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92|回复: 0

[房产新闻] 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发展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2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发展特点
       第三产业替代第二产业是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趋势,但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地位。
  城市发展不仅是总量的增长,还是一个结构优化的过程。国际大都市发展历程已经基本证实了第三产业替代第二产业,从制造业中心向服务中心演进的整体趋势,这种趋势对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地位形成了巨大冲击。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我们一向视为标杆的国际大都市都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城市中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向高端环节的集聚,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显著。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代表的国际性大都市在发展过程中,制造业占城市经济比重均呈现逐步下降态势,这一方面是低附加值产业外迁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发展层次更高,对城市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更显著的特性。但东京制造业2008年以占全国0.56%的土地创造了全国8% 的制造业产值;纽约是美国第三大制造业中心,制造业企业每年可为市财政贡献约17亿美元的直接税收收入;出版印刷业是东京和巴黎的第一大制造业,时装产业是纽约第一大制造业,为国际都市时尚传媒业等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均呈圈层状布局。纽约、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的制造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呈圈层状布局。核心区一般布局出版印刷、时装等都市工业,内环区一般布局食品、消费品工业,外环区主要布局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
  郊区工业带和产业园是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纽约罗斯福岛应用科学园占地195平方公里,由美国康奈尔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和纽约市政府联合投资20多亿美元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生物科技;预计建成后可以孵化600家高新科技公司,为纽约市财政带来约14亿美元新税收。巴黎从西郊到西部的工业轴心两侧组成了西北东南方向的工业带,市区周围的五座新城,在优先发展经济和工商企业的政策鼓励下,成为了郊区制造业高度专业化发展的重镇,并具有各自的特色;西郊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南郊重点发展航空和电子产业,东郊重点发展基础化学和医药产业。东京大田机械产业集聚区位于日本东京城区的南部,临近国际机场,以电子设备、精密仪器、机床和汽车为主导产业,聚集了佳能、理光、三菱等知名大企业。实践证明:一座城市的生存与繁荣并不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发展, 而需要其腹地郊区的大力支持,发达的郊区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发展, 使城市锦上添花, 而落后的郊区则会拉慢城市发展的步伐。
  大都市注重与周边城市共同构建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纽约都市圈内的层级结构状似金字塔,最顶级的是纽约,次之涵盖了费城、波士顿、巴尔的摩和华盛顿四个较大的城市区域,再次是环绕在上述五座中心城市周边的众多中小型城市,各具特色、互相补充,实现了较好的错位发展模式。东京都市圈则以东京为中心,川崎、千叶、君津、横滨等城市为主要节点,共同构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联合体。
       制造业是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产业,是大都市向服务经济转变的重要基础和载体,能容纳大量不同阶层人员就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共同发展可以有效地减缓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冲击,维护大都市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国际大都市在金融危机后更加注重制造业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我国大都市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既不能因为追求高级化而简单抑制或排斥制造业,也不能一味追求高新技术而忽略传统制造业发展,要努力利用大都市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所形成的聚集效应,发展受服务业影响力大和劳动力素质高级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制造业,促进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传统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中合产业园(www.zhcyy.net)提供600-8800平米厂房租售,咨询热线:152556978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9 16:27 , Processed in 0.07437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