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传统的“埋葬”除了上面所说的是百姓最温暖的襁褓和重要的情感寄托地外,还有以下优点:
(一)节约土地多产粮
不少人认为埋葬浪费土地,其实这是不了解实际情况所产生的误解(案:更有有意误导者)。埋葬产生的坟墓在时间上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而不是永远的,一般来说,“坟不过四代”,五代以上的坟墓不会继续保留,因此古诗中才会有 “古墓犁为田”之说。在我国漫长的埋葬历史中,几乎没有人干涉过埋葬问题,而死人并没有把活人挤走。假设一下,如果坟墓是永久存在的,那么地球上早就没有可耕之地了,这种假设当然不会成立,因为群众充满智慧!我国公墓建设不过二十几年,却建成了数量惊人的由水泥和石头组成的坟墓....。如果这种做法持续二百年情况会怎样?这是用大量的优质建材,给后人留下的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也无法降解的“遗产”,这不是与我们当初节约土地的立法宗旨相矛盾吗?....。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强制推行火葬不仅没有节约土地,反而新建、扩建殡仪馆、火化场、公墓、骨灰存放设施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如果允许埋葬,就会节约大量的土地,能生产更多的粮。
(二)节省费用少暴利
传统的埋葬,一口木质棺材无非几百元,把尸体放入木棺埋入土中,一次处理即可完成;而火葬在尸体火化后,必然残留骨灰,还要进行再处理,这样就增加了一个处理过程,必然增加一个过程的费用。一般来说,火葬比埋葬多浪费资金至少近二千元(火化费、骨灰盒费、运尸费、洗面费等),如果加上亲友等往返火化场的交通费和误工费等,那就更多了。
(三)节能减污促平衡
埋葬消耗的资源最少,埋葬一具尸体,仅消耗很少的木材等。深埋也不污染环境,尸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化学反应后,变成了水和无机盐,供农作物和草木吸收,从而使人类尸体回归到自然进入生物链中循环,保持了生态平衡。“人吃土地百万口,土地吃人只一口。”(案,充满智慧与温情的话语,充分表达了我们这个农业古国,人与土地的相依相偎的母子般的亲密关系)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参与自然循环的途径。 火化一具尸体需要耗费柴油15-20公斤、电能25度左右(我们现在用的电大部分还是煤电)。寇英来有一组约略的统计数据:假设一具尸体重60公斤,衣服、鞋帽、被褥5公斤,用15公斤柴油焚化后,依据物质不灭原理,可生成3公斤骨灰和77公斤气体。这些气体是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有害气体和可溶胶,它们排到空气中,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火葬不但耗费煤炭和石油,而且把尸体这种含碳化合物变成二氧化碳和含碳可溶胶排入大气,成为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面所述,埋葬有还有许多特性和优点,如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存载体,便于后世研究今天的历史文化、可以为法律取证保存根据、可以为医学研究保存解剖标本、不传播细菌和病毒、以树代坟可以扩大绿化面积等等。
总之,“埋葬”是百姓最温暖的襁褓和重要的情感寄托地、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符合国际通行做法,而且有节约土地、节省费用、减少暴利、节省能源、降低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等众多优点,因此,请给“她”一个生存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