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58|回复: 10

原创:《梓旭古战场之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4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阅微草堂 于 2013-9-14 11:13 编辑

          夏日之夜,竹细节密,顷刻之间,随即天明。晃眼间,时令已过立秋,波上寒烟,北燕南飞,日短夜长,备感夜深风寒,万缀都歇的俱寂里渐已有了深秋的味道。

    我们中国本是补钉的国家,连天都是女娲补过的。

    儿时曾听过女娲补天的故事。将中国称为补钉之国,倒也头次听说,想到天都曾被女娲补过,若和神话故事沾亲带故,补钉中国这一说,萧瑟之余不免带上些许神秘色彩。此句,算不得至理名言。转念一想,当今和平年代,若想在路上再看到身着补钉衣衫的路人,除了乞讨者,实属不易。

   太平盛世,也时有看到新闻台播放其它国家时局动乱,民不聊生。而当今祖国富饶,民族昌盛,感慨之余,无不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庆幸。

  梓旭是我好友,人以群分,此话不无道理。我们平日里均喜好历史题材书籍与影片。虽是好友,偶尔闲聊谈起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意见也时有相左。她总说我过于片面和武断,在一部影片未开始便习惯妄加评论导演是否好水准。

  说到梓旭,她与我同乡,几年前因工作原因,搬去北国长春。平日电邮交谈里得知,虽在北国已住几年,仍不习惯当地习俗。半月前,梓旭来电眉飞色舞地说到自己难得休了长假,准备回家探亲。兴奋之余,不忘告诉我,一定要我陪她去家旁的一座寺庙去还愿。想到自己两年前因工作繁忙,未能陪同她和一行友人同去天柱山游玩之事令她不悦,如今再不愿食言于她。

  几日前,与之相见,她兴奋地拉起我去到离家较远的山中寺庙里,自己久未行过山路,欣然前往,一路上,群山之野郁郁葱葱,苍苍交叠,放眼远望,微微起伏层峦叠障的山峦尽收眼底,她笑着一边走一边说起去年因家中琐事在此庙宇许了愿,老人们说许了愿如果灵验,就得去还愿。我告诉她自己倒也喜欢庙宇的空寂之感,不过每去一地,却很少许愿。她悠然微笑,信步向前走去,阳光照耀下她的背影,森森细细,单薄瘦小,瞬间给我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在影子里徐徐下陷。

  庙宇的大门紧闭,看似年代久远,我们从偏门走进,从正殿寻至后门,庙里竟然空无一人。院内梵香袅袅,至渺至茫,我们穿梭其间,在人间又仿佛驶出世外,大殿门前两座石狮,庄重森严,肃穆的寂静里,我们放慢了脚步,平日里语速仓促的梓旭也轻言细语起来,或是怕一不小心,惊动石狮的千年一梦。梓旭抱怨说着,跑这么远路,还想抽支签看看呢,哪知道庙宇这般寂静,无奈还了愿,便悻悻地带着些许遗憾离开。我却觉得如此静寂的庙宇隐蔽在群山之中别有一种隔世之感。

  山路依然蜿蜒,我们在干崎万崎里寻路回归。一路上,万籁俱寂,虽渺无人烟,四周却不见萧瑟之态。见她一路少言寡语,便和她聊起几日前看见书中补钉中国一说,梓旭便起了精神,她和我一样,深感庆幸自己生在幸福新时代,远离了几十年前动荡不安的补钉中国。我问起梓旭,若将人生比做战场,你觉得如何?她一反平日里的对待问题迅速回应的常态,沉默良久,回答说:“若将人生比做战场,我最喜欢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那句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那日,战场一说,聊聊数句,一笑带过。

  我们喜好的句子全是一样的洁净,用色吝惜,有如墨竹,诗人诠释的所谓完整人生应该兼有两种至高相对的境界之说,梓旭尤为赞同。后想起,自己平日里总唏嘘她少有关注时事,字里行间时常流露出那丝对现代文明淡薄的感慨,而她常笑而不答,不愿与我过多争辩。如今再细想与她的对话,想到自己是如何也找不到此类警句可说,只知道怎样,如何做那暴风雨中的海燕,寒夜里的孤星之类,自嘲之余,不禁对她肃然起敬,另眼相看起来。

   张爱玲说: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如今已非乱世,梓旭笑谈,若想看补钉,除了看看历史剧,翻阅文学书籍,或许方可还原那遥远抗战时期的补钉中国,还原那飘摇风霜,千里踢踏的潇潇古战场。梓旭还说,刚刚离开的庙宇之地听说几百年前便是古战场。不知从何时起,修建了庙宇。此地虽蛮荒静寂,方圆百里也不泛前来祭拜的百姓。

      一路闲聊,我们很快行至山下,我回头望去,庙宇早已被山林隐蔽,只听见水声潺潺隐隐回荡于山林。未见有史册记载,我并不十分相信梓旭关于庙宇之地是古战场之说。
      
      醉倒的猛虎有时醒来,霸王时有悲歌。古战场——百年前蛮荒之地。涛涛入海的惊涛与豪笑中,谁,在历史长河里高唱着黄河西来,大江东去。沉寂五千年,时光河岸奔腾不息,悠悠回声里,古战场盛开一如烟花喷洒着多彩而又辽阔的美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9-1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4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必须赏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激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老林 发表于 2013-9-14 13:33
好文必须赏顶!

