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若有长者去世,殓在棺中,待三年后,再改棺,骸骨埋入大山上的祖坟。母亲的棺木安置在村后庙塘不远处,用砖砌起小棚,不使风雨侵袭。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终于安歇了。母亲,三年后,我送您上山。
头七过后,默默无言的返回无锡。江南的秋夜,我坐在宿舍的床头,往事历历,母亲再也不会回来了。同宿舍的兄弟,破天荒的没有去网吧,陪我坐了一宿,他翻来覆去就说一句话:过去的事,不要想太多了。身在异乡,有这一句话,就足够安慰了。我把师父留给我的相书抱在怀里,师父说: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气数和天命真的是注定的吗?
在这以前,甚至是爷爷的离世,我都没有刻意的考虑过死亡的事,但母亲这么年纪轻轻(四十九岁)的离开人世,让我体会到了亲人生离死别那撕心裂肺的悲恸,死亡如师父所说,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吗?
忽然想起季路曾问孔子: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那样的圣人,也是忌讳死亡的。若世间尽是痛苦,生存着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浑浑噩噩,胡思乱想着。突然想起师父和我住在一起的那个晚上,师父微笑着对十二三岁的我说过,《易经》奥妙精微,包罗万象。你如果能懂一些,就会明白许多道理。那个晚上,师父不停的咳嗽,说到易经的时候,两只眼睛那么精彩有神,咳嗽也停止了片刻。
可是这许多年来,我想了解《易经》,却总是看不明白呀。师父既然把相书留传给我,肯定是希望我能掌握和传播相书记载的知识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一点一滴的来慢慢了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