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梅花小姐的前世今生 潜山县城过去都叫梅城,是为纪念县衙梅花小姐散尽家财,筑堤防洪,免县城百姓屡遭水患之害而得名,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县城也小,几百户人家,姓也杂。县城三面环水,一面为低洼湖畈。城北面是北门河,西面是西河,东面是东门河,都发源于皖山山脉。 南面是湖畈区,孔雀东南飞的女主角刘兰芝的家就在南门南湖村,至今南湖姓刘的人家就是刘兰芝的后代娘家。 县城是北高南低,在绕北门河的坡底下,形成一个瓮底,城内也是四面环水,一条由北折往东的廋街,直通天宁寨脚下县衙门,天下衙门朝南开,而梅城县衙门是朝北开,怪不得县令都是从安庆府发配来的,等不到期限都走了,或者上任不到期患一身火气病就死了,考取功名的进士和贡生都不会来这穷县上任,知县大多是花钱捐来的富户来湖混,无非在任贪几个火耗银子罢了,遇到水灾就是天赐发财的机会到了。 天宁寨县衙门前有一个小广场,宽五丈,长八丈,青石板铺贴的,石板逢里草也是青的,衙门口的广场高出整个街面,站在衙门口,就一眼远眺到东西街、东北街的尽头,沿石条阶下,东街就是一条鹅卵石铺的的仄街道,街道也就刚好通过八人大轿,两边都是木板门面房,木板门道窗口都砌在白石条、青石条上,用土砖垒砌的墙,石灰早已脱落,家家门口上贴着的红春联、绿春联差不多变成白色,东街有卖山货的,竹器品居多,还有两家卖猪肉的,猪头、猪肠、猪下水挂在大铁钩子上,案板上摊着半边猪肉。也有卖洋布和洋蜡烛的,最稀奇的一家店卖文房四宝的,兼带卖土纸,土香、皮纸,宣纸和光边纸。当然少不了米店、棺材店、寿衣店。每逢节日这条东街人挤的水泄不通,鸡飞狗跳,人声鼎沸。 县衙门口朝北是一条沙子路,离衙门口广场处朝北的石条阶下,两边各有茅屋几间,毛竹门窗上斜挑起一块土布酒幡,据说是黄泥人开的酒店,主要供县衙门礼客的。茅屋酒店过十丈路,有个石拱桥,桥八尺长,五尺宽,石拱桥连接着三个水潭,每个水潭有百十亩,由西北向东连在一起,有两个叫郑家塘,中间一个叫程庙塘。沙子路沿程庙塘和郑家塘朝北沿升,塘埂路两边有柳树、杨柳、间或有人工栽培的腊梅、栀子花、桂花树,木子树。也怪,柳树青青枝叶往上长,杨柳枝叶细细往下垂贴着水塘,倒影在水塘水面上,蜻蜓点水,波光粼粼;春天柳叶青青镶嵌着木子树的白花,金秋夹杂着桂花香,桂花细不像栀子花大,每月都开花,香气也比栀子花淡,没那么醉人。冬季水塘边接着薄薄的冰,柳树、烟柳、木子树只留下乌凸凸树叉被寒北风吹的呜呜响,只有腊梅红花吐蕾,最冷的雪天,县城白皑皑的一片白色世界,只有红梅怒放,血红娇娆。大概是水多,寒露风吹过,霜降临清晨,水塘就起白雾,都是从水塘中间开始起,灰白色的雾如潮头一般卷起来,慢慢腾升起来,向四周扩散开来,上半晌县衙门和东街已弥漫在灰色的雾里,整个街坊下半劫虚无缥缈,五尺距离内看不见游走的黑狗,水塘边只听棒槌槌衣响,不见浣纱美妇人。 程庙塘北边是郑家大祠堂,郑家是黄泥镇来的旺族,郑家在县城的基业几百年了,东街一条街大部分是郑家占着,章法山一直到北门河北边都是郑家的水田、山场,郑家祠堂祭祖的公田就有上千担稻之多,县衙里县丞、观察、吏目、巡检、师爷都是郑家后人,在县衙边上建祠堂理所当然,县长梅大人进到郑家祠堂也要三跪九叩。 郑家祠堂高四丈九尺九寸,长八丈九尺九寸,青砖瓦屋,杉木窗都是四尺五的,青砖长一尺,厚五寸,都是野人寨山脚下孙家大窑烧的,不知道为什么祠堂大门朝西,祠堂大门顶上没有官家题字的匾额,而是在门顶框上浇筑一个大铁算盘,算盘珠子是实心铁打的,铁算盘前排播下上五粒铁珠子,后排上档播下六粒铁珠子,下档拨上六粒铁珠子;前排五粒珠子意味五子登科的意思,后排预示六六大顺的意思。铁算盘珠子一个力大如牛的小伙子也难拨的动,百年来县城留传的最经典的训斥外来人的话就是:郑家算盘珠子是铁打的,不是你想拨就拨得了的。也是告诫象走马灯似的县官老爷门想敲诈郑家银子不是那么容易的。解放后郑家祠堂被做为国营粮库。 郑家祠堂每年祭祀至少两次,祠堂开大门,散落在全县的郑氏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