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水浒 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 开篇词: 蹉跎岁月催华发,壮志未酬豪杰。金戈铁马扬威名,解甲归田日,孤舟垂钓时。 清茶浊酒邀明月,洒脱野鹤闲云。两袖清风凌云志,王侯将相请,昂首亦等闲。
小说虽然脱胎于水浒故事,但作者以自己的参详理解加以改写创作,注入了许多新的理念与元素。南平方腊,北抗辽国,剿王庆,破田虎,虽则事件多,战阵多,人物多,时间、地域跨度大,却安排得有条不紊;其间的庙堂算计、江湖侠义、儿女情长、战阵厮杀、神魔斗法,时空穿越,都写得鲜活生动,趣味横生。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安排和故事结局,对原著是一个完全的颠覆,别有新意。
小说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全传》的故事框架,以新的理念和视角重新书写这场北宋末年轰轰烈烈的“民间起义”,在还原历史现场中,通过人物和情节的演绎,再现了朝廷和江湖的博弈真相。体现了作者铺张故事、组织情节、刻画人物的能力。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流畅,人物形象生动。有较强的可读性。 第二十五回:天劫 鲁智深、武松二人来到小码头,四下张望,寻不着老梢公的小船。武松二话不说,飞身跃上一船头,船内众和尚、道士见是大闹日清观的金刚罗汉,皆不敢与之同船,与船工一同弃船而逃。武松也不客气,抢过小船,划去岸边,花和尚跳上船,与行者齐心协力划船离去。 回头再说哪方宗主与忽来道人在日清观中闻得乌龙岭上爆炸声接二连三传来,紧接着黑烟升起,心中早知不妙,率众黑衣人驱快马赶往乌龙岭欲救神龙大炮。不想刚狂奔数里之外,回头却见日清观上空也是浓烟滚滚,黑龙飞天。方宗主恨得咬牙切齿,脸色发紫,破口大骂:“何处来的活宝,处处与我方某作对头?谁人愿回日清观捉拿纵火之人?”张新苗、李鑫良策马上前道:“我二人愿往,誓斩纵火恶人。” “且留下活口,方某倒要看看纵火恶贼是否长有三头六臂。”方宗主恶狠狠道。“宗主放心,不生擒放火贼人,我二人愿提头来见。”张新苗、李鑫良拍胸膛立誓道。方宗主勉强点了点头,张新苗、李鑫良领一队黑衣人掉头驰往日清观。 花和尚与行者使劲划船两个时辰有余,远离日清观,两人正想松口大气之际,不想身后数十条小船火速赶来,船上恶犬狂吠,黑衣人与道士扯开喉咙嘶叫着:“不要放走了纵火的恶和尚!捉住两贼宗主重重有赏!” “坏事了,没想到追兵来得如此之快。”武松奋力划船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何惧之。”鲁智深撇开船桨,用手中禅杖狂划清水,小船如鲫般向前猛冲。黑衣人与道士岂肯善罢甘休,划船急追。花和尚与行者的小船行得快,不想黑衣人的船更快,眼看越来越靠近鲁智深的小船,张新苗立于船头大叫:“放箭,射死这两个纵火贼!” 李鑫良上前阻拦道:“宗主要的可是活人。”“此二人身长八尺有余,皆是虎背熊腰以一敌百的猛汉,我等众人如何轻易近得他身!快快放箭,射死此二人同样是大功一件。”张新苗弯弓搭箭,瞄准就射。李鑫良点头,招呼众黑衣人与道士放箭。 箭如雨下,花和尚与行者如何抵挡得住,匆忙撤入船舱之内躲避,一时间,小船之上满插羽箭。“快快投降,本将军饶你等不死!”李鑫良喝停弓箭手,命手下众船把小船围个结结实实。“已是瓮中捉鳖之势,何须如此罗嗦?!不怕死的兄弟随我上船捉拿恶人,大官人面前自有重金奖赏。”张新苗领头跳上小船。