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1320846930 于 2014-6-11 20:24 编辑
老先生们的中国梦最近,我们师范的国文老师曹晓林老先生,把他一件题为《中国梦》的根雕作品的照片,在我们同学群里竟然先后发了两次。这可有点不同寻常。 之前,我们搞了一次规模不大,但却很有意思的师生聚会。我们师范的物理老师管瀛老先生来潜看望曹老先生。管老先生老家在江南,来一趟很不容易的。他和曹老先生的夫人又是我初中的老师。于是,两边都有同学闻讯而至。最后,两班人马整合到了一起,由我初中的一位同学买单。 我们席间谈的当然是现实生活,但内心深处的思想,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管老先生还是那样喜欢说笑。瘦小,却精神头十足。谈话面宽,无论到哪里都是中心。他老来忽然热衷于法治理念的宣传。席间笑我“老好人”,“不需要警察”,或许是对我身上还残存的一点公民素质的肯定吧。那可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 老先生当年力主科教兴国,这一点对我们的影响倒是刻骨铭心的。那位买单的同学现在是一家实业公司的老总,他在感激老师当年的栽培之恩后,很自然地谈到当前的教育。他认为现在的教育简直是“毁人不倦”。这倒不纯粹是拍老师的马屁,但也有点偏激。心想,我家小孩能力就很不错的。除了某些方面像他老子一样“老好人”之外,还有一个机遇问题吧。 曹老先生还是那样,俯下他那魁梧的身躯对着说话的人。静静地听着,亮着眼笑着。当同学问起他的近况时,他拿出了一块小石头,上面有天然的图案。经他解释,我才看出是“美女祝寿”。 师母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当年娇小可爱,现在气质更佳。与老师可谓既是郎才女貌,又是红颜知己。退休后,他们沿着潜水河捡卵石,上天柱山寻树根。构筑他们的“木石前盟”吧。 老先生老家在清代古文之都桐城,然而年轻的时候却颇受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对人世间一些美好的东西热爱到了膜拜的程度。看来,内心深处不减当年。 前几天,正当我们在群里为国家的未来争论得不可开交时,一向低调的老先生忽然一再亮出他的那件根雕作品的图片。虽然我在那方面几乎是个白痴,也不得不看看。 根雕造型为汉字“中国梦”。从笔画看,真是笔走龙蛇,铁画银钩。从结体看,“国”字特别有意思。上面的横折像是一只正在跳跃的虎,龙腾虎跃。下部像是一龙一凤,龙凤呈祥。从章法看,“中”字和“梦”字的两长横,恰好与“国”字配合得天衣无缝。从边线看,直线与弧线结合。可能是想体现天圆地方,圆中有方这些理念吧。从装饰看,底色、边框颜色与根雕颜色形成轻度的对比,这样即突出了主题,又显得十分和谐。 不过,我认为,“中”字和“国”字中的长横,笔势过于下倾;“梦”字有向上的气势,可是整个字的位置却又有点偏下。也许老先生认为,“中国”走了多年的下坡路,所以梦想着腾飞吧。 记得老师当年上《祥林嫂》一课时,我问他祥林嫂当初那样地不肯改嫁,后来怎么又从了呢?老师愣了一会说:“谁不憧憬俗世的幸福呢,‘不肯’许是迫于礼教的压力吧。她闹了一回也就仁至义尽了。再说,人家男方出的钱可来得不容易!” “石”是最原始的地壳,是大地未来的土壤;“木”是最简单的生命,是一切生命的根基。老先生是在以木石之盟,构筑自己最古老也是最永恒的中国梦呢。 杨振宁九十多岁了,还在为中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操心。我们的老先生们也都没有闲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