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15|回复: 8

难以回避的现实,无须言明的主题(为土地强征而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难以回避的现实,无须言明的主题

      周末闲来无事,便到太湖城郊的田野山川游历。我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又生于农门,不愿意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游逛,倒是对郊区的田园风光情有独钟。信步来到环城北路边的宽阔田畈上,放眼望去,原野里各种车辆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工程施工。这么一大片的田园,即将变成钢筋水泥的世界,我心里也说不清是喜还是忧。田园的中央,有许多农家妇女和老汉们正在那里耕作,我便移步靠近他们,和他们仔细攀谈起来。
     他们说自己都是汪洋村的居民,这个数百亩大小的田畈,便是他们曾经的家园。如今已被全部征用,现在只能抢种一些庄稼,种一年算一年,种一届是一届。目前,这里已经要开发建造太湖实验中学了,从明年开始,他们就将永远与脚下的这块土地绝缘了。他们被征用的除了这块成片的农田外,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土地也被廉价征走,许多山林和房屋,也不再属于自己了,很多人家现在已经到了真正的“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境地。我问他们,上面给你们出了多少补偿费呢?他们回答道,每亩田地也就给了个一万七千元,而且不是一次付清,还要扣除这费那费的,每年实际到手的,只能领到很少一部分。我又问,那你们愿意田地被征用吗?他们满脸愁容无奈地说,不愿意又能怎么样,胳膊拧得过大腿吗?各级行政部门强行划定,由不得我们来做主啊。明知道卖亏了,可我们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呀。
      听了这些话语,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们才好。看着那些农人踽踽独行的远去背影,无限的惆怅袭上心头。那碧绿的田野,那金黄的稻浪,那一声声牵牛荷锄戴月归来时的欢歌笑语,连同那弥散着泥土气息的沁人芳香,就要从眼前的这片大地上永久消逝了。阵阵秋风吹过,我的身上也泛起了几许寒意。作为农家出生的子弟,我深知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意义。那是他们千百年来割舍不断的梦想,那是他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基啊!失去土地的农民,还能称作是农民吗?他们现在已经变成为真正的无产者了,可这却并不是拜天灾或者战祸所赐。没有了土地,他们将永远的失业,有力而无处使。田地被征发后,也没有给安排工作,农户们以及他们的后辈将来会如何生活呢?我不敢继续深入想象下去。
      城市的扩容,是大势所趋,并非我们太湖县城的独特现象,其他县市的拓展规模和速度或许还会更大。但我们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综合平衡全面规划,而不能实行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说征就征了,至少应该考虑到人家的生计问题。野蛮的剥夺,必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实际上有的地方就做得很好,那些老百姓倒希望被征用拆迁,因为那里能够补偿到位。从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实现产业的转化,土地征发令变成了农家的福音书。但是如今很多地方,由于有关部门计划不周,致使老百姓集体上访,拒绝征地。其原因,最终归究起来,无非是经济上没能解决好。中国的老百姓,绝大部分都是淳朴善良忍辱负重的,只是由于补给太少,农民们得不偿失,甚至等同于失而不得,在生存面前,他们自然也会群起抗争,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关注。
      我不知道太湖实验中学的建造是否真有必要,县城里初中本来就不少,朴初中学岔路中学等三所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足以容纳县城附近的所有学生,而且很多房屋都是新建的,规模又很大,地理位置也不错,干吗非要把他们来个三合一呢?不会是因为政绩工程的需要吧?总感觉重复建设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很不明智。现在学生数额逐步减少,山区很多中学的学生人数严重不足,而县城许多学校生员却填满了教室,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君不见外面那些超大型学校,已经暴露了众多弊端。由于尾大不掉,学校的各项管理很难到位,连学生吃饭都要排上半个小时的队,这根本谈不上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那些好大喜功者终于尝到了苦头。因为合并的缘故,自然削弱了竞争机制,教学质量整体严重下滑,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汪洋村被征占土地后农民的遭遇,我是十分的同情。一亩田地不到2万元的代价,这未免有些不合常情。我不清楚我们新城范围内的土地价格究竟是多少,但至少应该不止值这么点钱吧。县国土部门在土地出让时公开投标的广告价格,就远远超出了这个数目。开发商拿到手里,还会大幅度地升值。县城附近那些一平如镜旱涝无忧的良田,其价值却大大低于被拆迁的旧房价格,这也很不合理。这些肥沃的水稻土壤,要经过几十代人的辛勤劳作才能改良成功。如果这些农民,保留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便可以种植粮食蔬菜,或者其他经济作物。如以种植蔬菜为例,一亩良田的纯收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便是5000元以上。要不了几年,就赶上了土地的出让金。也许现在耕作的人不太多,但谁能保证以后形势不会发生转变呢?那时候,想要土地却无法得到。如果老百姓不是被迫出让土地,他们也可以得到允许去建造房屋进行销售,一亩田666平方米,就可以建起至少五栋的庭院楼房。一栋三开三层300多平米的房子,自己建设主体的成本才20多万。