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一城散记

一 城 散 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城散记 于 2012-12-4 18:25 编辑

摘录柴静博客
     “比起荷兰老乡来,我们的乡亲好像缺了点什么,这大概是一种教养和心智上的缺陷。如果说他们没读过书,那么那些读书人又干了些什么?千百年来的读书人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写出了大量诗云子曰的东西,记忆力和文字能力都不容小看,但从没听说他们在缆车、索道上动过脑筋。”
  柴静:我们聊聊2012年《读库》里几篇大家都有印象的文章。上台之前我问六哥最喜欢哪篇,他说喜欢《读库1203》里的《弟弟王小波》,是王小平写王小波的那一篇。那么多写王小波的书,为什么这本会打动你?
  张立宪: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也很厉害,书写得非常好看。他提到的一个观点是我此前从来没有想过的:最好的中文是译作,是翻译作品。白话文出现,一共才一百多年的时间,初期疙里疙瘩的,很不好看,语感也差,也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规范。幸亏当时有一大批学贯中西,中文底子也好,外文底子也好的大家,翻译外国那些成熟的语法结构下的作品,像傅雷先生、董秋斯先生等等。王小平认为,通过翻译这些作品,给中文、现代白话文打了很多补丁,做了很多修缮工作,也做了很多规范的工作,使中文中出现了复杂的句法结构,甚至出现了华美流畅的音乐感。这是我原来没有想过的一个话题,想想真是这样。我们自己的阅读经历中,伟大的翻译作品给我们的阅读体验确实很独特。
  我今天把《读库1203》带过来了,给大家念其中几段。王小波先在云南插队,又去烟台农村,因为当时在北京落不了户。他写烟台的青虎山,不是单纯写“老家给他的感觉就是一种无可救药的蚀骨的贫穷”。我觉得写中国农村贫穷,日子过得多么不容易,这种东西太多了。他对中国农村生活做的反思是我很少见到的:“过去驴干的事如今是人在干,小车不倒只管推,只是人顶上了毛驴的位置。他感到山东农民蔑视痛苦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但这样一来,他们过的日子也就完全不像人的生活。如果活着就是为了受罪,那为什么要活着?”
  后来王小波有机会到欧洲去,见到了荷兰的农田,不禁感慨丛生。王小平写道:“王小波不禁痛苦地反省,荷兰人把家乡改造成精美的牧场,而我们的乡亲又在自己的土地上干了些什么?日复一日,他们以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用独轮车往山上推粪。严格说来,他们推的东西甚至还算不上粪。为了凑指标,他们甚至不容猪在上面多拉几泡屎尿,就急急忙忙地把猪圈里刚垫上的土起出来推上山去,所以说往山上推土更为恰当。这种做法,除了能把山堆得越来越高,使以后的推粪变得更加艰难外,完全不知意义何在。他们倒是在提高推车技巧方面不遗余力,达到了杂技的水平,可以把车推过门槛,甚至推上台阶,但这些并不能改变痛苦的现实。……假如我老家住了些十七世纪的荷兰人,肯定遍山都是缆车、索道,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工程师,经济学家,能工巧匠。至于我老家的乡亲,全是些勤劳朴实、缺少心计的人。前一种人的生活比较舒服,这是不容争辩的。”
  “比起荷兰老乡来,我们的乡亲好像缺了点什么,这大概是一种教养和心智上的缺陷。如果说他们没读过书,那么那些读书人又干了些什么?千百年来的读书人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写出了大量诗云子曰的东西,记忆力和文字能力都不容小看,但从没听说他们在缆车、索道上动过脑筋。”
  这样的文字很少有,这样的思考很少有,我们还是对家乡、土地的赞美居多。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来自农村的兄弟,想想我们老家的人,确实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
  我看了王小平的这篇文章之后,又想到当年读的《光荣与梦想》,里面有一段,是我当年非常震撼的一段,写二战期间的美国工业,它用数字说话,“要对美国军事生产有个正确的了解,我们就要注意下面的事实”。它列举了德国军队冲入低地国家和阿登高原发动闪电战时候的一系列数字,飞机、坦克、大炮、卡车,也列举了法国被占领之后五年内,美国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资的数字。我来念给大家听,对比一下:德国发动闪电战时的飞机是三千零三十四架,美国人五年制造的飞机是二十九万六千四百二十九架;德国的坦克是二千五百八十辆,美国人制造的坦克数量是十万两千三百五十一辆;德国人的大炮是一万门,美国的大炮是三十七万两千四百三十一门;德国人的卡车是四千辆,美国人的卡车是二百四十五万五千九百六十四辆。
  柴静:你再具体说一下,这些东西串通起来的脉络到底是什么?
  张立宪: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活得太没有效率了。
  柴静:效率?
  张立宪:当然“效率”有时候是个坏词,显得太算计。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应该检讨一下我们自己,别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似的,并且能够从管理上,从观念上,让大家做正事,把事情做好,做体面。
发表于 2012-12-4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篇精品,发在一帖里,实在是太可惜了,建议一篇一帖。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城散记 于 2012-12-5 16:49 编辑

