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美 丽 残 阳 作者 曹 凯 说起残阳,人们很快联想到将要落山的夕阳。有关对残阳的描述,古今中外不乏其词。有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有唐·钱起的“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有明·刘基的词“渡口欲黄昏,残阳归掩门”,更有当代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的词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至于对“残阳”词意的解释,我想不同诗词作家有不同的思想内涵、所寄赋的情感亦是有所不一的。有追思、有怀旧、有希望也有振奋。而在我的心里对“残阳”的寓意是一种难以寻觅的美丽。 产生这种感觉是在一次观看一群特教学校的聋哑学生表演的舞蹈《神奇的天柱山》之后。 那是国庆60周年大庆,时任文化局长的我组织举办全县文艺调演。一曲即优美动人又催人泪下的舞蹈一下子震撼了我的灵魂。尤其是台下的两位手语老师,更让我平添了几份惊奇。我明明知道16名参演者都是没有听力和语言的,为何动作却如此协调、节奏如此到位。我曾不止一次的惊叹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也曾为她们的许多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而潸然,但我出乎意料的发现,令人惊叹、使人挥泪的神奇故事,其实正和着娓娓流淌的皖河之水侵润到了许许多多干涸而又贫瘠的土地。谁能想到台上仅几分钟的演示,却是一群特教老师半年时间的心血。谢幕的那一时刻,孩子们没有半句的言语表达,但从她们咿咿呀呀的发音当中,我感受到了她们成功后的兴奋。她们虽听不见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但从她们那一幅幅如同鲜花绽放的笑容里,似乎领悟到了观众们的赞许。而我从孩子们挂在腮边的滴滴泪珠里,看到了美丽背后的辛酸和辛酸里面的至善、至美和至纯。 如果说雄奇灵秀的天柱山是一尊永恒的雄伟,那潜山特教就是一位从大山怀中走出来的美丽天使。从艰难爬行到初学站立,从蹒跚起步到无声的完美。他们所走过的每一步脚印都记录了生命中的激荡,妩媚中的自强,寂静中的呐喊和沉默中的奋起。 把凝视的目光回眸到19年前,那时的潜山特教还只是一所坐落在潜山县龙关乡的辅导小学。10多名聋哑、智障、盲童以及自闭、脑瘫、多动症的孩子成了这所学校令人就揪心和落泪的“风景”。1998年依靠县委、政府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与扶持,他们走出了大山。颤颤巍巍地落户了城郊的凤凰路边。一所无声的学校,一所不被许多人知晓的学校,一所在无声之中悄然起跳的潜山特教,真的仅凭地名的灵气而放飞出了一只又一只色彩斑斓的“凤凰”。 从一座仅融教学、生活于一体的聋哑学校教学楼到如今占地12000㎡,建筑面积5000㎡的功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生活条件优良、管理科学规范、师资力量合理的标准化特教学校。从简单的手工创作、手语交流、盲文入门到应急残疾矫正、智能开发培养以及对学龄前聋儿、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训练。无不透射出全校38名教职员工用“上善、大爱”之心所历“上善、大爱”之举。“爱”与“责任”是特教人的生活主题,更是他们充实自我的全部内涵。 是县文联组织的一次采风,让我又一次走进这座“无声”的世界,与现任的程祥校长有了一次深层的交谈,这位年过半百的资深教育工作者道出了许多创业的兴奋与辉煌,也道出了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与辛酸。 特殊教育的对象必然有特殊的不合常人反常举动,一些“尚未成家先做娘,受了委屈没处讲”的事,几乎是时有发生。“一对一”教学是对一些重症智障或孤独症孩子的一项特殊教育。冷不丁的被打、被“袭击”甚至遭受少数家长的不理解和埋怨,这里的老师都有过亲身经历,可他们却只能将委屈的泪水流淌于心,而脸上却要挂出灿烂的微笑。因为她们始终拥有一颗面对残缺,追求完美,纵是铁树也要尽其所力让其开花的大爱之心。因为在她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里,全校140名学生虽有不同类型的残缺,但他们却视为140幅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丽。 曾经有过“存在都是合理”的说法,但我却不十分赞成。可我从不怀疑某些存在的东西都是美丽的。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年过60的伤残军人。他23岁因公失明,对大千世界里的千姿百态、万种变迁,他的审美时钟是静止的。但他却能在黑暗之中感受到美丽与色彩。这种感受是常人无法领悟的,这是心灵深处一种留恋和追思,也是永不破灭的希望对下一个轮回所寄予的向往。 望着学校文化长廊里到2020年的规划目标,我陡然对这里的一切肃然起敬。从目前全县残障儿童不到70%入学率到2016年的“全纳”教育,这是多么大的一项宏伟工程哦!时值黄昏时分,西边的天际一片火红。我为这里的一切默默祈祷,我为这里的变迁翘首期待,我更希望在这方“残阳如血”的天地之间能振飞出一群又一群经历过大爱洗礼的美丽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