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藏在龙潭竹乡的文化意蕴 秋意正浓的天柱山后山龙潭,尚未进入“枫林似火”、落叶飘飞的时节,让人仍然恍惚在夏天的葱茏中。行进在盘山公路上,听着用口哨吹出的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仿佛一片叶笛在耳畔蔓延流淌,似檐前金铃玉铎般的清幽意远,又似洞箫般的意味深长。 其实,龙潭吸引人眼球的不仅仅是竹海和红叶,还有那山外曾经有过而又难以觅迹的文化元素。在龙潭,有一支乡村版的音乐队,当地人称为“十番锣鼓队”。演奏的乐器主要有锣、鼓、唢呐、啵(音)、 牙板、号、二胡等,“三下司鼓一下牙”,牙板响起、鼓儿登场,其余的乐器也紧随其后,按照代代相传的“锣鼓经”和曲谱演奏,好不热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龙潭人可谓占尽了地利,世代幽居于竹海之中,生活似竹子般飘逸,有着不为世俗影响的情怀。无论走到何处,都是绿竹盎然。扎条把龙潭人拿手的绝活。先将竹枝扎成把,然后在火上烘烤,再在工具机器上一搅,大的叶片便脱落了,最后一把把安上竹柄,整个工序简单利索,只看得人有些傻眼,怔怔的愣神。 程咬金的三板斧在龙潭得到了另一种诠释。相比起来,乡村剃头匠的“掏耳朵”程咬金的细腻多了,既要胆大又要心细,平时一根耳扒就可以了事,而在龙潭的剃头铺,还要加上铰刀、镊子、启子、丝扒、扫子,响钳一共七样工具。在顾客看来存在风险的事在剃头匠眼里就如探囊取物。受不了诱惑,人五人六的充当了一次顾客,还真没有过如此的享受呢!(柳岸青青 仙驾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