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 言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发展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八大明确指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序言中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我国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发展尚不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教育资源布局问题日益凸显,适时进行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与规划,以求与城市经济社会、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模结构、城市布局协同发展,是促进教育事业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随着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修编完成以及教育内涵的外延等发展因素,现状的中小学已不能满足潜山县发展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现代化新型学校,实现高品位、有特色、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指导中小学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并实现中小学教育用地管理的规范化。受潜山县教育局的委托,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承担了《潜山县中小学布点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通过对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综合分析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后,根据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本着“资源公平共享,公办、民办相结合,教育资源布点遵循就近入学与适当集中相结合”等原则,力求潜山县教育设施布局科学合理。
第一章 现状概况
一、城市概况
潜山县隶属安庆市,地处皖西南中心,长江北岸,皖河上游,是长江中下游与大别山区的结合部。潜山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延伸为中低山区、丘陵岗地和平原,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县城位于潜山县的中南部,介于皖、潜两水之间的冲击平原上,城区距合肥市199公里,距安庆市57公里,距九江市160公里。
潜山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薛家岗文化的发源地、西周时古皖国的都邑,拥有“皖国古都、黄梅之乡”的美誉。境内拥有天柱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薛家岗文化遗址等众多的风景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
潜山县交通条件优越,105国道、318国道、合九铁路、沪渝高速以及济广高速贯穿县境,对外交通便捷。
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数588358人,比上年末增加1251人。其中,农业人口526555人,非农业人口61803人。全年出生人口5636人,出生率9.6‰。比上年增长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948人,死亡率6.7‰,比上年增长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87‰,比上年下降1.16个千分点。
二、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7161.7万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409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634837.3万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276915.4万元,增长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818元,比上年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7.7:57.3:25;一产、二产、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70.8%、20.9%。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大力实施37项民生工程和10件实事工程;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9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城镇低保资金1132万元。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全县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享受养老金76297人。
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79人,其中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217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财政实力偏弱;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的协调性需要继续增强。
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55所,教学点182个。中等职业教育4所,普通教育151所,其中:普通中学44所。年末在校学生总数95261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6940人,初中在校学生21712人,中等职业教育13965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3%。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具体表现在:拆并王河职中,做大做强县职教中心,拓宽县职教中心的办学思路与办学形式;将几个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初中、小学合并,设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一方面努力争取乡镇府和村委会及村民的支持,充分运用寄宿制学校建设和项目资金,逐渐将村级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村读只设(或合并设)教学点,另一方面对学生数极少的教学点进行拆并,整合有效地优化了教育资源。
2、学前教育经济推进
全县现有公办幼儿园4所(已招生的2所,即县实验幼儿园、痘姆中心幼儿园,源潭中心幼儿园和官庄中心幼儿园正在建设中),小学附属园39所,村小学幼教点158个,民办园27个,全县3-6岁县内入园幼儿数为8720人,县外入园幼儿数近1500人,入园率约为64.3%。学前一年县内入园幼儿3726人,县外入园人数约为1000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88.7%。
3、中心城区教育设施现状
现状城区范围内共有各类中小学校25所(其中小学17所,教学班188个,在校学生数约9165人;初中4所,、高中2所、职教中心一所、民办完中一所),公办独立幼儿园1所、附属幼儿园10所,共有教学班32个,在校幼儿数约1366人,一所特教学校和一所教师进修学校。
中心城区小学统计表
中心城区初中统计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性质 | 办学规模(班) | 学生数(人) | 占地面积(m2) |
1 | 潜山三中 | 初中 | 34 | 2286 | 52000 |
2 | 潜山四中 | 初中 | 32 | 2160 | 65268 |
3 | 罗汉初级中学 | 初中 | 9 | 696 | 13062.5 |
4 | 天柱山中心学校 | 初中 | 9 | 483 | 21775 |
5 | 安徽天柱山学校 | 完中(初) | 5 | 284 | —— |
合计 | | 89 | 5909 | 5998 |
中心城区高中统计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性质 | 办学规模(班) | 学生数(人) | 占地面积(m2) |
1 | 潜山中学 | 高中 | 41 | 3300 | 38827 |
2 | 潜山二中 | 高中 | 40 | 2236 | 96575 |
3 | 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高职 | 49 | 1622 | 110339 |
4 | 安徽天柱山学校 | 完中(高) | 33 | 2223 | 24642 |
合计 | | 163 | 9381 | 270383 |
中心城区学前教育统计表
中心城区其他教育设施统计表
四、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势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学校用地扩建困难,发展空间不足
城区由内到外中小学布点由密而疏,呈递减趋势,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跨城区就学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城市交通流量及老区道路拥挤状况。
