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133|回复: 26

简谈格律诗(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6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简谈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朝定型,分为律诗(五律、七律)、排律(五言、七言)、绝句(五绝、七绝),其中主要形式是律诗,其他形式都是 律诗的演化,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
       律诗是一首八句,两句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律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以第一句第二字为准,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用仄声字就是仄起式。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而言,古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现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按古声韵,除了平声字,上去入都是仄声字;按普通话,阴阳为平声字,上去为仄声字,现代没有入声字,分化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把声调有意识的运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的沈约,目的是造成调剂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
      现代人写律诗只需要按普通话四声去弄平仄,不必按古代的声韵,研究古代的诗歌平仄要用古声韵,这是我一向的主张,因为语音是随时代而演变的,现代普通话是标准语音,用普通话弄平仄是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是对现代汉语的尊重。这既有法的要求,也有现实的需要,那就是现代人读诗写诗都是按普通话来读写的,不是按古声韵读写的。
       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那么平仄规则有哪些规则呢?
       一、粘对规则。“对”即对立、相反,“粘”是粘联相同。以起句(第1句)的二、四字为准,如起句的二、四字是仄平,那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对立的平仄【即“对”】,第三句的 二、四字又必须跟第二句的二、四字同位粘联相同的平仄【即“粘”】。以下几句也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如果违反了就叫“失对”“失粘”。古人也有失对失粘的诗,写近体诗应该尽量避免。
      二、莫犯孤平。一句诗中除尾句押韵的字外,全句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如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字就犯了孤平。再如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就犯了孤平。如果犯了孤平就应该在本句适当位置把应仄声字改为平声来补救。句尾是仄声的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
      三、避三平调。指句尾有三个平声字要避免。如五言诗的“仄仄仄平平”第三字不能改用平声,七言诗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能改为平声字。古人偶有违反的,应尽力避免。
      四、平仄活用。律诗平仄有定式,虽然有的字位不能变,但有的字位可活用。古人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后一句是对的,前一句不完全对,为了避三平、不犯孤平,一三五还是要论的。
      五、拗句拗救。拗就是违反,凡违反平仄式的句子就是拗句。如失粘、失对、孤平、三平调等。拗了就得想办法补救,简称“拗救”。补救的方法有二:
       1.本句自救。这主要用在犯孤平的句子。
       2.对句补救。
       a.律诗出句违拗,对句适当位置补救。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按式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不”是仄声字,造成失粘,为了补救,就把下一句第三句应仄的字位改用平声“吹”。
   
    b.七言绝句出句第六字拗,下句第五字救。如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按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第六字应平不能仄,作者用了仄声字“十”,就在下一句第五字改用平声字“烟”用来补拗。
       至于三平没得补,只能避。
       六、平仄变格。所谓变格是指按式不能平仄活用的字位做了变更,而又不视为违式。最常见的是:
      1.五言诗“平平平仄仄”变为“平平仄平仄”。如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字本用仄却用了平声造成失粘,作者特在第三字用仄声字“在”调剂。前提必须第一个字用平声。
      2.七言律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李商隐“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字应仄而用了平声,把五六字的平仄一调换就成了变式。前提是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
      七、讲究对偶。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即对仗。所谓对仗就是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平仄相间。
      八、格律用韵。格律诗用韵规则是:
      1.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2.押韵位置,固定不变。有起句押韵和不押韵之分。
      3.单句仄声,偶句平声。
      4.韵母相同,或者相近。
      以上这些,都是今人写格律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不是格律诗!但平仄的运用没有必要按照古声韵。平仄的本质就是利用汉语的四声(古汉语有入声,现在分解到普通话的四声里)造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押韵就是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制造音韵的和谐来达到朗朗上口的目的。这是平仄押韵的本质,如果离开了这个本质规律的深刻认识,一味的死守古汉语的声韵来写诗作词,无异于带着锁链去跳舞,也类似于西施效颦,更是不符合普通话的语言规范化!更有少数“古董”以为不按古声韵作诗填词就是不懂平仄,还力主背诵古声韵字,真是徒劳做无用功!



                                                                                                                           2014年4月18日1:20完成
发表于 2014-5-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新声韵入诗不错,我也感同身受。但是就目前权威性诗词杂志用稿来说,总是旧声韵优先,一算平水韵(佩文诗韵),二算上海1962年版《诗韵新编》。虽说叫“新编”,但也是旧韵,只是将平水韵的106部收缩为18部。最后才是14部的《中华新韵》。《中华诗词》杂志偶尔用到新韵还特别注脚“新声韵”三字,明显有歧视的意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楼听雨 于 2014-5-6 21:09 编辑

旧声韵家和赊、来和雷、佳和埋等等搞在一起,而中和钟反而不是一个韵部最使人难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2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报告!

来自:掌上潜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妨多探讨,不妨多写。
娱已时教人,是为好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7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听雨 发表于 2014-5-6 20:56
以新声韵入诗不错,我也感同身受。但是就目前权威性诗词杂志用稿来说,总是旧声韵优先,一算平水韵(佩文诗 ...

朋友,谢谢留言讨论!把握规律性的认识,讲究平仄格律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诗歌语言艺术,我们要勇敢地“活用”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知识,走自己认定的路,探索而前行,莫畏权威,千万不能把知识性的东西作为死的教条来捆死我们的手脚!权威性的杂志都是所谓的权威们把守着,往往是阻碍新生事物的顽固旧势力,不敢冲破文学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进步!我是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但我对《中华诗词》中发表的那些诗词不敢恭维,觉得那些诗作老气寒秋,缺少活力和生机,没有一首像唐诗宋词那样读着读着就不得不想背的诗作。当然,《中华诗词》面向全球华人的,不得不考虑海外华人的因素,因为很多海外华人不懂得普通话,按旧声韵对照韵书写作旧诗词,不过目前也没有真正的“大家”!仅供参考,个人拙见!: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听雨 发表于 2014-5-6 21:07
旧声韵家和赊、来和雷、佳和埋等等搞在一起,而中和钟反而不是一个韵部最使人难受。

对呀,旧声韵“家和赊、来和雷、佳和埋”等等搞在一起,依普通话来读,就不押韵的,并不符合格律规律。许多思想顽固的人以为自己死守着自己懂得别人不能拥有的所谓古声韵知识就像高人一等似的,趾高气扬,永远舍不得放弃,这正像既得利益者永远舍不得放弃既得利益一样!其实,研究古代诗词需要古声韵知识,不能犯以普通话的四声和韵律来分析古人作品的格律,现代人写作古诗词只需要按普通话的四声韵律来创作,继承的是前人的规律而不是过时的死知识,因为我们现代人读诗词都是以普通话来读的而不是按古声韵来读的,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我们的时代!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老林 发表于 2014-5-6 23:38
学术报告!

来自:掌上潜山

O(∩_∩)O谢谢,过奖了,老兄,一家之见!: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柱传媒 发表于 2014-5-6 23:45
不妨多探讨,不妨多写。
娱已时教人,是为好事。谢谢!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13 13:29 , Processed in 0.32087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