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一个农民眼中的毛泽东诗词
我是一个农民,出生在皖西南山区大别山的山坳中。从少年呀呀学语时就接受父辈囗传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7岁前只知道墙壁上写有红字,虽不知字的含意,但路边木制的语录牌,上面用黄漆画了头像,和家中的像章一样。大人们都教我们认,这是毛主席,叫我们要敬重他;没有他老人家,就沒有我们贫下中农的今天;是在他老人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大人们都教我们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乐,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后来上学几年,才认识墙壁上的标语,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战天斗地, 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 等。从此毛泽东的伟大形象就深深地烙在我们幼小的心田,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诗词时,毛主席所批判的自由主义,现在都能背上几段;“自由主义者,有各种表现,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诗词如;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鲲鹏展翅九万里, 翻动扶揺羊角”,“飒爽英姿五尺枪”。“一从大地起风雷”,“红军不怕远征难” 等等。因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 期间, 家庭环境不好, 五年级毕业就停学了, 因底子薄, 无法表达学习毛泽东思想及诗词方面的心得体会。近些年来接触毛泽东诗词的机会多了点,一直就想写一份学习心得来表达山区农民对毛主席的热爱。去年在农家书屋读到邢贲思主编的《读懂毛泽东》更坚定了表达的信心,虽文化跟不上写作水平,更谈不上学术研究课题, 只能是一个山区农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一种体会吧!请允许我略谈一点自已旳想法。 13岁的毛泽东在私熟读书,就不愿意接受迂腐的教学方式, 趁先生不在外出游玩, 被先生罚写诗, 就写下了《五古·赞天井》“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16岁时在湘乡县读书,不畏权贵,写下了《咏蛙》;“独座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囗,哪个虫儿敢作声”。 从这两首诗中不难看出,少年毛泽东具备了一种超凡的思想境界,不但敢于突破常规,勇如创新,有自已独立见解和远大的抱负,最可贵的是心系大众的胸怀。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投笔以戎,加入长沙革命军。半年后清帝退位,他也退役继续求学。“五四” 运动后,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问题”。1921年7月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带领部队发动秋收起义,1928年4月同朱德,陈毅在井冈山会师,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6月至8月底,黄洋界保卫战中,写下了令人读之兴奋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生动地描述了保卫红色根据地的战斗场面,残酷斗争的实况,真实地反映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众志成城的革命决心。如1929年,《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1930年<<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蝶恋花·从汀州向长》,“六月天兵惩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1931年《鱼家傲·反第一次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1945年<七律·忆重庆谈判>“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等等。战争中所写的诗篇,不论是哪一首,都是激动人心的音符,催人奋进的惊人力量,是唤醒中国亿万劳苦大众跟随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独立的新中国的精神指南。特别是“有田有地吾为主”,把中国的农民,民心都凝聚在一起,当时的中国农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农民最最需要的是自已拥有一份养家糊囗的土地,有了土地农民就不挨饿,就不会卖儿卖女,就不会受地主资产阶级的欺压。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 这一指导方针, 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 开创了以农民运力解放一个国家的先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内忧外患战争的重创, 国家以是一穷二白。怎样把国家建设好? 毛泽东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正奉献了自已的一切,在艰苦的环境中求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多项民主改革;土地改革,旧文化教育的改革,农业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个体手工业改造,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立了公检法机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任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級政,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之路。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后,毛泽东写下了《浪淘沙·北戴》;“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1956年6月在武汉游长江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1963年1月写下了《满江红·和郭沬若》“小小寰球, 有几只苍蝇碰壁”。这些诗词毛泽东用不同的手法描写解放后各阶段的国情实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值得广大人民群众去探索追求,去求索毛泽东思想的真谛。 综上所达,我认为;毛泽东虽出身农民家庭,但他的思想不是农民,他领导着不光是农民起义,同样领导着工人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不是李自成,洪秀全式的农民领袖,他是心系群众,心忧天下,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的领导人,所以深得人民的爱戴与敬仰。“毛主席万岁” 是人民群众的心声。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那独有的魄力,政治远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说现在某些人,某些刊物在评论他的功过是非,尤其对“文革” 的不满,我认为这都是有怨言者个人的偏见,不是站在一心为公,一分为二的基础上看待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局,把“文革” 之错全移到毛泽东头上,这也是一错。想当年毛泽东已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又不能象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到处听听,走走,哪里知道一些借机炒作之人之事。后人说前人的过,确有点过分。细读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囗号,不论时代发展到任何一个时期,这些囗号都实用,如:“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 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哪一句都是至高无尚的经典之言,是今天的治国指南!
注: 此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破格录取
因征文题纲是;“毛泽东诗词和诗论对中华诗词创作的启示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