众黑衣人与道士一声呐喊,争先恐后往小船上跳。 “恶贼快快受死!”张新苗手中利刃往船舱里乱捅。“狗贼休要张狂!”船舱内一声吼,一道白光向张新苗咽喉扑来。张新苗闪躲不及,惊恐的眼珠看着月牙铲把自己的头颅从脖子上削去。花和尚一轮狂扫把船尾上的黑衣人与道士尽皆打下水去。李鑫良与众随从慌张之际,花和尚已飞身跃上船来,见人就打,吓得李鑫良与众随从急忙转身逃命。 行者武松从船头杀出,一对夺命戒刀把冲上船头的黑衣人尽数送给水底龙王。旁边船上的黑衣人与道士急要撑船离去,奈何快不过行者武松。武松飞身跳跃,连杀数船,只杀得黑衣人与道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有跳水逃命。武松也不贪杀,一个鱼跃,飞身上岸,接应花和尚,两人往河边的小山逃去。李鑫良这时方才醒悟,大叫放箭,已是鞭长莫及。 花和尚与行者拔腿狂逃,李鑫良指挥着百余黑衣人与道士边追边放箭。哪烦人的飞箭不时从脑后飞来,气得花和尚火冒三丈,停下来要与李鑫良等追兵死战一场。但李鑫良等人早已见识鲁智深与武松的勇武,哪敢轻易上前送死?一见花和尚二人停下脚步,立刻乱箭射来,直把花和尚二人赶跑再追。追得个把时辰,天色渐暗,李鑫良命人点起火把,一路紧追不舍。花和尚早已跑得一身臭汗,气喘如牛,只是身后跟着百余疯狗,不敢停下歇息片刻。 武松看在眼里,见前面有一大片树林,心中一喜,道:“师兄,我俩潜入树林,兄弟自有破敌之策。”行者在前开路,花和尚跟在其后,两人没入树林之中。李鑫良怕跟失花和尚二人,催促众人拼命赶上。树林中响起杂乱的脚踩树叶之声,李鑫良跟着前面的肥和尚就追,不想片刻功夫,跑至林中一块平地处,前面只剩下花和尚一人,李鑫良正要喊放箭之际,身后响起喊杀声,行者武松抄在黑衣人与道士之后挥刀猛斩。 鲁智深见武松事成,从前面奋力杀回来,李鑫良等人受花和尚、行者两面夹攻,首尾不能相顾,近身搏杀之间,长弓短箭竟无用武之地,任由鲁智深二人斩杀。李鑫良见势不妙,在亲随护卫下且战且走,黑衣人、道士见头儿逃跑,不愿恶战,皆三五成群退入树林中各自逃命。 鲁智深和武松狠杀一通,把追兵杀散,亦是身疲力竭,二人收起铁禅杖、戒刀,坐在平地之上,取出熟牛肉、好酒就吃。李鑫良等人好不容易逃出大树林,四散的黑衣人与道士聚合过来,也不过五、六十人。李鑫良望着身边的残兵,仰天长叹,自知再也无力追杀花和尚二人,独自苦恼,思量如何在方大官人面前交差。 李鑫良正绝望之际,背后传来狗吠声,火光一片,金玉威、席中民、王季滔三员将领引着上千的官兵大呼小叫而来。李鑫良不由大喜过望,大叫道:“救兵来也。”领众人飞跑上前迎接。金玉威、席中民、王季滔三人虽为宋将,却是忽来道人在官府中的亲信。三人执刀挺枪上前,询问追杀花和尚之事,李鑫良被问及伤心之事,不禁放声大哭,众黑衣人与道士也跟着一齐下泪。 席中民三人大惊,好言安慰,李鑫良方才把追杀不利,张新苗殒命之事一一道来。三人听罢,气得咬牙切齿,脑门冒烟。金玉威拔出长剑,剑指树林道:“兄弟且莫伤悲,忽来军师正是命我等三人前来助你除贼,今有一千精兵在此,何忧贼人不束手就擒。” “现虽入夜,我等三人带来数条大犬,可趁夜色擒此恶贼。”王季滔一挥手,亲兵牵上数条恶犬。“有此犬只相助,纵火贼如何逃得出如来佛的手心,”席中民献上酒肉给李鑫良道,“兄弟暂且在此休养,看我等三人如何擒得恶贼回来。” “不亲手杀死这两贼,焉能解我心头之恨!”李鑫良接过酒肉,感激道,“小弟非是要在方大官人面前邀功请赏,只愿为擒贼尽棉薄之力。”金玉威三人点头答应,挥军杀入树林内。恶犬闻得花和尚、行者身上的酒肉气味,在后狂吠猛追。席中民四将率官兵、黑衣人、道士跟在恶犬之后,箭上弦,刀出鞘,火速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