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06|回复: 11

父亲的孤独与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我想父亲了。这种想念在连日来的盛夏高温中尤为强烈。从寄身距离老家30公里的小城之日算起,时间忽忽过了15年。15年前的那个端午节,父亲将我的日常用品打包成行囊,在村口送我背井离乡,久久未动。事隔经年,那一刻的欣喜与失落在心里只剩下模糊的远影。那年那天,年龄最小的姐姐出嫁整整6年,母亲去世3个月差5天。还未从丧妻孤独中走出的父亲再次隐忍着身边最后一个孩子离他而去,以至此后坚持了15年,而从未向我提及。在我婚前的几年,每个周末都会回去一趟,一年下来城里乡下来回跑,每当被问及在城工作和生活情况时,我都嫌父亲絮叨。这不是对父亲关心的不认同,而是因为1999年到2005年这六年来的景况深深触及到我那脆弱的内心。我曾怀疑过父亲毕其一生心血,供养我读书,到头来于我于他换回了什么或回报。直至今日,我终于愧疚的对父亲说出这句尘埋心底15年的话。而父亲仍固执地坚持,他当初选择让我读书,并非为了晚年能绕其膝下,而想让我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当初衷与现实形成鲜明反差时,父亲依然从容如初。婚后9年,我一直忙于家庭建设,几近没有闲钱去尽一个子女赡养的义务。可父亲从未向我伸一次手。期间我回家的次数也一次比一次少,每次总是在电话中说上寥寥几句,父子便两地相隔。有时想起来内心狂潮汹涌,风雷激荡,长此以往,15年的时间便这样一滑而过。
     我读小学时,大姐已经出嫁。二姐为了我从民办班转到牌楼初中,由父亲做主嫁给了当时在牌中任教的姐夫。二姐是哭着出门的。姐夫的母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动辄就对二姐打骂,等到两个外甥成人,他的母亲才去世。重获新生的二姐尽管摆脱了阴影,但一直对父亲用她的婚姻换取我继续读书的做法耿耿于怀。尽管父亲用各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缺失,但二姐的埋怨26年来从未消减过,以至于前几年为了一点琐事再次将积怨推向风口浪尖。对于二姐形式化的探访,父亲最终在心底产生抵触的情绪。三年从未跨进娘家门槛一步的二姐终于在电话中向父亲哭诉,甚至于在回家时遭到父亲驱撵。父亲无法接受二姐对他的漠视,也无从原谅亲生女儿在他面前反复絮叨甚至是指责自己的过错。况且,二姐目前的状况并未像她所说的爱情买卖,姐夫是爱姐姐的,孩子大了,经济也还宽裕美满。一生只求平安温饱的父亲逢人就说他当初的做法没有错。他用自己的执拗证明着一个父亲的威严。此前,二姐与大姐一直保持着来往。大姐是抱养的,嫁在同一个村子,对父亲视若路人。同样是父亲的执拗和坚持,拒绝了大姐的婚事。大姐和大姐夫自由恋爱,父亲的极力反对仅仅因为大姐夫的父亲在生产队集体时代曾经屡屡对他刁难和发难。最终生米煮成熟饭时不得不应允,向大姐夫家索要了300块钱的养育费。两家不冷不热的来往了近20年后,在大姐与从未尽一天抚养义务的亲生父亲相认,亲身颠覆了“养身父母大似天,亲生父母丢半边”的民间俗谚,在村子大摆筵席之后,一生好强的的父亲被撂在家里,在他看来承受到了莫大的耻辱,从此与大姐断绝了来往。如今,我们姐妹四人除了小姐经常回家走动之外,父亲只有我这个在县城安家的名义上的儿子。
     我懂得父亲深埋在心底的孤独与痛。而我每每向父亲提及消除积怨与二姐恢复来往时,总是遭到父亲的一口回绝。母亲去世16年,父亲也孤独了16年,而今已是年近耄耋的老人了,他将满头白发染黑,借此证明着自己的年轻,他把田地承包给了别人,自己仍种上一个大地的棉花,证明虽然子女离他而去,他的日子仍过得有滋有味。1999年,父亲花30块钱买回了一个二胡,用自弹自唱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前几年,琴弦断了,不舍得换,就一直挂在了房内,而今落满了灰尘。一直被村人奉为“小台湾”的几间老屋在杂乱的楼房中呈现败落的萧索迹象,也更加凄清和冷寂。一语成譏。母亲在世,村子里标榜着危险和炸药味的区域,已经漫进旧日的天空,以它的清冷印证村人当初的笑谈。母亲嫁给父亲时,举步维艰。正是因为她的坚韧让家道中落的家得以扭转。父亲和母亲的婚姻是不幸的。从记事起,我一直亲身感受着他们之间激烈的争吵。陪伴我童年、少年乃至刚刚步入青年的是父亲暴躁的脸孔,母亲痛苦的表情。闹了33年的一起起离婚事件,最终因为母亲的去世烟消云散,彻底平静。我也因此对父亲产生了不容侵犯的敬畏。这期间,我也曾为父亲暴躁与他激烈的争吵过,但最终还是慑于他的威严保持沉默。我从父亲身上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同时也从他为数不多的责打中深深领会到一个父亲不容质疑的威严。直至今日,只要父亲稍稍有点不悦,我都会止住话题。而他的这种性格让村人敬而远之,也酿就了他老年孤独的伏笔。
