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原本属于作风建设的普通通报,经媒体报道后,却引发网友热议且观点几呈一边倒之势:荒唐、太过了、矫枉过正……。民意如此汹涌,恐怕是当地纪检部门始料未及的。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各地对“婚丧嫁娶、升学宴”的规定,实质上是对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一系列作风建设举措的延伸和细化。其核心目的是为了防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动用公车、公款、公物等公共资源和设施设备,邀请管理、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进而收取巨额礼金,借机敛财,变相贪腐,造成奢靡浪费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是坚决支持的。
反观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她就是一位普通教师,既没权力公款消费,又没能力收受贿款,何谈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不要说参与聚会的是亲属朋友,就算有平时的同事参与同庆,难道不也是人之常情?作为一位具有24年教龄的教师,一个真实的活在社会中的人,同事、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早已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换言之,亲属、朋友、同事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送来的一份心意一点礼金,不过是谢老师以前送出去的礼金的“回流”,试问,这究竟敛的哪门子财?
至于谈到“升学宴”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请问:某些规定中允许操办的婚丧嫁娶、节日聚会等酒宴,是否就能够做到勤俭节约,杜绝浪费?若照此思维,那就应该把所有宴请、聚会全部“严禁”,岂不是一劳永逸?
笔者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列为人生四大喜。孩子考上了大学,亲属、朋友、同事相聚一堂,送上美好的祝福,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相关部门却罔顾实际情况,采取简单草率的“一刀切”做法,于情于理都是不恰当的。
对谢老师这位体制内的普通一员来说,来自纪委的威压无疑是巨大的,甚至有些噤若寒蝉。但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当务之急是应当对整治的重点对象和存在已久的风俗人情进行正确的甄别,进而运用手中的权力纠风执纪,使中央的精神在正确的道路上得到真正的践行,如其不然,类似事件就不可能因为一纸通报而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