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40|回复: 2

“皖派”建筑的文化渊源和风格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一、“皖派”建筑的文化渊源

   潜山春秋时属皖国,皖国国君为皖伯大夫,据康熙《安庆府志》记载,皖伯大夫有德行,封地之内,城为皖城、山称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根据皖国国都所在地潜山的考古研究,据今五千多年前的薛家岗文化应该是“皖”的源头。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辐辏之基,因皖伯始封于春秋,皖地肇基兴邦的时间相对靠前,史称这里为“古舒墺区”、“山水之国”,其盘山踞水,襟淮带江,曾为中原之门户,迄汉即为重镇,唐为名郡,宋为都会,明为畿内之府,清为省会之区,在这种背景下,自然形成一个始终以“皖”为号,有着相似的物质文化传统与习俗的独立文化单元,即古皖文化。清康熙初安徽省定治安庆后,凭借长江水系这一文化孔道影响,整个八百里皖江流域联系得以加强,形成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皖江文化。在安徽境内三大文化圈中,历史上淮河文化粗犷质朴,徽州文化商气十足,而皖文化则是文质兼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皖文化的源远流长,皖山的雄浑厚重,自古便孕育出一种敦厚坚毅的人文品格,使潜山成为“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三国佳丽大乔、小乔的生长地,孕育了三国时期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诗人曹松,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文学家王珪,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一大批文化名流,形成潜山地区人文荟萃的名士文化。同时,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建筑风格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某些特征,随着皖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以潜山为中心并辐射周边县的古皖国所在地,形成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鲜明的建筑形式,并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最终形成“皖派”的建筑风格。

二、“皖派”建筑的个性特点

潜山县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40处,以及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古建筑230处。从现存的古村落看,具备几个鲜明的个性特点。从建筑选址上看,村落选址在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上都有周到考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房屋建设一般坐北朝南,讲求风水。从建筑布局上看,村落以堂厅为中心,由堂厅向两翼辐射。房屋之间布置若干天井,下雨时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名曰“四水归堂”;各户由巷弄相连,不走湿路,穿行便捷,俗称“走马通头”。从建筑材料上看,大部分采取砖木结构,外墙用大青砖砌筑,屋面用木质桁条、椽子加盖小青瓦。从建筑文化上看,以潜山为中心的皖西南区域现居民大部分是明朝时期江西移民,建筑特色体现了客家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承接了客家建筑和本土建筑的优秀元素。

皖派古建筑相对于江南地区徽派古建筑,有三个方面的不同点:一是徽派古建筑以家庭式为主,皖派古建筑以家族式为主。历史上徽商实力雄厚,徽派古建筑大部分由富商兴建,一幢古建筑即为一个商户家庭拥有,体现商人文化的世俗性;皖派古建筑一般聚集式,一幢古建筑为一个家族或多户共同居住,方便相互交流,体现了和谐共处的包容性。二是徽派古建筑以封闭式为主,皖派古建筑以开放式为主。徽派古建筑建筑结构形式特点是高墙深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一个大门出入,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距地较高的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这种形式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徽商为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皖派古建筑除大门外,建筑四周设置若干耳门进出,各家各户窗户设置较多、距地面位置较为适中,方便采光,这种建筑形式主要是为了居住舒适。三是徽派古建筑以精致型为主,皖派古建筑以简约型为主。徽派古建筑追求精致,装饰华美,描金绘彩,马头趐角,粉墙黛瓦,砖雕﹑石雕﹑木雕是其建筑特色的代表,户均占地面积较大,建筑成本高,非一般农户所能承受。皖派古建筑除厅堂做一些简单装饰外,其它区域一般不做过多装饰,户均占地面积较小,建筑成本低,适合于一般农户。对比分析看,徽派古建筑注重个体性、封闭性和精致性,是财富价值的体现;皖派古建筑注重实用性、开放性和简约性,是适宜人居的体现。

三、“皖派”建筑的历史演变

建筑与文化一样,存在着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建房屋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在继承古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引导群众用现代的建筑方式、新型的建筑材料建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一是由绝对聚集型居住转变为相对聚集型居住。皖派古建筑一般采取绝对集中式居住,一幢建筑居住多户,户户相连。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及,群居式建筑已不符合现代发展的要求,采取相对聚集型居住的建筑布局,倚山就势、错落有致,在一定的区域房屋相对集中,既能做到相互交流,又能满足农机具、汽车和摩托车等入户要求。二是由耗能型建材转变为环保型建材。皖派古建筑采取砖木结构,使用大青砖、小青瓦、树木等材料,生产大青砖、小青瓦的砖瓦厂已被淘汰,使用木材浪费森林资源。新建的“皖派”建筑在继承古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大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既节能环保,又坚固耐用。三是由大中心建筑形式转变为小中心建筑形式。古建筑是以厅堂为中心的多组合式建筑,新建的“皖派”建筑设计风格延续古建筑的元素,一般采取三楼三底的建筑形式,以中间客厅为中心,辐射四周的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服务空间。

四、“新皖派”建筑的风格特色

潜山县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提炼总结出以“白墙、灰瓦、坡面、圆柱、宽窗”为主要内容的“新皖派”建筑风格,既是对古建筑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又是结合现代元素的探索与创新。“白墙”:诠释了“皖”字意境。潜山作为皖之源,“皖”,字从白从完,“白”指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完”有完好、完美之意,“白”与“完”联合起来表示完美的白色、无暇的白色,采取白墙的装饰风格,体现了皖字特色。“灰瓦”:做到了自然和谐。潜山县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大部分位于山区,山水风光秀美,屋面瓦采取灰色调,清淡雅致,融入山水之间,宛如一幅大自然的水墨画卷,彰显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坡面”:继承了古建筑形式。皖派古建筑屋面采取双坡面结构,是先人建筑智慧的结晶,新建的民居只是以木质桁条、椽子的坡面结构换成钢筋混凝土的坡面结构。从建筑学层面看,坡屋面通风隔热,排水顺畅,造型新颖,其灵活的空间应用和优良的排水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延用。“圆柱”:丰富了建筑效果。门厅是整个建筑的“脸面”,在主体建筑前采取柱式支撑的亭台式结构作为入口,烘托主体建筑,突出建筑层次;采用圆柱,视角好,线条优美,丰富建筑立面,提升建筑品质。“宽窗”:体现了宜居特性。潜山县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6.2℃,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对建筑节能要求不高。根据区域的气候条件,新建民居一般都设置多个“宽窗”,扩大室内视野范围,增加房屋的通透性,将室外的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将自然和建筑融为一个整体,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发表于 2012-9-3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2-9-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不错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10 06:53 , Processed in 0.07270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