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弹论舒州

《文史知识》纠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该说说今年第2期《文史知识》了,看官好,容我分解如下。
        一     “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创造《太初历》,确定一年为十二个月,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p10)
       《太初历》泽披后世,影响深远。我们现在搞西化,公元纪年,但还一直唱着“正月里正月正”。说“司马迁创造《太初历》”,未免把这个发明专利,全部给司马迁了。其实,能搞出《太初历》,贡献更多的,还是邓平、唐都、落下闳那些天文学家们。司马迁参加了这项研究,肯定有其作用,但更要清楚,《太初历》能够问世,是这个学术团队集体研究的成果,尤其是专业人士智慧的作用。我们崇敬司马迁,更要尊重、传承他的史实为据的“太史公笔法”。这样乱往他脸上贴金,司马迁会不高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孔子弟子子高游历赵国时遇到邹文和季节,两人与子高相交甚好”  (p20)
         子高是孔子的弟子,小老师三十岁,也是春秋人士。等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赵国建立的时候,他们师徒,已经驾鹤西去了。说子高游历赵国,不可能;说子高游历赵,可以,因为赵国立国前,赵氏家族是子爵,有赵呀。这里附带说一句,春秋之晋有赵括、赵胜,战国之赵也有赵括、赵胜。看到许多人把春秋之时的赵括说成纸上谈兵的那个,赵胜变成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以此为例,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面对位高权重者依然不行跪拜、只行揖礼的著名人物,比如不拜刘备的萧统......” (p21)
         “不拜刘备的萧统”?这位萧统,可大名鼎鼎呀,所编《文选》,影响深广。可这位昭明太子,是南朝梁武帝之子,后生刘皇叔三百来年呀;而在这里,又不是指生者对死者之拜呀。
          那,到底是谁不拜刘备?庞统!与诸葛亮齐名的那个“凤雏”!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当着刘备的面,真心说过:“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
          庞统,萧统,统统都是能人,但不是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清蒲起龙《古文眉铨》评《外制集序》‘一路顺叙,风度雍容’。”  (p44)
          是浦起龙,不是蒲起龙!浦、蒲都是姓,但读音不同,也不是一家!浦姓,有名儿的有浦起龙、浦江清;蒲姓,想一想,想起了蒲松龄先生。随便给人改姓,有些不地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这么长时间没有关爱《文史知识》了,接着说后几点。
      五     “(唐长安千福寺)东塔院则有杨惠之、怀僧素的书法。”  (p54)  
     杨惠之是当时著名的雕塑家,一位“塑圣” ,不应该是书法家。“怀僧素"应该是“怀素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中唐以后出现了所谓的‘诗僧’,比较著名的有灵一、令澈、皎然、清塞、无可、虚中、齐己、贯休......那些寓居佛寺的举子们经常和这些僧人探讨诗艺。”(p55)
    这句话里,有两点要细心。一个时间。对唐诗分期而言,盛唐指玄宗开元至代宗大历,大历后才叫中唐。如令一,大历之前就已经涅槃了,是盛唐人,不能说中唐以后的!二个空间。所举“诗僧”,是不是都在长安佛寺较长时间居住过?即使去过,如果是挂单,匆匆而过,那么,那些寓居佛寺的举子们,怎么能“经常和这些僧人探讨诗艺”呢?仔细查查,可能是有这方面问题的,此处不多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张彙《游栖霞寺》云:‘一从方外游,顿觉尘心变。’ ”  (p57)
    其中的“彙”   字,已经简化为“汇”了。应该使用规范的简化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p52说:唐代每年赴京应试者少则千人以上,多则两千多人,而每年所录者不过二三十人......
       p56说:《通典·选举三》记载:“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
       p52说每年录取二三十人,可p56引用的唐朝人所写的《通典》却不是那个人数。应该当时人所说为是。原因是这篇文章作者没有准确理解引用的原文。实际是,唐朝每年赴京参加考试的,大约一两千人,其中考取进士的,“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录取不过二三十人;而考取明经的,“得第者十一二”,应该有上百人。也就是说,进士加上明经,每年录取都在百人以上。这个录取率,真是特别低,写到这里,我为读书人感到难过!不过,明经比进士考取相对容易些,唐朝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三十岁才考取明经,算是迟了,五十岁就考取进士,实在难得了。拿现在高考说,考名牌大学难,考二本就相对容易些了。一本是考取,二本就不是考取吗?二本肯定也是考取,算大学录取。现在考取本科容易,可是,出来找工作难难难了。古代进难,现代出难,一样,做人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看看今年第三期《文史知识》。
      这期好文章不少,有叶嘉莹先生系列之作“迦陵讲赋”,周先慎先生的“说《聊斋》”......至于不足,近乎为零了,高兴!
     不过,还有该当注意之处,如“华亭鹤唳”,请看:
      p71有言:“ ‘华亭鹤唳’ 是晋朝陆机的故事。‘华亭’在现在江苏省的松江县西......”p125又有言:“后来吴国被灭,陆机就隐居起来,曾和弟弟陆云在华亭(今上海松江)读了十年书。”华亭到底在哪儿?p125所言甚是。说松江在江苏,那是大跃进以前的事儿了;此后,归属上海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这个“馀”字已经禁用了!
      去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通用汉字规范表》,这其实是一部有关文字方面的法律。如“夥",这期p100有句“生平癖好收藏砚石,所得甚夥”,符合这个规范表,正确。但p10有两句,就不对了:
      “开元七年令则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将二十馀个节日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
      “经过调整,元和令中规定的节假日总数已多达五十馀天。”
      两句之中的“馀”,未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切切不能再用了!这部文字法,颁布快一年了,难道北京人如此不知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4 13:01 , Processed in 0.07023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