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儿妍 于 2013-10-8 15:34 编辑
前段时间到上海一所学校参观学习,一进校门,校门口金光闪闪的铜牌上赫然印着两行大字“与经典为友,与大师为友”。文化墙上的《弟子规》和《三字经》醒目素雅,我心头为之一震,心胸豁然开朗。从治学的理念看,重新提起“与经典为友”,我觉得这是该校的明知之举。从小处看是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的良方,从大处说是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
我不禁在心里默念:久违了——经典。这种感觉是久旱逢甘霖,这种感觉是掬水月在手,这种感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这种感觉值得追溯,很想绵延和持久。 常怀念儿时读书的辰光,连“小儿书”的内容,都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家文》……常常读着读着就能背诵,也能粗略知道点其中蕴含的道理,还能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摇头晃脑的显摆几句。 而现在大多数书的内容,“性”“凶杀”“暴力”等多起来,思想品位却少的可怜。什么 “情杀”系列,“官场”系列,“厚黑学”系列。人们在匆匆忙忙工作生活之余,读经典的少了,读生活娱乐的多了,看明星绯闻的多了,却不再和大师对话,不再与经典为友。经典远走!充斥人们生活的是所谓的“快餐文化”。 可怜的是那些孩子们,手中是从外国传入的垃圾卡通;那一本本“小儿书”,是什么阿衰、呆头系列;还有搞笑漫画 、脑筋急转弯……电视节目和网络越来越吸引孩子,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坐在电视或电脑前,即使看书也选择“好玩的”、“轻松”的书。更让人担忧的是,不适合孩子年龄看的书却在抢占他们的阅读阵地,像“口袋书”、言情书,其中还不乏非法出版物。孩子们看了,不知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也跟着去模仿。这对他们的道德、早熟都产生不良影响。 其实孩子们也不是没有书可读,那一篇篇经典华章,原创性典籍,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的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师者在孩子们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他们的根本智慧和定力及过目不忘的记忆力。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典不可不读。如果我们能利用幼儿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之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学者许纪霖在微博中说,“为什么网络时代需要读经典?我的看法是:为了自我拯救,为了拯救孩子……在新媒体不可阻挡的冲击之下。守护阅读的传统,就是守护自己心灵的家园,守护几千年人类文明留下来的永恒智慧……” 好想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某个花枝沾满晨露的清晨或阳光明媚午后,孩子们手捧一卷墨香的经典,漫步在书香校园,徜徉在读书长廊或是静读沉思。 期待着孩子们能亲近经典!让经典滑过孩子们的指尖,滑过孩子们的眼眸,滑过孩子们的心灵吧,让孩子们与那一个个文对话字,警世的,哲思的,精深的,直白的。感受着经典的温度,感受经典的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