习习新风,清风习习
    中午回家看见
习八条( 政治局八规定改进作风)+澳门博彩加限,感觉是 “习习新风”哦!虽然没有加工资的条目,但不政治的小女子看着也觉舒服。
    打开凤凰网,看一系列视频,习习清风拂面,习习新风让人充满期待。
    听习近平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听王岐山“参加姓王的会不准念稿子”
    听俞正声说其妻裸腿其子苦争……
    听李克强说开会不准念稿子……
    听杜平何亮亮郑浩点评……
    ……
    清风习习,虽然是冬天,风已起,阳光正暖。
    当然,路漫漫兮。
    期待!祝福,祈福!
发表于 2012-12-1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仿以‘一城散记’开个随笔专栏。有生活。写得挺好。
发表于 2012-12-1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个写家啊,小事都很生动感人。野中和一城也是我生活过和熟悉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如秋蝉 发表于 2012-12-14 13:20
楼主不仿以‘一城散记’开个随笔专栏。有生活。写得挺好。

呵呵呵,谢你读帖。随笔专栏,小女子岂敢{:soso_e1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464508700 发表于 2012-12-14 14:09
真是一个写家啊,小事都很生动感人。野中和一城也是我生活过和熟悉的地方

一个码文字的门外瓜女子而已。
浏览过你的空间和帖子,在外打拼,祝一切安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城散记 于 2012-12-26 17:51 编辑

