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朱容改 于 2013-9-3 08:34 编辑
子曰:君子远疱厨,不忍见其死,闻其声。
子又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子还曰:割不正不食!
子TMD前后矛盾的屁话真多!
二十八岁前,我一直遵徇古礼,远疱厨而不习之.偶尔为环境所迫,烹饪一二家常菜亦觉违礼.但是佳肴上席,推杯换盏之际,又讲究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至于割的正不正,这点我比孔子要好侍候.
我有时候真替孔子的厨子们抱不平,混到填不饱肚子的程度,还要坐地空谈一堆理论.再三先四让地就餐,这老小子估计是没有和盗趾一起吃过饭.
前阵子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老人家,我会制做四川泡菜了!她立马就批评我,一个大男人做什么泡菜!
我又打电话给父亲,也告诉他老人家,我会制做四川泡菜了!他也立马批评我,一个大男人为什么要会这个?!
我想老头可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赶紧给他解释,说:在四川,家家都做泡菜,家家泡法不一样,泡出来的味道也千差万别,但吃了之后,你觉得哪个味道都好,谁的味道都正宗地道.这很奇怪吧?!
我父亲那老家伙说了一句话,差点把我噎死,他说:你就是说的再好,它还是泡菜!
看看我这个家庭教育,尽把我往子曰诗云上引了,我家老爷子可能没有想到孔夫子也得吃饭穿衣打哆嗦感冒的.虽然说有教无类,但是酬师的一块腊肉还是要收的.在这一点上林语堂做的很好,他写了本书名字取得好唤做"生活的艺术".书我虽然没有读过,但想当然觉得艺术也并非就是象牙塔里的陈设吧,它还是亲民平易的嘛.
四川泡菜就是门艺术!
取古井之水,加花椒八角桂皮香叶烹而调之,灌入瓦缶,投以姜蒜冰糖鲜椒食盐等等,密封而存之.这一个工程是制做泡菜水.我问过诸多本土人士,工序不尽相同,但制做泡菜水这个环节却是断断少不了的.
"坛开陈五味,香气动四邻!"七日之后开坛.我不知道别人开坛时可有什么盛大的场面啊,但是我开坛时,淘淘一直在边上摇头摆尾,汪汪不休.这时即可投入想泡的各类蔬菜了,一般投以圆白菜、芹菜、红萝卜、莴笋等不易出水的菜品为主。隔天即可食用。
制作方法大抵如此,妙处在于泡出来的味道。
好比一个命题小说,大家都知道小说六要素,都知道需求文法通顺,都晓得要有自已的思想。于是就写了,四面八方的生发开去,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当你看第一篇的时候,你觉得好!再第二篇的时候,也好……如此看下去,篇篇不落俗套,篇篇都有宏旨,篇篇都是美文。千万别去强求类比,虽然它们都是起于同一个点,但它们展现的都不是同一个面。这一坛多加了些辣椒,你以为辣到极致了,那一坛却又是花椒给了你一些麻,你以为麻就是辣的顶点呢,另一坛又有多了一些姜,让你明白原来并非只有辣椒才辣呢!每一坛泡菜的作者这时都象一个艺术大师,遣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焉!真真的妙处难于君说!
我入川已六年矣,期间尝过的泡菜难以数计,每次回过头来看作者,却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普普通通,制作的时候也是信手拈来,毫不着痕迹!
孔子的规矩似乎不能用在这里,我想这也许是林语堂所指的艺术吧,存在于生活之中,却齐平于泡菜的坛子。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大师!
旧贴,但记录着我在四川的生活。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