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冰纱伊人 于 2013-4-23 18:13 编辑
现在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是经常发生的,昨天下午路过一小学门口,看很多家长围在门口接孩子,偶遇一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子,不知什么原因,对前来接她的奶奶又是骂又是挥手打的,哎!现在的教育真是让人堪忧。故发出此(分享文 一) 和(分享文 二) :
http://www.qianshanren.com/thread-161026-1-1.html14岁女孩当街暴打生父连扇十余耳光,谁之过?(分享文 一)[/url] 以及 http://www.qianshanren.com/thread-161043-1-1.html为何孩子没有孝心 反而长出了“暴力心”?(分享文 二)
近日在南京街头,一名14岁女孩当街暴打生父,连扇父亲十余耳光,拳打脚踢,父亲没有还手也没有动怒。事因女孩父母离异,父亲过度“关爱”女儿,成天怀疑女孩和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女儿没了自由,于是大打出手。网友评论:两个人都不对。女儿打老子总归是要被谴责,但是老子限制女儿的自由又何尝有理?说起来,老子不对在先。有媒体评论:究其根本是过度溺爱。
青春期孩子对父母实施的打、骂、逼迫等暴力行为被称为“青春期家庭暴力”。但是对父亲当街暴打连扇耳光,如此“公然不孝”仅仅是不懂事、没道德吗,究竟是什么造的孽?父亲打不还手就是溺爱吗?青春期暴力的心理真相并非那么简单。
分析女孩暴打生父的几个疑问和关键点:
1.当街!青春期孩子再怎么叛逆、任性、跋扈,在外界人前时,不考虑自己行为的道德和颜面吗? 2.连扇十余耳光!到底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需要连扇十余耳光,而那个人还是自己的亲人? 3.父亲不还手也不动怒!被自己孩子当街暴打,何以能够“忍辱负重”视之如常?
暴力不孝女与忍辱负重父亲的心理分析
分析女儿行为背后的内心话语:“让你烦!让你管我!我讨厌你!我恨你!”
我们知道,溺爱娇惯下的“霸王”孩子,通常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当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用撒泼、威胁、甚至暴力的方式和手段来让别人服从自己。而如此事视频中,女孩劈头盖脸连续扇父亲耳光,追着拳打脚踢,已经不是要挟的方式和手段而已了,而是一场充满暴力心的攻击和泄愤。
分析父亲行为背后的内心话语:“让你打!看你这个样!果然不学好!看我对你多好!”
被当街扇耳光的父亲,居然不还手也不生气,可见对女儿的这种暴力已经是频繁发生,习以为常。这位父亲如此“忍辱负重”,可能有几种心理因素:
一种是认为14岁的女儿仍是小孩子,视女儿的暴力行为是小孩无知取闹、撒泼耍赖,没必要对不懂事的小孩动怒动手;
另一种情况是,这位父亲有一种“伟大牺牲”的情结,为了女儿不学坏,他要“管头管脚”,为了女儿好,他要事事操心、“好言唠叨”,为了女儿好,他要“任打任骂”、随你出气。这种“委屈忍辱”的父亲形象,满足了他的自我牺牲情结,从心理学上说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心理原型。
原型是心理学家荣格的学说,原型表现了一种最普遍的心理结构形式,一种最典型的命运样式,使每个人在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得到形式化的表现。“自我牺牲”的心理原型,是一种最基本而又最模糊的心理体验,最强烈而又最隐秘的生命感受,最伤感而又最无奈的人生况味,最痛苦而又最难以摆脱的命运形式。
“关爱”孩子,为何孩子没有孝心,反而长出了“暴力心”?
青春期家庭暴力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但毋庸置疑是与家庭教育有首要联系。有什么样的家庭,才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一个人感受到的爱越多,他/她才能付出更多的爱;他/她得到的尊重越多,他/她才会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这在任何人之间都是一样的。但很多时候,父母们以为自己给出的是爱,但其实是有毒的爱,毁灭性的爱,它会压制和破坏孩子的内心成长。
1. 放纵型溺爱培养出父母的“敌人” 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这里只说后一种。在纵容型溺爱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却要惟命是从。这是一种颠倒的爱,也是最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爱。
在纵容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他们不尊重父母,轻视别人,也无视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想肆意而为。所以纵容型溺爱会培养出“父母的地狱”和“社会的敌人”。
在纵容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难逃纵容型溺爱带来的恶果: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同时,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得到满足,他们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2. 亲情和完整家庭的缺失让亲子沟通障碍
青春期家庭暴力与亲情的缺乏有关。一些孩子在小时候,因父母工作忙或父母离异等原因,就被送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抚养,等到上学了才回到父母身边。这样的孩子往往和祖辈的感情比父母深。
离开老人本来已使孩子感到痛苦,再加上父母往往比老人严厉,管得较多,又没有养育的感情基础,孩子很难和父母融洽相处,甚至认为父母没资格管自己,容易和父母形成对立,严重的可发展成“家庭暴力”。
不完整的家庭结构阻碍了亲子沟通关系的融洽性,和非核心家庭的亲子关系偏向“畸形”,存在着不正常的亲情,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显现出孤僻、粗暴、冷漠、内向等性格,阻碍着亲子间融洽的沟通。(投稿时评人:叶惠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