的废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有时到了深夜,居住在石化厂附近的居民还会被石化厂放气的声音惊醒。
在这座城市的工业发展历史中,石化厂是安庆工业的巨擘,其连接的上下游企业产值超过500亿元,拥有自己的居民区、小学、中学和电视台,“这样的企业输不起,产出率也高”。当地一名政府人士说。
对于安庆疲乏的发展,安庆大学一位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将其归因为“城镇化工业化落后、区域位置不佳、国家政策偏向”等多重原因。安庆市2008年的一份发展报告则称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安庆没有进入任何一个经济发展地带,一再失去形成现代化城市群落的机遇,并将其归为安庆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有,安庆下辖贫困县太多也是其发展不力的原因之一,2012年发布的全国592个贫困县名单,安庆下辖的七县一市中有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岳西县四县上榜。
除却位置、构成等内因,不少人认为外部机会的缺乏是安庆发展的瓶颈。一直以来,安徽将大量资源投向合肥、芜湖和马鞍山,近年来又将皖北经济区的建设作为发展重点,使其跻身中原经济区这一国家级战略平台,新贵借此崛起,而安庆在皖江城市带的高速发展中几乎一无所获。在安庆坊间,这种瓶颈被归结于安庆省会地位的缺失,即民间所说的“限制安庆、发展合肥、做大皖北”。
这正是不少老省会的尴尬和愤懑之处。政治经济资源配置的阴影延续至今,最终变成街头巷尾“如果安庆还是省会”的一声叹息。
“虎气和匪气”
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全国轰轰烈烈,在安徽这种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的省份,如何在城镇化浪潮中迅速捕捉到机遇,考验着虞爱华们。 “第一流的地方官解放当地人的思想,改革体制,比如汪洋当年(1991)在铜陵做的,开发的是地方长期发展能力;第二流的地方官抓经济,弄资源,玩命拉项目,跑资金,第三流的只会搞面子工程。目前的安庆急需思想解放的第一类官员。”安徽铜陵籍学者吴稼祥对时代周报记者总结道,“城镇化有两个翅膀,一是生态,现在不能搞有污染的城镇化建设,否则没有人愿意来住,会成为鬼城。第二个是要帮助农民工回乡创业,尤其对安徽这种外来务工大省很重要。”
事实上,虞爱华在安庆交出了不错的答卷。一位消息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展示了2014年上半年市发展情况统计数据,安庆全市GDP同比增长9.6%,比全省9.3%的增速高出0.3%,增幅居全省第二,这是安庆市近十年来少见的。在一份公开资料中,安庆市税局收入核算科科长徐志明分析:“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强势增长,是税收大幅增长的主力。此外,装备制造、建材等行业,以及以金融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共同构成了拉动税收快速增长的因素。”
数字之外,虞此前的种种举措其实也颇受好评。“虞上任后也大刀阔斧地做了不少事情,譬如拆除集贤关收费站、零择校、开通海口镇公交车,这些都很得安庆人欢迎。”
消息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具体讲述了安庆市开通海口镇公交的经过。今年6月,位于安庆西的海口镇与城区之间的公交线路开通,市民闻讯在公交沿路放鞭炮庆祝。早在2002年公交公司就与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安装了站牌,但由于一直以来这条线被私人中巴包办,中巴经营者曾多次阻挠公交车开通,导致计划搁浅。“历任市领导最怕发生群体事件,所以不敢动这条线,虞上任后就着手干这件事情。”虞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方法,一方面建立小中巴车主“自愿退出”的机制,收购其车辆或引导其合法经营,对其进行帮扶就业,另一方面则强力打击取缔非法经营的车辆。
大学生樊路则讲述了其亲历的择校变化历程。15年前,樊路父母交了4000元,上了地段外、被安庆市民公认比较好的高琦小学。这项费用在政策允许范围之内,但各地开了各种“口子”,安庆则允许在招生计划总数5%的比例内择校。到了2013年6月,安庆取消了这“5%”,在省内率先实现了“零择校”。今年,樊路6岁的堂妹同样想就读地段外的高琦小学,但家人跑遍了关系还是没能如愿。更极端的例子是樊的小学英语老师,为了让儿子就读高琦小学,身为高琦小学老师的她不得不在学校附近买房,让儿子跻身地段内。
虞的行事风格可见一斑。有安庆企业家对时代周报记者描述,虞现场给他的感觉是“才思敏捷,感召力极强,经常成为人群的中心,讲话不同于传统官员四平八稳,有虎气和匪气”。
这种虎气和匪气反映在了5月这场震动全国的殡葬改革上。在安庆历届党委政府看来,殡葬改革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曾被上两任市委班子搁置。虞的强硬和急进让他受到不少指责。
在近期一次安庆市常委扩大会议上,虞发表讲话称:“要敢于担当地干……学会在议论纷纷中干工作,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