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66|回复: 2

剖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0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农村中小学师生心理突出问题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敌意和精神症状。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更需要健康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担当“解惑”的重任。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农村学校尤其部分中小学师资相对缺少,一位教师身兼数科,并且面临着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

第二,角色混乱,职业认同意识不强。大多农村教师离家较近,往往上班教书下班务农。既扮演着教师的角色又扮演了农民的角色,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微薄的工资难一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操劳过度而早早地去世了。虽然他们具有农民朴实憨厚的性格,但是角色混乱和长期信息闭塞,职业认同意识不强,使得他们观念狭隘、保守,找不到他们所应有的坐标,缺少最基本的职业归属感。长此以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第三,缺乏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农村教师虽学过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但只凭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再者,工作环境相对偏僻,信息闭塞,所以缺乏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相应地自我调节能力也就差一些。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的有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同样,生理机能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理的变化。

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常常累得心力交瘁;又由于恨铁不成钢,往往气得七窍生烟而又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他们心情不愉快,以致早衰的重要原因!

人们常常陷入思维的误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导致挫折与困扰,从而失去幸福与快乐,此所谓“作茧自缚”。教师尽管受过比一般人更多的教育,往往也难以幸免。

第四.不合理的比较方式。在报酬、地位方面,总爱与比自己高的人比,生活水平上总爱横向比而不爱纵向比,越比越悲观、失望、憋气、不平,不合理比较的结果是平添了许多苦恼。苦恼之源常来自于比较,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往往也是比较。当你因种种比较而烦恼的时候,试一试以下的比较方式,也许能帮助你摆脱烦恼,得到些许快乐。当我们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跟下岗工人相比。当学校发不出那些“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待遇时,跟其它省市发不到工资的教师相比。当别人评到职称而自己“屡战屡败”的时候,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相比。当别人能力不如你却青云直上,你枉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拉磨的时候,跟古今中外无数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相比,并在“大马拉小车”的轻松自如中品味人生其乐无穷的韵味。当这一切都不如人家的时候,你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他(她)们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的家庭关系比他们的和睦。这在心理卫生学上叫做自慰,在鲁迅笔下叫做阿Q精神。

第五.情绪恶性循环的怪圈。情绪不好——尽量往坏处想——情绪更坏,这就是导致一些人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方式。人一旦陷入了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模式,恶劣情绪就会笼罩着他整个的生活。不仅如此,这种恶劣情绪还会传染给别人。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在家庭中,如某人情绪低落,他们的配偶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就解决具体的恶劣情绪而言,首先是转变世界观,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待人处事豁达大度一点。心理学家提出以下8种行之有效的办法:(1)设法消除产生恶劣情绪的问题;(2)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坏的一面;(3)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4)不妨自我酬劳一番,如去饭馆美餐一顿或去逛商店;(5)考虑一下怎样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6)想一想还有处境比自己更差的人;(7)把自己目前的处境和过去比较一下,尽量找出胜过过去的地方。总之,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不要让自己被烦恼所困扰。(8)睁大眼睛在身边寻找快乐。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快乐,对不快乐的事情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相信这些快乐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问题就在于你去不去找。

第六.钻牛角尖。所谓钻牛角尖,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一条道跑到黑”。这种人的思维是单向的、封闭的、形而上学的、经验型的、求同的,定势的。爱钻年角尖的人,一年到头过得很累,不是跟别人较劲,就是跟自己较劲,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因此往往人际关系也不好。钻牛角尖的人往往具有一种偏执型人格的倾向。经常处于严重的自卑自责状态,甚至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精神和动力,这是钻入了自我挫败的牛角尖。这样的人遇到最大的麻烦来自于人际关系。由于容易出口伤人和沟通不畅,很难与人建立积极的、有效的人际环境。人们会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尽快从牛角尖里跳出来,学会全面客观理智地看问题,才是上上策。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要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威信,使师生关系融洽。

做教师的一定要明白,我们要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我们失去了这个本钱,任何人都回天无力,就连自己的亲人也也无能为力。所以必须珍惜自己,保重自己,使自己过得幸福快乐,才能健康长寿。

人要想健康长寿,光靠有钱、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适是不够的,光靠补充营养、服用药物或体育锻炼也是不够的,能对健康长寿发生影响的许多重要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幸福、长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调节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地面对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试想,一个心里厌烦教学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学工作时,又如何会有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进入角色,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可在我们天天面对学生时,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作为一种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要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学会积极沟通,你会发现效果非常好。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就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方面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上班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5、别排斥去看心理医生。现在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然也无法调节好自我的身心。为此,当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妨大大方方地做回“学生”。

教师的工作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它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的心态。密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但要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其着眼点还应该放在作息时间、工作量、工作状态等一些具体实在的内容上。愿所有老师都能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09-10-1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欢迎老师光临教育天地版块!
发表于 2009-11-2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用心良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6 20:38 , Processed in 0.10481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