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13|回复: 20

潜山文化第四期《黄铺木偶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潜山文化第四期《黄铺木偶戏》
潜山文化第四期黄铺木偶戏.jpg
发表于 2009-11-24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上传点具体内容吗???
发表于 2009-11-25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  ,是我辖区的一个体户 很有才艺的!!在 经商的同时,能为艺术无私的奉献 难得可贵 希望走得更长
发表于 2009-11-25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表于 2009-11-25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表于 2009-11-30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以前就黄铺的,怎么没不晓得呢?
发表于 2009-11-30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定顶死
发表于 2009-12-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DDDDDDD
发表于 2009-12-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偶戏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木脑子戏,扁担戏,布袋戏,独角戏,在我们家乡都叫它菩佬戏。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表演艺术更是各有各的风味。

         所谓傀儡戏,其始初是以木雕朔模仿演戏人员表演滑稽的动作,以人配音表演出戏剧风味,因叫傀儡戏。木脑子戏,也是木偶戏的一种代称。因为是木头雕塑而成,因叫木脑子戏。扁担戏,在几十年前,没有交通工具的情景下,演出艺人用扁担一根挑箱演出,演出时又用扁担插在道具箱上,撑开棚子就是戏台就叫扁担戏。布袋戏,除了头,就是三根棍子套件衣服,看似布袋,因叫布袋戏。

       木偶戏分为几种:有从上到下的,为提线木偶,有从下弄上的,为手托木偶。今介绍的是手托木偶,以三根小棒从下到上操作。也叫手托木偶戏。

木偶戏溯源
      中国的木偶戏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经老人传说,汉朝谋臣陈平制作木偶立于城头,巧妙地解脱了匈奴的围困,木偶因此立了大功。为此汉高祖刘邦钦赐金牌,并下圣旨命人到全国各地演出,汉朝出了高皇帝,赐我金牌走外乡”的来历。
      
木偶黄梅戏:戏台装饰是由铝合金组建而成的。长195公分,宽120公分,高210公分,形成一个长方形。外围和顶棚由雨布做成。配有对联,横幅,外观比较美丽可观。木偶戏演员有.生.旦.净.末.丑.共18个,而且有面具配合。舞台内有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两张桌中间放有一只道具箱。台内前方放有演出时所需用品(托盘,衣帽等)。台内桌子上有操作配音演员和文武场四人。演出时操作木偶的人在中间,两边坐是文武场和配音演员,操作时两手同时运用,调度演出 依场次 出台的各个演员。

        演出主要剧目是以三十六传统戏为主如:《金钗记.小辞店.珍珠塔.渔网会母.红梅惊风》等等:折子戏也是以传统小戏为主如:《打猪草.闹花灯.补背褡.六里沟.瞧相》等等:

个人简历

      本人程泽君.别名李良玉.女.汉族.身高.1.56米.体重46公斤.生于1975年1月18日.祖籍.皖.安庆.潜山县.黄铺镇.本人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热情大方.为人真诚.广交朋友.爱唱歌.吹笛子.最酷爱的是唱黄梅戏。

         1989年农历10月9日拜师学唱黄梅戏.于1989年11月随师傅到岳西县各乡镇演出.我扮演的娃娃生唱红了岳西县.每场的演出.观众都是掌声如雷.1990年又随师傅到湖北省各地演出.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赞美.又于1992年.师傅将要失传的木偶戏传授于我.师傅说.木偶戏难度大.演出时只有三个人.一个打锣.一个拉二胡.一个人唱.并且一本戏需要两三个小时.唱的人要扮演各种角色.操作木偶戏要手脚灵活.活灵活现.我的第一本戏是《金钗记》之后是《卖花记》《双结义》等等.1992年10月我的木偶戏初次在本县牌楼乡演出.精彩趣味的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同时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羡慕.从1992年—1998年.我的木偶戏一直在家乡演出.1999年—2001年我成立了一个小型黄梅戏剧团.自己扮演各种所缺的角色.由于衣箱人年迈病故.剧团解散.2002年—2006年经人邀请在江西.湖北省各地演出.扮演《花旦.小旦.小生.三花》等角色.由于家庭原因2006年—2009年在家开店.并且整理木偶戏。
          师傅余根五.男.现年76岁.自幼爱好黄梅戏.于1966年期间在《潜山县黄梅戏剧团》学习.学习后.在家乡自创自办推广黄梅戏.曾经在各村领导邀请下教唱黄梅戏.带过徒弟若干名.在文化大革命教唱的样板戏.如.《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等.至今广为流传.百姓赞叹不已.1976年.正式成立了一个黄梅戏剧团.一个偶然的机会.师傅看到一个叫贾英堂的老艺人.演了他从未见过的木偶戏.他心喜若狂.如获拾宝.正准备虚心求教的时候.老人不幸去世.木偶戏将以失传.师傅也曾经四处拜访.但还是无处从师.如是于1978年自学木偶戏.现在将本已失传的木偶戏广传民间.

       我们正在努力追求上进,摸索经验,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我们的演出水平。
     本人程泽君于今日上午看到此贴,衷心感谢各位乡亲网友的支持。奉上木偶戏详细资料以及本人相关信息,供参阅。
发表于 2009-12-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联系方式:QQ-71973774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4-20 02:08 , Processed in 0.08590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