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弹论舒州

咬咬《咬文嚼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看今年第4期《咬文嚼字》,试说如下。
       1   应该用简化字“刍”
        这期封面画是明朝陈沂的一幅《风筝》,并且注明出自他的《询蒭录》。蒭,其实就是简化后的刍。为什么不使用这“刍”字?这其实是不懂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期“名家语画”是“金岳霖剪辫诗”。其文曰:“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成风。少年金岳霖赶上了这股风潮,兴冲冲地剪掉了辫子......” 其“名家语画”画面,核心人物金岳霖,手拿剪子,正在剪辫子,他的对面还有三人,一个光头和尚,一个短发女子,一个“奇装异服”的男子......(p1)
        这里有两个疑问。一个,金岳霖剪辫子可能不在少年。说“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成风”,金岳霖剪辫子这事儿,也应该不早于1912年。剪辫成风,只能在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剪辫易服法令后才能形成。1895年出生的金岳霖,到1912年,已经十七八岁了,不符合“少年”标准了!不信,查查工具书可知“少年”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不过是依照其文、其画之意展开的。 也许,金岳霖剪辫子是在少年,因为康、梁维新派在变法之时(辛亥革命前),主张过“断发易服”的。那么,其文可能就有问题了。 二个,画中“”奇装异服“男子有问题。这位男子,身着上下四个大口袋的中山装,可脑袋后却拖着长长的大辫子,呵呵,大清与民国竟如此统一起来,难得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革命后不久,大陆男人,一部分固守那长长的辫子,一部分则换上那新潮的中山装。不过,两者同时出现在一个男人身上,几率是很小很小的。这里,都用不着去找中山装流行时间方面的论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3     “雍正皇帝下令,在隆宗门外设立一个专门的办公室,供大臣允祥、张廷玉、蒋廷锡密办军事之用。这就叫‘军机处’,一个在今后中国历史中权力最大的机构。”(p12)
      关于军机处,这里有两个失误。一个,军机处不在隆宗门外,是在隆宗门内。内外有别,一字之差,差距大矣。二个,军机处,不是“中国历史中权力最大机构”,恰恰相反,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小的机构。这些军机大臣,外面听起来风光,其实他们,绝对没有决策权,至多一点建议权,更多时,“跪受笔录”的秘书而已!王朝统治,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4   “其时自称蜀王的四川割据政权公孙述,曾‘废铜钱,置铁官钱’。”  (p27)                     
    公孙述“废铜钱,置铁官钱” 时,已经由“王”变成“帝”了 。蜀帝与蜀王还是有区别的。这位公孙述,自称“白帝”,后来,那座白帝城可有名了,李白也曾“朝辞白帝彩云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下面说说“‘镇江’的得名与长江入海口东移”文章 (p36)
 这篇文章,讨论如下。
 (1) “新郡以‘南东海’为名,说明它在海边。”
  当时南方设侨立州郡,还是用北方原州郡名的,只在前面加一“南”字,如北方的徐州变成侨立的“南徐州”,北方的兖州变成侨立的“南兖州”,北方的东海变成侨立的“南东海”等。可见,上引所说,论据站不住脚。
 (2)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钱俶将‘镇海’改成了‘镇江’。”
  这是混淆历史真相了。一是,混淆了当时的两个镇海军节度使。当时有两个镇海,一个是南唐的,在镇江,一个是吴越的,在杭州。二是,混淆了两个镇海后来的改名。南唐的那个镇海,南唐灭亡后,据《宋史·宋太祖本纪》,开宝八年(975年),宋改润州(即镇江)镇海军节度使为镇江军节度使。吴越的那个镇海军节度,吴越灭亡后,宋改名为宁海军节度。可见,从来没有“吴越国钱俶将镇海改成了镇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高兴看到第5期《咬文嚼字》的巨大进步!渴望《咬文嚼字》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如此,我们的喋喋不休可以休矣。不过,这期还有一两点可以商议。
      之一     “鲁,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东兖州东南至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   (p22)
       如何表达当时鲁国现在的大概位置,最好提到人们知道得多些的已知文化资源。笔者认为,与其提到兖州,不如说到曲阜(鲁国国都)。当年国都名士孔老先生,至今还是中国的名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    “凡是进行自我约束、加强自身修养而要求上进的,我从来没有不教的。”   (P36)
    上说之话是一位先生对孔老夫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理解。在这位先生眼里,“束脩”是约束自己,加强修养。也就是说,只有你追求进步,孔老夫子都是会教育你培养你的。不过,笔者有几个疑问。一个,这是“有教无类”吗?二个,宰予昼寝,孔子开除他了吗?三个,“失之子羽”,是子羽不追求进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    “战俘们气愤无比,难遏心中的怒火,骂他‘汉奸’‘走狗’。”(p56)
   上引之文是一群英国人骂他们中的其中一个人的,骂他是汉奸是走狗。p51认为,“汉奸”应该改成“英奸”。英奸,笔者知道其含义,但作为《咬文嚼字》这类语言类刊物,不应该如此随随便便引出此话题,并且一锤定音!新版《现汉》没有此词,其它工具书呢,应该也没有。试问,印度、印度尼西亚,它们同是“印奸”?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拿马、巴西、巴拉圭等,它们如何“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6-18 20:56 , Processed in 0.06829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