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弹论舒州

《文史知识》纠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史知识》纠错!

        接着说这少见的一个字:火業。而煠,据《辞源》解释是:“食物放在油或汤中,一沸而出称煠”,《现代汉语词典》则简化成“炸”字了。这位读书人,不至于随便“炸”吧。另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余光、徐雁主编的《中国读书大辞典》,把这“火業”字简化成“火业”,也至少说明,他们不认可“煠”。        三      “公元前180年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汉帝国步入繁盛时期,史称‘文景之治 ’  。 ”
         这是“秦汉大事记”之中的一件大事。不过,一般认为,“文景之治'固然值得称道,但还说不上繁盛,西汉繁盛是在汉武帝之时。如果说”文景之治“之时,国家繁荣昌盛,那么,不好解释内的地方王国割据问题带来政局不稳,外的匈奴未灭国防仍在危机之中。“文景之治”,休养生息,主要解决了国家经济方面的困境、难题,至于老百姓温饱问题,笔者认为,仍未解决。因为,北京编的中学教材是这样说的:“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诚哉斯言!
       四     “(毛泽东《致范文澜》,《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文学社,1983, 136页)”(p98)
        出版社搞错了,这本《毛泽东书信选集》,是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12月一版一印的,而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或者人民文学社。尊重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不可儿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看最新出今年第五期《文史知识》,仍有怀疑之处。
           一      “总之,武帝朝内改制度,外壤四夷的各项政治活动......”(p12)
          这个外壤的“壤”,应该是这个“攘”。“尊王攘夷”,古已有之!
          二       “只问了一句:‘东吴有长柄壶芦,得种来不?’”(P42)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查得《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原文为“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壶卢,壶芦,葫芦,其实一也,但私下认为,具体书写(称呼)也应时间、地点、语境等变化而不同。上述引文,也许版本不同,可以理解,但“卿'的失落,未免遗憾!
         外面“黑云压城”,怀关机,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凉快多了,接着来吧。
          三      “14世纪时,他从非洲西部大西洋岸边的丹吉尔出发,周游亚、非、欧几十个国家......”(p97)
          文中之“他',是出生在摩洛哥的阿拉伯伟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丹吉尔,就是位于摩洛哥西北的直布罗陀海峡的一著名海港城市。风和日丽时,站在丹吉尔海滨,隔着直布罗陀海峡,可以望见对面的西班牙。当然,摩洛哥还有那有名的这里不能离题多说的“卡萨布兰卡”。这位他,生卒于公元1304-1378年间。这样,说他“14世纪时”出发,大而不当。他不是跨世纪之人,不必有此说法;写历史文章,这里至少应该具体到14世纪什么年代(如二十年代)。
         四       关于“吕祖谦《大事记》的学术渊源”(以下简称“渊源”)一文的看法(纯属讨论,欢迎批评)
         1      有细节,不妨改正
          如:“此书止于汉孝武皇帝征和三年(90)。”(p113)
          查征和三年,不是公元90年,是公元前90年!
          如:“《资治通鉴》有记载而《大事记》所无者只是了了数条而已。”(p117)
          “了了数条”,应该“聊聊数条”为好。
         2      有论证,有待得当
          例一  :  “吕氏《解题》的考订辨正,与此颇为相似,有些则是直接沿袭或延续《资治通鉴考异》的考辨。比如卷二周安王二十五‘鲁穆公薨’条,《解题》引《通鉴考异》之考证,证《史记》年表记‘穆公薨在烈王元年’为误。”(p117)
        不要小看上引之文,这可是作者“渊源”文章中的重要论据。“渊源”一文,主要有三大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标题是:《资治通鉴》及《考异》是《大事记》之“模板”。而上引不足100字,就是作者标题后半的“《考异》是《大事记》之‘模板’”论点的全部论据。该详不详,不能让人信服!
        例二:“但《大事记》后出转精......《大事记》共纪事195条,其中《资治通鉴》所无者136条,其中周安王七年、周显王二年、周显王六年、周显王二十年、周显王二十七年、周显王三十年、周显王三十八年,《通鉴》全年无纪事。周烈王二年、周显王二十四年,《大事记》、《资治通鉴》并无纪事。”(p117)
       上引之文,可以看出《大事记》所纪事条数,远远超过《资治通鉴》,是“后出转多”,可不一定看得出是“后出转精”!其中不厌其烦列举出的《资治通鉴》所无者,可有必要,此处能否该略则略?尤其,忽然来一“周烈王二年、周显王二十四年,《大事记》、《资治通鉴》并无纪事”句,作者是想论证什么呢,不得而知也!

