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弹论舒州

咬咬《咬文嚼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p42说:“立即翻看工具书,诸如《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等,无例外地注明或指出‘愚公移山’源于先秦著作《列子·汤问》,而非源自《韩非子》。”
       在这里,“无例外”,如果换成“无一例外”,或者“毫无例外”,读起来,就顺口多了。不信,试试看,顺畅、爽快多了。汉语,就是奇妙,讲究一个“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p45说:“其间,主持人冀玉华和学术嘉宾毛佩琪教授围绕相关词义有一段话。”
        不是那个“琪”,而是这个“琦”。一字之差,身为教授先生的毛佩琦,也会不高兴的!
        诸位不信,还可上网再看看2013年8月2日晚上,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一场的盛况。实实在在,盛况空前!转而一些,天天张口闭口母语,我能写出哪些笔画最多并且不是繁体的字呢?可怜,我至多也只能写出一个三十笔画的字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p50说:“世界上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挺有哲理的话语,可惜“缅”字差矣。不要沉湎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三藏”后来才特指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有这么一句:“这天上午,陆承伟和齐怀仲在七宝楼终于看上了一件骨雕艺术品,《三藏东渡》。”这期有人指出:“这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众所周知,‘东渡’的是‘鉴真’而非‘三藏’ 。”(p11)
      在佛教界,三藏指经、律、论三种类别的佛典。三藏法师,就是精通三藏佛典的高僧。著名的三藏法师有不少,如安世高、鸠摩罗什、实叉难陀、求那跋陀罗等,当然,现在最知名的是玄奘这位三藏——唐三藏。唐朝之时,有人认为鉴真也是三藏,应该合情合理。既然鉴真也可尊称为三藏,说三藏东渡,亦不为过。岁月悠悠,变化大矣。现在有人认为,“《英雄时代》的上述情节,显然编得不合常识”(p12)。其实,往深处思考,谁对谁错,不必多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咬文嚼字》,笔者高兴,如此好好学习,与时俱进,生活中一大乐也。
     每年第一期,《咬文嚼字》均推出上一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这期(2014年第一期)也不例外,有“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读来感慨万千。忽然想,如果笔者也来一个“《咬文嚼字》2013年十大差错”,不知《咬文嚼字》的编辑们作何想。笔者已把2012、2013年两年度的《咬文嚼字》咬过一遍,足以找出这两年度的有分量的“十大差错”的,发到读者面更广些的地方。。。算了,读这栏目的,岂止我潜山人,已经北、上、广了,尤其有相关的编辑们。
     还是回到这一期,还是有许多话要说的。
     一  “如‘日冕’的‘冕’、‘玳瑁’的‘瑁’等,《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在书写时都出现了错误。”(p6)
     参赛选手如所说,都出现了错误?如果这样,从逻辑上说,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也不会推迟到“鸡枞菌”上定高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 ‘羯’ 读jie。。。二指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匈奴的一个别支。”  (p6)
     认为羯族是匈奴的一个别支,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如果这样叙述:“二指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魏晋南北朝时,曾与匈奴等族被称为‘五胡’。”也许更客观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p12有一篇文章,题目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并非‘山水诗’ ”
       说这首诗,不是山水诗,是正确的;但是,说到这首诗题目,“蜀州”,可能有些疑问了:不是蜀州,应该是蜀川!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一,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设立蜀州,而此时,此诗作者王勃已去世多年了。这首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写,当作于唐高宗乾封年间(公元666—667年)。另外,诗之中的“五津”,就是岷江五大渡口,蜀川一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p22有一篇文章,题目是“ 毒蜂如何‘蛰’ ”
        这篇文章无新意,实在没必要再登了。就在这一期的“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里,第五条就是“ ‘胡蜂蛰人’ 事件”(p5),已经指出不是“蛰人”,是“蜇人”了!一期里面,如此重复,是编辑把关不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下面专门说说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发在p30—31,题目是“嘉兴:嘉禾兴起”,写得很好,读来启发多多。不过,在笔者看来,还有几句话要说。
      之一,“嘉兴粽子全国有名,许多人都吃过,所以嘉兴大家都很熟悉。”
      笔者农家出身,所吃几乎是本地产。可能因为地域呀口味呀等因素,许多人知道嘉兴,不是因为吃,而是因为政治、经济。内地的小学生,启蒙阶段,是要学习中共一大的伟大,于是就知道浙江嘉兴南湖的那条船了。还有嘉兴的嘉善县,因为嘉善,是习书记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人们也记住了。政治重要的同时,人,还是要到外面谋生去的,于是,许多农民工来到嘉兴,记住了这名儿,童年的记忆,锦上添花,忘不了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    引文要细心
         1    书名、卷数之不妥
          p30:“唐代《元和郡县志》卷十二:。。。王充《论衡》卷二:。。。”
        《元和郡县志》应该是《元和郡县图志》,少一”图“字。查手头此书,所引之文,不在卷十二,在卷十一《河南道七》。《论衡》之文,也不在卷二,在卷三“奇怪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6-18 21:07 , Processed in 0.06956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