                                          (十八)呀,飘雪了
         
    下课就要交的作文、黑板前站着的老师我、毛玻璃厚墙壁都挡不住稀朗的雪花的乍现!听,竟然全班高叫!还有人站起来探头探脑。呵呵呵,我很开明的,看吧!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天,终于到了冬天,怎么能没有雪没有雪开的花呢?从清霜浅白就期待的雪,从冰薄素冬就该来的雪……不是一把岁数我也和你们一道高叫几声!只是下了课雪的花羞怯的了无踪迹。我替孩子们遗憾失望起来。
    下午两点端坐在电脑前的我该去上班了,才发现玻璃外,呀,雪!雪花不一般的大,鹅毛!
    雨衣?伞?通通不要。你说,站在雪里,仰起脸,一片,两片……一点一点的清凉在额头、在睫毛间、在双唇上、在脸颊上甚至在颈脖子间……真好!你说,伸出手,数着一、二、三……手指通红,满手满手的雪触化的水……真过瘾!要是撑一把伞,就走在东门的滨河,慢慢的漫步,一点也不神经病的!只是我还有两节课呢!骑着车,套上帽子,系着围巾,穿行花丛。我是想帽顶上全是雪白,一生白雪走进教室的!我很想在初一的孩子们面前快乐的抖落一身素雪,然后听故意的惹得他们的高呼惊叫。然后,我就故意的诱导他们说关于雪的话题雪的故事雪的期待……然后我就诡异的坏坏的一拍桌子:“安静,下面写作文《下雪了》。”然后听他们再次的高叫惊呼,他们笑我也很快乐。
    只是最后是一身水淋淋,没有雨却像极了落汤鸡,原来这是一场雨雪。南方的雨雪蓄寒了太多的水的缘故吧?身后窜出四个毛头小伙子,初二的一群孬八稀的家伙们从后楼到前楼说就是为了淋雪!呵呵呵,淋雪?有这说法么?小马红扑扑的脸问我这雪能积上么?对呀,能积上么,雪?
    有了雪的冬天才叫冬天呢。只是,还应该给他们一场酣畅淋漓的雪仗哦!抬头,四层的教学楼的走廊上都是孩子!因为雪,期待已久的雪!有了雪就有了灵气和意蕴的冬天啊!好几个傻不拉叽的东西不是想用伞捞雪吧?童心才有的奇思妙想真的好感人!
    我是没有雪花可以抖落去羡煞五十几个小毛头们了,课也临时的被同事调换。骑上车再次穿行白色的花丛。迎面硕大的湖面和田野,因为雪安静了起来!抬眼湖面,两三点黑——好可爱的雪湖野鸭呀,难道它们也不想错过这样的此刻,也愿意在这样的素籁里喁喁情话浪漫一把?
    雪花朵朵的大哦,谁是最大的那一朵?我一路的挑一路的追……
相信许多人都和我有过同样的愿望,冬天里到东北去看一场真正的雪。不过这个冬天我改主意了。“家里下雪了。。。好想回去。。。东北的雪太碎。。不适合我。。。”这是我的一个在东北读书的学娃2小时前才发的说说,上周他说“又下雪了。。。尼玛。。敢有哪个星期不下吗。。。”很明显的那雪已经让我的这纯江南24K小伙子烦了,烦得他都敢骂天了!你再看这娃的说说:“戴个口罩,睫毛就结冰了。。”所以,所以还是这不南不北的好啊,冬天总会有那么一场或几场雪止止你的念想却绝不了你的念想。一个冬天都怀着“明天会下雪么”“这个冬天会有雪么”的惦记,期待着雪的花儿一朵朵,数着雪的花儿一朵朵,回味着天地间开满雪的花儿一朵朵……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雪花.jpg


2012雪.jpg
(借同事拍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城散记 于 2013-1-4 20:47 编辑

       (十九) 江南冰凌花
    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室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窗玻璃会凝华成“窗花”。 听说形状与玻璃上的附着物有关。在北方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晶莹剔透的冰凌花,象树枝,若霜挂,似字、似画,甚至有山有水,有情有景,简直是鬼斧神工,一幅幅精致的图案,每一幅都在诉说着美丽的故事。这自然形成的结晶,不由让人多了几分欣赏、多了几分喜悦、多了几分对大自然的感叹。   
    冰凌花,花非花,美丽的花、千变万化的花,是上帝赐予的花。
    我没想到在江南可以看见美丽的冰凌花,而且就在我一城的房间的窗户上。第一次看见这稀罕玩意是2011年春节前夕,在空间好友泠盻的相册里。只是她一直生活在北京。听说在北方,冰凌花很常见。
    2012年12月30日清晨拉开窗帘,不由得惊呼——一夜之间透明的白玻璃变成了美丽的花玻璃,用手一摸,玻璃从里面结成了花,冰的花。
    2012年12月31日的清晨再次邂逅这意外的美丽。
    外面阳光灿烂,我的冰凌花熠熠生辉。赶紧的用手机拍下它们。
冰花.jpg
冰凌花.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4-11 18:50 , Processed in 0.08962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