       小时候,曾经从外公床头拿来吕祖谦《东莱博议》,只是好奇,看不懂的;现在能看懂了,外公已去世二十多年了!我的泪,流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读今年第6期《文史知识》,还是有所发现的。先举一例。
       这期第58写道: “武帝共有五子:卫皇后生戾太子......详见《汉书·武五子传》。”
       一翻《汉书·武五子传》,第一句就是:“孝武皇帝六男”。是的,汉武共有六子,在上引省略之文里,是还有五位。《汉书》只写《武五子传》,是因为“赵婕妤生孝昭帝”已有《昭帝纪》了,本传就合写其他五子。《汉书》写得不错,今人就有点粗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挤个时间,再举这第6期可议之处。
       笔者读p98页,作者有一论点:“......对于钱柳诗,陈寅恪则‘止限于考本事’(《柳如是别传缘起》...)。可见,对于不同的文本,陈寅恪‘笺证’选择也是不同的。”
       对于钱柳诗,陈寅恪先生有《钱柳因缘诗释证稿》,即《柳如是别传》。笔者认为,上述引文,作者有三点不足。一是,“笺证”应该与“释证”范围不同,不能混为一谈。二是,对于钱柳诗,陈寅恪不是不重视“古典”,因为诗中“古典”,钱遵王已注之,不必多此一举了,自己只要着力“今典”了。三是,引文“止限于考本事”,原文是“止限于详考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也巧,读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缘起》,有我明末“潜山战”一事,可资研究古皖文化。古皖文化,博大精深,笔者积之累之,有望一日,厚积薄发矣。
           这期也有时间方面要注意。如p108页:“《全元诗》、《全元文》先后成书,提供了认识元代文学与历史文化整体状况的途径。”实际是,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全元文》,早已由凤凰出版社2004年出版;而由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诗》,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孰先孰后,自不待言。
         天热起来了。现在人,“四季衣穿”好风光,可别忘了当年“衣穿四季”之惨淡!这是物的。我们读初中时,天天“毛主席万岁”,现在的孩子们,到了应该知道春秋时期,是“退避三舍”呢,还是“围魏救赵”,还是“纸上谈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弹论舒州 发表于 2013-6-15 13:04
挤个时间,再举这第6期可议之处。
       笔者读p98页,作者有一论点:“......对于钱柳诗,陈寅恪 ...

          黄裳先生晚年说,“无人理解如是是信奉‘政治第一’的奇人”。黄先生正是这,“无人”之人!呵呵,这也许正应着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所说的,“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挤时间读《文史知识》,也挤点时间读读《博览群书》、《读书》等刊;当然,还得读有分量的专业方面的书。读得多些,发现的问题也接二连三。今天开个头,把读其她书刊之中发现的问题,也随时挑出,虽然这样有些越轨,但比大热天另起炉灶,还是省心省力,不亦乐乎?!
        说说《博览群书》。此刊,由胡耀邦总书记题名,《光明日报》社主管主办,影响不小。仔细翻翻,如2013年第1期,也有大可商榷之处。这回只能说一点,“人搞错了”,简举如下。
         p86:   “清人方苞在《病梅馆记》中就有此反映:‘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不是方苞,是龚自珍,写那“我劝天公重抖擞”的那位!
         p121:  “在汉武帝时大力推行盐铁国营新政的公孙弘,则新起宏论。。。”
         不是公孙弘,是桑弘羊,还搞那算缗、告缗的那位!“告缗”,算不算汉朝反腐败创举?
         p126:  “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些小英雄与李向刚、高传宝、黄继光、董存瑞。。。”
         不是李向刚,是李向阳,那位《平原游击队》里的英雄(原型是抗日英雄甄凤山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由著名三联书店主办,实实在在好刊!笔者一直在读,受益深矣!也准备从2013年度开始,口无遮拦说出《读书》之中的自己的挑剔看法,有请更多的《读书》人,给我批评、指教。
           2013年第1期,刚开始,仅说一点。如p40:“我们是在不懈追求一七八四年法国大革命的理想,还是用党机关专政取代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以及马克思的著名论断。。。”这“一七八四年”,应该改成“1789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4 10:51 , Processed in 0.08797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