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921|回复: 14

【原创】我的临帖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结安心语 于 2012-11-28 16:53 编辑

我的临帖体会
/结安心语
   
      恍惚了20多年,现在又学起了书法。我常向书友们讨教临帖方法,也常观摩他们的书法创作,有空时还阅读一些名家的学书经验介绍,渐渐地理解了临帖要点,在临帖方面有了一点进步,学书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是古代书家理想而有效的临帖方法。现代的书法学习虽也离不开扎实的临帖功夫,但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即使专业学习也不可能下到古人的功夫。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有篆、隶、行、草、楷诸体,又因各体风格迥异,使古今书帖如群星灿烂。为了提高临帖水平,书友建议选择字帖时,要考虑所选的字帖与自己平时的书写习惯,特别是与自己的钢笔书写习惯有没有冲突,要尽量减少这种冲突。现在我习楷书临赵孟頫的《妙严寺帖》,习行书临米芾《蜀素帖》等。 在临帖伊始,我力求对原帖临准、临像、临到位,养成良好的临帖习惯。每临一帖,可按读-背-临-校-改-记六字绳之,临写前明确任务,临写后检查效果。始终保持临习的兴趣,临帖的功夫是准确性的积累。因为,一些技巧一时写准确了,但不一定能掌握住,这就需要反复临写来巩固成果。但有时帖中一些高难度的笔画一时难以写像,或有某处数十日不合辙,学书如触墙壁,仿佛全无进展,或受别人说法或随流行书风影响,对所临字帖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为此,我坚持形成强化训练的习惯,自我规定每天必写的最少字数,临帖已成为我每天的日课。临习一帖相当一段时间后,我有时先挑出帖中所有感兴趣的字,反复临写寻找感觉,再把这种感觉放入原帖,以此改造所不喜欢的字的写法。
       通过临帖和与书友们的交流,我渐渐掌握了一些临习方法。一是对临法:反范帖放在眼前对照着写,可以写得与范字一样大,也可以放大或缩小。二是背临法:不看范帖,凭记忆书写临习过的字。三是意临法:不求局部点画的逼肖,注意力放在对帖的大关系上和神韵的把握上。四是创临法:运用对范帖点画、结体、篇章和风格的认识、书写范帖上没有的字,或联字成文,创作作品。墨不可蘸得太饱,养成完后再蘸的习惯,不能写一笔就蘸墨。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我每天的临帖时间应保证1-2小时。字的结构要经过长时间临习才能掌据。先看清楚字再下笔,尽量养成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习惯,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特别要注意第一笔起笔的位置。   
       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创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择取到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创作有境界的差别,临帖也存在境界的差别。大体说来,临帖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即是唐代孙过庭所谓的“察之者尚精”。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字有藏锋出锋,粲然盈楮,顾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空白的分布予以重视。清笪重光《书筏》说:“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即是指出要懂得空间分布之理。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润燥疏密等因素。古人讲求章法要“变而贯”,“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须要得宜。”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处。前人妙处往往就在一笔一画,甚至一个小动作之中,就如同美人之美亦常在一颦一嗔之间一样。所以王僧虔说:“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姜夔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这时的眼睛要像放大镜,能够将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放大。能否做到“眼到”决定了能否“手到”,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地照临,应多读帖,多观察。
       “手到”是在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谓“手到”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势相似,下笔自然要缓慢但要写出神气来,则非熟练迅速(相对而言)不可。而二者又是一对矛盾。务必精熟,才能迟速有度。所以古人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空能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 事实上,“手到”对于一个学书法的人来说,可谓是难途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太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临习之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态浮躁,临摹功夫尚未下到。对于“拟之者贵似”这一句格言的认识相当模糊,一个“似”字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心到”是去触动前人在挥毫时撩拨性灵的心弦。“手到”虽然标志着临帖已到精熟准确之境,但事实上,仍然处于技术层面,未能真正捕捉到原帖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所谓“形神兼似”也还不过是在笔墨外在形式上的深刻理解。临帖必须就像六祖慧能之于达摩,直通心性,而后可言悟道。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乎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要想达到这一点,则须要更多地在精神层次上去体会探求。具体到那个贴,不能仅仅追求其形式上的逼肖,还应在充分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熟读帖的内容,把此文中的思想感情移植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唐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及夫身处一方,会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性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这自然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前人传统时,必须超越技术层面,而进入文化精神的境界去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创作中心手相应,写出既富一定时代气息又具深厚传统底蕴的优秀作品。

55.jpg
1_091206_1.jpg
1_101033_1.jpg
发表于 2012-11-28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墨宝一幅
发表于 2012-11-2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老师书法也很拽!
发表于 2012-11-28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哨爷 发表于 2012-11-28 19:36
没想到,老师书法也很拽!

书艺疏了,20多年没坚持,现在拣起来,修身养性自娱自乐。
谢谢八哨爷鼓励。问好!{:soso_e181:}
发表于 2012-11-2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6851520051880866000_2:}有写得好文章写不好字的,有写得好字写不好文章的,心语君文字兼美,真文人也!
发表于 2012-11-2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的不错,说的实在。努力下去,一定有大成就。
发表于 2012-11-2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教教我啊!
发表于 2012-11-29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就非常敬仰写的一手好字的人{:soso__8591846716991162850_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维修 发表于 2012-11-29 17:00
也教教我啊!

还是上次见到朋友的。有空再聚聚啊。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6 18:51 , Processed in 0.08045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