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16|回复: 0

国家远程培训老师作业之三:观看李镇西老师的一个完整的课例,讨论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3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给女儿的信》课例分析                           

首先李老师在这节课中给我们解决的新课程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发散和集中的关系问题。新课程要求我们不要紧紧地死守着课本,要能够走出去,同时也能够走进来。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是走出去了却走不进来,或者是走进来了却走不出去。在两个极端摇摆,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李老师的这节课首先似乎是从很远的地方走来,是非常地发散的。但正如李老师所说的:“在这之前,虽然表面上我和学生在轻松地聊天着,但实际上,我一直在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在等待,等待着学生自由交流和教师主动引领的最佳切入口。”。其实李老师是在找从发散的课堂进入授课的中心的结合点,李老师找的很好。当李文思同学的一个“无与伦比”出现的时候,李老师眼前一亮:这就是机遇来了。当然这里大师的智慧也显出来了。始终让课堂处于表面的游离之中,但始终又围绕着一条线在前进。正如“形散而神聚”的散文,李老师给我们作出了示范。

    再次李老师很好地处理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们很多的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班会课甚至是文学史、文化史课,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人文构建和知识的再组合。把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工具性扔到了一边,忽视了中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这一个基本的前提。小燕子再说明的是我无意批评任何人,知识想说明问题,例如摩西老师的《短歌行》(希望摩西老师别在李老师面前告我,说我研究他侵权),就有“喧宾夺主”的嫌疑,包括干国祥老师的《斑羚飞渡》等也是如此。但李老师没有,在授课的过程中,他始终在提醒着自己:这是一节语文课,不能脱离语文的本质。所以李老师的第一个大的环节还是处理字词,甚至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最基本的字词教学也没有忽视。例如讲到了“伫立”一词的时候,那已经是课堂的中途了。当然对文章写法的挖掘更是扣住语文的本质。

第三,李老师很好地处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老师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授课理念,它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但自主到什么程度,新课标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或者叫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定量。其实,它也根本没有办法给出定量,因为学科不同,因为学生不同,因为授课的内容也不同。既然客观存在着这么多的差异,那么新课标就无法给出一个定量,它也只能定性。当然或许就是定性的存在而没有定量,就出现了余文森先生所说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的时候,老师的主导地位丧失了或者是不同程度的引退甚至是隐退了。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搞成了让学生去选择教法、学法、教材甚至是让学生自己去讲课文了。把自主理解成“放手”,客观上就造成了“放羊”。或者是出现了老师被学生发散的“自主”牵引着走的现象,老师的主导成了老师被牵引了,一节课最终弄得支离破碎了。

最后,李老师较好地处理了自主性和发展性统一的问题。学生自主地位的凸显,把学生的学尤其是自学放到一个比较突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李老师也说他不想预设太多的问题,他注重课堂的生成。但是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是不能忘却的,那就是学生的知识有限、阅历有限同时他们的视野也是有限了。客观的有限性和语文课堂的发展性之间存在了不小的差距,一些问题是孩子们永远也不可能讨论出来的,那么他们的学习品质是不会有良好的发展的。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显出老师的引导,提升讨论的层次和学生学习的品质。例如李老师的“我觉得上帝在这儿思索,是在想,……。从这点上讲,凡是人性的东西,精神的东西,都是不可战胜的。”这里李老师的点拨将课堂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不仅仅是爱情的问题了,提高了精神的人性的东西。所以,李老师成功了,学生也得到了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3 17:09 , Processed in 0.08999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