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对古玉鉴定的大贡献 任南红山文化网 红山扶犁
古玉鉴定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我不行,我说你不懂。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著书立说者有之,高谈阔论者有之,登台讲座者有之,四处招摇者有之,荧屏冒泡着有之,指鹿为马者有之,眼学至上者有之,馆藏不二者有之……总之是目不暇接,乱象环生。当然,其中确实不乏真知灼见,精思妙论。 古人云:道法自然。一切“道”皆要遵循自然,是自然而然,自自然然,是不造作之态。古人又云:万变不离其宗。一切事物不管它怎样千变万化,但都不会离开其本质特征。窃以为古玉之“工上自然态质变”确有其独到高明之处。 首先从“工上”两字去分析:它特指两点,一点是“工”,第二点上是“工上”。古玉必有“工”,无工不成器。那么“工”之鉴定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古玉不鉴工,等于乱哄哄。“工”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用特有的工具,所刻制出来的特有的工痕或纹饰。新石器时代,古人用“他山之石”——玛瑙、解玉砂,甚至有人提出鲨鱼牙等硬度较高的工具,慢慢琢磨玉器,琢玉如敬神,那么它的“工”就有其朴拙、神秘、虔诚的独特性;夏商周(西周)时期,铜器开始出现,玉器制作工具有了大的发展,玉器工艺就有了显著提升,表现在其工艺精细度更高、制作效率更快、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玉器制作工艺又迎来一次大的飞跃。当然此工非彼工,此工乃手工,彼工乃机工。再来谈“工上”,工上一个位置概念,它是指工痕之上,有工必有痕。有人说,有的古玉器就没有痕迹,不是没有痕,是因侵蚀而看不出痕。“工上”必然是工痕之上,非工痕之下,一切的变化必然是先工后沁,先工后蚀,先工后变。 其次从“自然态”三字去分析:不难理解,自然态必然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状态。它是自然状态下、自然环境下、自然作用下所形成的不造作、不矫饰的古玉形态。它绝对排斥非自然因素的作用,酸碱腐蚀、火烧提油、化学侵染等等皆非自然态。 再次从“质变”两字去分析:质变从字义上解释应为本质上的变化。当然,我们所讲的质变是一种狭义的变化,并非古玉从一种材质转化成另一种材质,它是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它是一种质的形态的转变,而非物质本身的转变。表里皆变、内外均变方为质变;皮变芯不变、皮烂肉不烂非真质变。古玉质变,可用一句最形象的话来比喻:那就是“慢火炖红薯”,要的就是这种既好看又好吃的感觉。古玉之变千姿百态,古玉之变异彩纷呈,古玉之变万象叠加。古玉之魅力,就在质变;古玉之魔力,也在质变。 综上所述,本人以为“工上自然态质变”才是鉴定古玉最科学、最合理、最本质、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它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它从古玉的自身特征出发,抓住了古玉鉴定最本质的东西,破除了长期潜伏在平民百姓心中的那玄之又玄、故作神秘、高深莫测的古玉鉴定玄学,它以自身的实用性、科学性、唯本性剔除了眼学家们那种盲目自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主义;学术派们那种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虚无主义;馆藏派们那种馆藏唯真、其它皆赝的保守主义。 总之一句话:古玉鉴定并不神秘,无它,唯“工上自然态质变”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