我真的不相信梓旭关于庙宇之地是古战场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回帖,迟复,请见谅!问好鱼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此一并谢过回帖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左手的掌纹》
   
   南航的班机,猛一展翅,空中翱翔几小时,这只觅食的鹰,拍一拍翅膀,穿透雾霾的云衣,狂啸着驶向回归的航道。

   随着攒动的人潮,我拖着行李走出机场大厅,看到梓天接机的身影。他笑着与我打着招呼,墨镜遮住右脸的疤痕。笑容灿烂一如晴朗的天气。一把接过我手中的行李。

  又一次坐上这个车手的副驾驶。想到他的飞车技术,倒吸口冷气。便告诉他自己的胆战心惊,让他慢行驶。他摘下墨镜,转头诧异的望向我,说:“这似乎不太像平日的你啊!” 我告诉他自己有些晕机,说完他便大笑起来。笑话着我,发动了引擎。这匹脱缰的野马便如风般狂奔于高速。

  已过立冬,大地早已被时令换装。自幼不甚喜欢冬季,秋带走了些萧条,送来的冬,备觉凄清的寒冷。一路冷色调,偶见媚红,在飞速行驶的窗外,惊鸿一瞥,未看清是何种植物,便被车子远抛于身后。

  “御风而行,冷然善也。” 古人此言,说的是神仙生涯。与梓天笑着谈起晕机一事,交通工具,比较起来,我更喜欢火车。飞机虽给人们带来高效的行驶体验,远离地面,心理上总有些许不踏实。游行虚碧,出没云间。从机上向外观,地与天之广阔,区别于平日所见,无不感慨人类之渺小,虽视觉上有所延伸,巴掌大的机窗,令人备觉囚窗之感。

  火车便踏实许多,根基深埋于大地,滚滚疾转,蜿蜒流动如地之动脉。年幼时常爱坐火车,喜欢它曳着烟的黑发,轰隆隆的鸣笛,奔跑于旷野,穿梭于千里万里重山峻岭的包围,途经隧道,更有如一柄利刃,自山之左耳穿过,车上人未适应隧道的暗黑,几分钟后引吭一呼,车身便自山之右耳啸出,洞外一片白晃晃强光迎面而击,打得人们恍如隔世。目的地通常较久远,而我留恋此中不安与神秘,甚至不希望更快的到达目的地,或永不到达。

  思绪深陷久远的年代,远处传来铁轨铿铿,似乎一切的所托所依,虚虚幻幻重重叠叠往返于记忆的狂潮,悠然神往。而虚幻的终将回归现实,如黑夜总会吐回给白昼。当汽车喇叭声刺耳响起,猛的将我从意识乱流中招回。才知道目的地已然到达。

  应梓天父母盛情所邀,于他老家住个几日。这里算得上一个僻静的乡镇,被郁郁青青连环的山脉所包围,巍然而逼近,为无边的静增添了不少野趣。梓天说久住城市,回乡仍有些不适应。我说道:“其实我还是颇爱听市井之声的。”人们听久了潮声,习惯了嘈杂,一但撤出红尘万丈,回归静谥的天地,突如其来的静反而令人局促不安起来。所谓大隐于市,小隐于野,颇有些道理。对于部分人来说,常挂嘴边的呢喃与喋喋不休,说多了其实也只是虚伪做作的自我慰籍罢了。

  山野之趣一扫旅途的疲惫,我拖着行李走进梓天的书房,半房间的汽车模型映入眼帘,书柜上的那一排俨然已将书本挤下,若不是窗户旁的一幅“厚德载物”的毛笔字帖提醒我,已然认不出书房的影子。

  窗外,暮色渐已笼罩四野,幢幢山影在夕阳下显得有些虚幻,远处一群野雁以人字形排开衬于天际,如柄利剪,剪断天边一截残云。时至冬季,晚霞少有的壮观,如焚烧的烈火,为落日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群山行着注目礼,宇宙在降旗。过不了多久,便可演绎一场星座的神话。我常想象天际的星子们,骑着座骑,一扫整个昼的疲乏,开始庄子的御风之旅,孟子的逍遥之游,挥手间曳下数以亿计的光鞭打向人间。此景,炫,令人目昡。

  我走向靠窗的桌旁。顺手拿起桌上一本名叫《叔本华警语录》的书。平日里并不喜好哲学书籍,印象中所谓的哲学大师永远如座警卫严密的城堡,望之壮观且森严,大部分人总是徘徊门外不得其门而入。打开书本,其中有一段关于读书的哲语用红笔做上了记号: 
      
  “‘不读’之道才真是大道。其道在于全然漠视当前人人都热衷的一切题目。不论引起轰动的是政府或宗教的小册子,切勿忘记,读好书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读坏书:因为人寿有限。”

  哲人都是如此孤傲与清高,此番话说的痛快淋漓,却也失之武断。不过我仍赞同其关于读书的部分言论,不读之道才是大道。人们常对不一样的文风有各自的好恶。正如叔本华所说:风格正如心灵的面貌,比肉体的面貌更难作假。我常以为,对于写作而言,文以载道,且为性格、修养和才情的自然流露,而一些柔弱无骨,包装俗艳的文风终非文之大道。若其灵魂扭曲,笔之所出,充其量只算得上廉价的珍珠,一纸膺品,其值如土。

  望着天边的夕阳,借着暮色隐约的光线,在书的扉页,我写下:风格即人格。鞭策自我且用以自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写作时间:2014年2月,请勿对号入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3 16:48 , Processed in 0.08643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