城区中小学布局空间上疏密失衡,学校用地达标率过低,大班教学现象明显。郊区学校空心学校逐年增多,教育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难以跟上。
同时老城区内空闲用地极少,而且建设条件限制较多,建设成本较高,学校扩建的难度很大,学校用地不足的问题一时很难得到解决。
(二)新建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滞后
近几年来老城区开发力度加大,新区发展速度较快,零星开发情况较为普遍,给教育设施统筹配套,同步建设制造障碍,致使新建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严重滞后于商品房开发。
(三)教育经费紧张,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不配套
由于县财政紧张,政府对教育投入有限,学校发展受到制约,尤其部分学校招生规模小,相对而言,经费投入更少,使得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四)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偏低
近年来招聘了一定数量的幼儿教师,但仍有许多幼儿园没有专业幼儿老师,大都是转岗或代课老师,以致学前教育保教水平提升难度大,“小学化”倾向严重,许多学前教育机构教师配置少,许多保教人员没有教师资格证。全县没有一所幼儿园配有保健医生,许多幼儿园没按规定配备保育员,尤其是村小学幼教点的老师大都是临时工,更无保教质量可言。
第二章 规划编制的原由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城市整体功能日益增强,城市中心地位进一步提高,在缺乏教育专项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下,学校布局和学生入学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要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及时进行中小学校布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对城市的定位、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发展形态、重要基础设施进行综合研究,并对城市规划年限、规模及城市规划区范围等作了进一步调整。
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需要编制本专项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属于城市宏观战略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原则上不能直接指导城市的微观建设,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需要编制后续规划,根据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必须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三、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调控与引导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空间向外围拓展趋势加速。城市人口密度和区域环境产生变化,由于专项规划滞后,教育部门、办学单位在校址定点和规模确定无据可依,中小学校布点建设缺少规划的宏观因政策引导,致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也无所适从。
四、宏观政策对基础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教兴国战略突出了教育的地位,而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五、教育观念变革强调素质教育
中国的教育将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重点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市人民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同时,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
第三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平衡布局、标本兼治、分期实施、持续发展的原则,使中小学布局规划成为基础教育建设的基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保障,教育用地法制化的基础,政府进行建设决策的依据。通过规划,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扩大办学规模,实现“布局基本合理,建设全面达标,发展相对平衡”的目标,为潜山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证和知识基础。
二、规划原则
(一)、优先发展与宏观调控的原则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居住区为中心,以现有中小学校为基础,打破管理体制的界限,本着优先发展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确保学校布局适应城市总体发展。
(二)、新校建设和老校改造相结合的原则
老城区原有学校由于历史和规划失控等多方面原因,场地小、标准低,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在规划新建中小学校解决新居住区子女学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老校的扩建改造,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挖掘办学潜力,提高标准,充分发挥其办学效益。
(三)、规模适度和就近入学的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布点中小学校,科学预测学校规模,使办学规模和标准适度,服务半径达到规定,满足小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
(四)、多层次、多渠道综合办学的原则
公办中、小学校原则上维持现状位置和规划规模,可调整其管理模式分级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学校布局纳入本次规划,统一管理。
(五)、安全性的原则
中、小学校在建设选址上应满足抗震、消防、人防、防洪、防灾、防污要求,避开高压线走廊,应与铁路、交通性干道有一定的安全间距,远离市场、工厂、公共场所、医院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
(六)、统一规划,近远结合的原则
统筹全局,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坚持学校利益的长远结合,在不影响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强调近期利益,学校的发展以近期建设可能涉及到的局部调整为建设重点。
三、规划目标
1、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前教育、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远期推进小班化教育,形成“幼儿园(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综合协调的完整体系;全面实现“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的目标。
2、各级各类学校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现代化标准。
3、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全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GB50137-2011);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
8、《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9、《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和《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10、《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11、《安徽省城市中小学校布点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
12、《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13、《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14、《安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15、《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16、《潜山县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
1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潜山县相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县域范围:即县域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686.0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为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面积为35平方公里。
六、规划期限
结合总体规划,本次规划期限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四章 相关政策、规划解读
一、相关政策解读
