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晓风残月歌 于 2014-2-11 13:43 编辑
从“台阁体”到“新民歌运动” (节选) ——论老干体之由来及其思想根源 作者:给人们一个胶带 何谓“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一篇大作中便可一窥究竟。这位大诗人据说拥有大学文化和文学创作一级职称。其作品《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在汶川大地震时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乐观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爱党之情,抗震救灾之情和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名声大噪,一举成为当代该流派中最富盛名者之一。《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全词如下 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石锡铭认为,从内容上看,词作无疑是写的国家大事——震灾、奥运,并直接写到了主席、总理,题材不可谓不重大。但该词制作粗劣,连基本平仄也不顾,充斥套话和官腔。 词作虽以为普通死者代言的口吻落笔,但立意却在歌颂——歌颂社会、歌颂领袖。这完全符合老干体的宗旨。从创作手法上看,“纵做鬼也幸福”、“亲历死也足”等倍受指责的词句却是符合过去倡导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道死亡之豪放、不言死亡之苦痛的;而这些句子和“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则体现了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 词作最主要的问题所在,是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从 “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式的嚎叫中,可以看出作者直往上看的嘴脸,反映了老干体作者们缺乏对诗人天职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既要表现在灾难面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要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于是,词作“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