      父亲的偏执我一直不敢苟同。但我无法去改变已步入日暮之年的父亲。我与父亲的联系仅仅凭借电话,电话中父亲有许多话要跟我说,譬如他今天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最近我的工作如何,家里有没有矛盾等等。又或者他骑自行车辗转二三十里来县城看我,打一个照面就回。我无数次做过这样的设想,譬如父亲如果不坚持让我读书,而是让我留在他的身边,如今他晚年的光景如何如何云云。父亲对我的这种设想并不持赞同态度。这让我想起当地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说我家必定出一位读书人的预言。祖上本是书香门第,而在父亲这一代没落了。父亲经历了土改、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历史时期,饱尝深处社会最底层的痛苦。为了能在他这一代有起色,他将我当成扭转这个家族唯一的救命稻草。学校毕业分配工作,我在县城成家落户,不知道是否兑现了当初的预期?我曾想过将父亲的付出零存整取的给予回报,曾希望他从此不用再去劳作,可刚参加工作之初所有的一切都经不住现实的推敲。2000年后两年,经济的窘迫让我不得不频繁的往来县城与老家之间。那时候,我感觉到父亲变了,他变得沉默寡言,相对黯然间,常常发出一声声无奈的叹息。这再次让我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产生过怀疑,甚至在心底动摇过。而父亲坚决反对我离开现在的工作单位。父亲的知足和乐观让我的守旧恋巢情绪得以强化。以至于在单位遭人打压却一直苦苦坚持至今。就在那一两年,60多岁的父亲掏钱为我买了一双皮鞋。劣质的皮革让我从此患上了脚气,至今仍难以忍耐。可这也让我认清了困顿中的浓浓父爱。那段时间,父亲的痛苦让他更加孤独。集群而居的一间间老旧的房屋被现代文明的推手如麦客般的挥舞着镰刀,拦腰斩断,只剩一畦畦断茬。而父亲和他走过一生的老屋越发执拗的萧索在屋后的矮坡下。
     曾设想父亲搬来县城与我同住的想法最终因父亲的执拗胎死腹中。一个人习惯了,父亲不愿再与儿媳之间发生瓜葛,徒添烦恼。我每每对父亲表达这种愧疚之时,父亲却一脸的淡然。一次酒后说他从没有吃过苦,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做食堂的会记,从没有饿过肚子。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个很精明的乡下农民,能说会道,山上田里都是一把好手。只是家里人口多劳力少,仅靠父亲母亲操持的家免不了有一种不可对人言的负累。他在子女面前的掩饰之言早年就被母亲戳穿,而就在我上大学的那年,家里接连吃了三四个月的山粉糊。远在几百公里外读书的我却丝毫不觉,反而心安理得的在学校抽烟喝酒,大手大脚的浪费。多年以后,当我从村人口中得知这一情况时,心底充满着深深的自责。如今,当我带着年幼的孩子回到老家时,渐已模糊的村庄今昔如同霄壤,可于孩子而言却是莫大的好奇,他穿梭于残垣断壁间,似乎在玩一场穿越的游戏。
     破败的村庄与父亲一起慢慢呈现老态,我知道这里已经和我没有太多的关系了。如果不是父亲的健在,我只身回来只不过路人一个。这么多年来,我之所以时刻挂系家乡,完全是父亲让我心底尚存着对过去的一丝依恋和怀念。想来,父亲与我无异,只是同在一个起点,而终点不同而已。随着城市展现出的无限张力和吸引,如先人为避难远涉而来,凭空而建的建筑群都会被现代文明格式化,只剩一片空白,而父亲心底的孤独和隐痛永与废墟同在。
   

发表于 2014-8-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深处无人老、莫负花甲尽孝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不错.所叙亲历的人和事令人感动.你父亲是那个年代乡村农民的缩影.大姐不是亲生又因父亲个性疏于来往尚可理解.二姐行为今人不解.你要善待老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回家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流露,感慨至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写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不错,写出了我的心声!父亲刚离开我,最近总是在回忆着点点滴滴!可我的父亲走得太突然,心中总有很多话。。。。。。唉!常回家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情至性的文字满纸弥漫的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断天涯 于 2014-9-13 14:38 编辑

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你父亲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那个年代的长辈,家境不宽裕,子女又多的境况下,父母对男孩考虑的确实会更多些,

及至自己人到中年,为人子女者方会理解,也觉得可以理解了。

因此,楼主,你们是应该多多亲近老父亲,我感觉一般男性老人应该总比女性老人好相处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3 13:28 , Processed in 0.08722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