(一)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跨越,实现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
2、战略主题: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3、发展任务: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同时加强继续教育,到2020年,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安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1、主要目标:构建“育人为本、公平为基、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的战略框架,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各个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满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教育供给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15年,把我市建设成为“规范有序、优质均衡、特色鲜明、开放多元、全面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
2、主要任务: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9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力完善特殊教育,优化发展民办教育。
二、相关规划解读
(一)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于2010年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2012年经安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成为指导潜山县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文件。
1、规划范围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即县域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686.03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职权的范围,包括梅城镇:8个居委会,太平、双塘、利民、河湾、高集、平桥、万岭、七里8个行政村;开发区:三合、八一、彭岭、古塔4个行政村;痘姆乡:孙塝村、鞔古村、吴塘村济广高速以东;黄铺镇:望虎村;王河镇:程家井村、皖潜村。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3、城市性质
独具皖文化魅力旅游名城,皖西南生态山水宜居城市。
4、城市发展总目标
以山水资源保护为基础,以和谐社会、活力城市为主题,以城市、旅游、工业发展为抓手,以“灵山秀水、人间乐园”为形象定位,将潜山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繁荣发达、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皖江城市带上的重要城市。
5、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县域总人口为:近期(2015年)62.7万人,中期(2020年)65.6万人,远期(2030年)73.7万人。
县域城镇化水平为:近期(2015年)将达到50%,中期(2020年)达到58%,远期(2030年)达到70%。
县域城镇人口规模为:近期(2015年)31.4万人,中期(2020年)38万人,远期(2030年)51.6万人。
6、城市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20.5万人,中期(2020)25万人,远期(2030年)35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22.6平方公里,人均110平方米;中期(2020)26.3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远期(2030年)达到35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7、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
城市形态:未来城市将形成以“一主两翼”为主要特征的组团式集聚型跨越发展的空间结构。“一主”指以老城为核心的主城区,“两翼”指西部度假区和南部工业新区。
规划结构:确定“一带五区五节点”规划结构。
“一带”:潜水复合发展带,是城市主要的生态景观带和公共活动发展带;
“五区”:西部旅游度假区,中部主城区,东部开发区,潜河西岸生活新区,黄铺工业新区;
“五节点”:由古城雪湖公园、太平古塔公园、运动休闲公园,河西新区公园、黄铺谷地公园五个城市标志性公共空间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
8、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划分为老城居住区、西北居住区、北部居住区、东部(开发区)居住区、南部居住区、西部(旅游度假区)居住区、河西居住区、黄铺工业区配套居住区等8个大小不同的居住区,居住总人口为35万人。
潜山规划建城区居住区规划一览表
居住区 | 居住用地面积(万m²) | 居住人口(万人) | 大中型社区(个) |
老城居住区 | 215.5 | 6万人左右 | 3 |
西北居住区 | 120.52 | 5万人左右 | 3 |
北部居住区 | 137.46 | 5万人左右 | 3 |
东部(开发区)居住区 | 135.73 | 5万人左右 | 3 |
南部居住区 | 194.67 | 4万人左右 | 2 |
西部(旅游度假区)居住区 | 117.06 | 3万人左右 | 2 |
河西居住区 | 174.61 | 5万人左右 | 3 |
黄铺工业区居住区 | 42.89 | 2万人左右 | 1 |
(二)潜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3-2015年)
1、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为指导,依据人口规模、县域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结合县农村实际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合理调整中小学网点布局,减少中小学校数量,扩大校均规模,以有利于薄弱学校建设,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办学水平,以有利于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结构优化和学校用人机制健全、经费使用高效的目标,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和谐发展。
2、调整原则
按照“统筹规划,稳妥积极,分步实施,合理配置,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全县各地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教育总体规划等因素,实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1)幼儿园布局调整
重点是解决城区学前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城区示范园、标准园的建设,使城区幼儿园布局合理,办园水平切实提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得到提高,每个乡镇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建校中园,村校或教学点建幼教班(点),取缔不符合条件的无证园和看护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要有十二年(及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学前教育)的系统视野,统筹兼顾,实用高效,既节约成本又优化资源。
(2)小学布局调整
重点是城区小学扩模和大力发展农村中心小学,积极推进高年级集中办学,把各中心小学办成农村寄宿制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村小和教学点。
(3)初中布局调整
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一所初中(即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单列初中生源比较充足,能达到6个班规模(300名学生)以上的予以暂时保留;不足6个班规模且因各方面因素暂时无法撤并的,将所在地中心小学五六年级迁址初中。在当地形成中心小学一至四年级加学前三年教育,初中七至九年级加小学五、六年级的办学结构;撤并条件成熟的单列初中适时予以撤并。
(4)高中布局调整
调整高中结构,普通高中实现由规模到质量的转变,大力发展职业高中,促进民办高中的发展。逐步实现高中教育向县城集中的目标,除个别农村高中1500人左右规模外,其他各高中均达到2000人以上规模。
3、规划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
全县设初中(含一贯制学校)37所,其中城区三所(含一所民办),镇区、乡镇各17所,小学78所(城区4所,镇区19所,乡村45所),教学点160个,特教学校1所,合计网点285个。
(2)高中教育阶段
普通高中初步规划7所:野寨中学、潜山中学、黄埔中学、潜山二中、源潭中学、槎水中学、民办三环高中。
综合高中规划1所:安徽天柱山学校
职业高中规划1所:潜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3)学前教育阶段
城区办幼儿园7所,各乡镇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各中心小学设附属幼儿园,村小学或教学点办幼教点。民办园、小区配套园若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