在县城出卖的话,连带空余地基,每平方要6000元以上吧,合计起来就是接近200万了。1.7万∶170万,从这个悬殊的比值中,就可以看出老百姓一亩土地吃了多大的亏,而且总数还要乘以5。很多人家被征用的恐怕还不止一亩田地。而现在的许多地方官员热衷于城建开发,完全漠视民众的根本利益,在“让利于民”还是“与民争利”的抉择面前,土地财政,你真让我无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今十三亿人口中农民占了十亿。解决了农民问题,国家基本上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随着现在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很多农民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而那些官爷们和老板们,人人赚得盆满钵满,个人腰包里集中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新约全书》“马太效应”上语云:“让富有的更富有,让没有的更没有”,如今变成了现实。看着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我不禁想起了地产大亨和垄断巨头们的挥金如土,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已成鬼魂的成克杰之流的廉政高歌,我不禁想起了腰缠万贯一掷千金而终受制裁的“表哥”“烟叔”,我不禁想起了人民公仆们据有数十套别墅豪宅时的抱红拥翠。可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还有另外的几幅画面,那是失去家园的民众在房顶上举火自焚,那是买不起房屋的蚁族们夜以继日的望楼兴叹,那是交不起学费的寒门女大学生的卖身求学,那是付不完高额医疗费用的人群,因献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的绝望目光。唉,我不想继续联想下去了。
      遥看千秋青史,无数圣哲为民请命的名言警语,犹在耳边回荡。记得管仲说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记得《诗经》说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记得孔子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记得唐太宗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记得白居易说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记得范仲淹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记得钟相杨幺说过,“等贵贱,均贫富”。记得郑板桥说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记得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记得《七品芝麻官》说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也许是我说的太多,记得太杂吧。尽管我与这些被征地的农户们,无亲无故素昧平生,可我还是忍不住坐在电脑桌前,怀着满腔的幽思,敲打起不被那些操持权柄的的正人君子们所喜好的若干文字,然后轻轻一点鼠标,在论坛上不知好歹地发了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写的是太湖之事,恐与贵版块不符,姑且让潜山网友参照。若有不妥,尽管删除。
发表于 2012-11-19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发到“人民网、强国论坛”
发表于 2012-11-1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您来潜山论坛发表高论,您的帖非常有深度,学习了。
发表于 2012-11-1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深意的一篇文章,尔等平民也只能望而兴叹!
多少领导能有前瞻性的眼光,只想在任有政绩给他提供上位的资本。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和文友的惠临点评。
发表于 2012-11-20 1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分地域,但愿能给人以警示!!!!!
发表于 2012-11-22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哥亮 于 2012-11-22 18:19 编辑

楼主、敬佩你为天下苍生呐喊!我也是农村人想说名句不好听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这个荒谬的理论造成几千年中国农民自私、愚昧的思想。记得外语有句名言好像是这样说的、人只有当你能掌握和控制住自己,你才有资格获得自由!所以中国农民自私、愚昧的思想不改,他们的苦难将无尽头,不管谁来当皇帝都是一样,首先是被利用然后是被欺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水遥天散淡心 于 2012-11-22 13:14 编辑

      谢谢楼上二位的点评,并致意朱先生的高论。并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谈谈看法。因古代汉语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对此句的理解就出现了分歧。“可”,既能当“应当”解释,也能当“许可,赞同”解释。第一种意思,是“老百姓只能让其顺从,不能让他们知道什么”。若按第二种意思解释,便是:“老百姓愿意的的事情,就听凭他们做主;老百姓不愿意的事情,(但政府要办理的话),就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更符合孔子仁政的原意,不知对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27 11:03 , Processed in 0.07603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