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在枯燥无味中度过,除了工作看书,上网码字,再就是喝酒神侃,实在想找点乐趣,找点刺激,给无味的生活加点盐。
-----题记
(一) 出行
清晨刚到诊所上班,小江就把车停到卫生室门口,准确的说应该是顶到了门口。说要去香山,开论坛会议。久未参加论坛,很想去看看那些熟悉的面孔,听听那些熟悉的声音,会会这群年轻的朋友。刚好,今日阳光明媚,心情也不错。就着这美好春色,去踏青,然后在网上码码文字。
为了方便,我还是骑车的。后来发现,车只友小江一辆,幸好!
心情好,车也就骑得快。戴着墨镜,还是看见窗外飘着不一样的景色,也许是心情不一样的缘故。
他们四个轮子的车毕竟比两个轮子的快,我去的时候,他们的车早早的停在停车场了。小江早早的坐在寺庙的办公桌上,和志清大师胡乱的吹着。小江就是这个特点,见谁都熟。但开会,章站长和华主席都没有来,西边又出现了火情。我在上发帖子称:“烟火连三月,”网友回帖:“家树抵万金。”不过一方失火,官员跟着遭殃,这是真的。章站长华主席自然是指挥救火去了。
会议只好延期,年轻人自然是耐不住寂寞,庙里的晨钟暮鼓,难收这些红尘中驿动的心。有人提议,登香山顶峰,一人议,附和者众,我也只好随波逐流跟着大伙去。
(二)登山
山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实际登上去真的很难,我们的女会员还穿着高跟鞋,更增加了登山的难度。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任丽急中生智,干脆脱掉了鞋子。光着脚,走在软绵绵的松针上,和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不过苦了的还是自己的脚。
我每次上山的时候,都是苦力。这不,志清大师给的爽歪歪,椰子汁都背着我身上,苹果是余培生拿着。人,善着总被人欺负。志清大师在庙中常说,善有善报,应验了。一路上,我是一路喝着椰子汁,吃着苹果,就着爽歪歪上的。邹旺盛大哥总说我是东亚病夫,在山下就担心我上不去。这次我是肚中有苹果,牛奶,心中自然不慌,脚下也就能健步如飞。
才登上一半,我们的任丽一家干脆就停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登山顶非英雄。登上山顶的才是英雄。登山自是要有耐力和毅力。
山上的树,每上一步,就有点不一样。树以松树为多,夹杂着少量的阔叶林。山下的树,还是有些婆娑,到了山中间,树上的松针就越来越少,如同人的年轮一样,儿时满头黑发,中年开始谢顶,晚年顶上金丝也没有几根。海生在山的下面庙里打电话来了,说是在庙里等着。我想起他的头发,不觉中笑出了声。
石是山的脊梁,香山的石头不同于天柱山,天柱山上石头完全赤裸着,敞开胸怀,接纳着四方宾客。而香山石,却含羞的藏在深闺之中。就算露面,也隔着一层青苔,欲露还羞的蒙着松针,温情的看着你。山间不时的有些桃花,这时候也露出芬芳,时不时的在林间露出头,风中摇首弄姿的看着。 风也开始大起来,凉凉的摄人心扉。小江也开始阴阳怪气的装腔作势的叫起来,吓唬着小孩和女人。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和刘群走在最后,拖着整个队伍的后腿。我们只好边走边等着。人生也是如同登山,一步一步。回头看看风景,等等伙伴。只不过登山可以有第二次,而人生却只有一来一回的过程。
(三) 登顶
登山,要说成就,算登上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种征服,一种挑战胜利的结果。登山远眺,无限风光在顶峰,都是这样说。
这里借用别人的一段文字“有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个人他登了几步就说:“我还是知难而退吧。”第二个人只登到一半就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第三个人在登山中,知难而进,几次跌倒,但他毫不气馁,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登上山顶。后来他们又碰在一起交流这次登山的经历。第一、第二个人都说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很明智。第三个人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传说中,香山顶上有一尊石头做的香炉,当年常发大师铸钟时祈佛所用。但是我们小江找遍了,却不见香炉的踪影,大概是文革时被当四旧扫掉了。
顶上是光秃秃的,朝北边的山上很少的松树,矮矮的爬行在地上,在寒风中倔强的活着。南边的树,顶上也是活的很顽强。稀松是松针,朝着一个方向生长,吸收着温暖和阳光。山开始真正的露出脊梁。读懂山,必须懂得石。石是山的脊梁,是山的灵魂。成片的花刚石,在太阳下堆积着。深沉的插在山中,给着山注入沉稳,注入生命。
(四)续
人生如登山,步步艰辛,步步难,但要一览众山小,必须凌绝顶。然而,高处不胜寒,上去了还得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