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135|回复: 9

潜山:皖国古都 黄梅之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潜山,古称舒州。公元1323年置县,春秋时为皖国,山称皖山、水曰皖水、城为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美誉。全县辖16个乡镇、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85个村居,人口58万,面积1686平方公里,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沪渝、济广两高速交汇,105、318两国道和合九铁路贯穿县境,陆地3小时交通圈内聚集有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省会城市。
目前,潜山县正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围绕立足安庆第一方阵、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目标,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和城镇化四大主战略,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见成效和社会建设,努力打造实力潜山、活力潜山、魅力潜山、和谐潜山。
——历史悠久。潜山地处皖西南中心,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古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美誉。自东汉至南宋先后为州、郡、府治所近800年,现为省历史文化名城。历代达官名流、文人学士,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等,均曾在此为官或揽胜,留下了许多美妙诗文。
——人文荟萃。潜山是京剧发源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是三国佳丽大小乔生长地,孕育了三国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诗人曹松,宋代画家李公麟,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艺术家夏菊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文化名流。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即有6000多年历史的 “薛家岗文化遗址”,和存留300多幅历代文人题刻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天柱山是佛道圣地,三祖寺是中国禅宗文化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道教将其列为14洞天57福地。县博物馆收藏的各类文物精品达5000余件,潜山弹腔、痘姆陶艺和王河舒席手工编织技艺等被列入省非遗名录,桑皮纸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遗。
——风光秀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其中天柱山高达95%,绿化程度达96%,空气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被誉为“天然氧吧”。天柱山是安徽首批进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大名山之一,既兼北山之雄,又具南山之秀,被认定为世界地质公园、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为“南岳”,公元589年隋文帝开拓南疆,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但天柱山仍以雄奇灵秀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称为“古南岳”。 82.46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藏幽;云海、佛光、日出、晓霞、雾淞等时景美不胜收。周边有省级森林公园金紫山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板仓,还有太平塔、胭脂井、舒王台、万涧古戏楼等可供游览凭吊。
——物产丰富。境内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种、珍稀动物26种,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达957种,是全国粮食大县和省十大药材基地县。舒席、雪湖贡藕、胡萝卜、石耳、生姜、天柱剑毫、野葫芦籽等名优特产闻名遐迩,花岗石、瓷土、优质黄砂、铁精砂、金红石、水能等蕴藏量十分丰富。
——潜力巨大。近年,全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中心,正向着风景区、开发区和度假区“多区并举”、工业与旅游“两翼齐飞”的跨越发展格局加速迈进。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倾力培育“十强”、“二十佳”企业,跻身安庆市工业振兴先进县行列。坚定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转型升级,先后荣获“中国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和“中国百强景区”等称号。重视“三农”,推进六大特色产业提速提效,村庄整治跃居全省先进。把县城当城市建设、把城区当景区管理,风景旅游城市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和实事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天柱山茶香古今 ——潜山县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潜山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属皖西南大别山茶区,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潜山产茶始于秦汉,兴于唐宋,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文献史志均有记载。王安石、苏东坡等名家均在此留有品茗颂茶的摩岩石刻。潜山茶叶主产于环天柱山周围的10个山区乡镇,平均海拔达400-800米。雄奇灵秀天柱山,孕育着茶叶独特的品质,据史料载,早在唐宋时代潜山茶叶即享有盛名,并被列为贡品。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茶圣陆羽《茶经》载:“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古舒州包括今潜山,名山出名茶,历朝至今,天柱山茶均享盛誉。
政府重视促发展。多年来,潜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发展茶产业,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依托天柱山旅游影响力,挖掘悠久的茶文化,建好名优茶基地,培育有潜力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天柱山茶品牌影响力。 2009年以来,县政府连续4年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关于成立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指挥部的通知》等文件,按照“一个产业,一名副县级领导牵头,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块资金”的“五个一”捆绑推进机制,成立了茶叶发展指挥部。每年安排茶叶专项资金,并整合退耕还林、连片开发等涉茶资金,规模达1200余万元。从标准化基地建设、清洁化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和优势品牌打造等方面扶持茶产业,从政策层面鼓励引导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以年均5000亩规模递增。全县现有茶园10.06万亩,其中无公害认证茶园7.28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1.5万亩,有机茶园认证9500亩,无公害等认证已覆盖全部投产茶园。年产干茶2100余吨,产值达2.6亿元,其中以天柱剑毫、弦月为主的名茶产量近千吨,占茶叶总产值的80%。全县茶叶加工厂120余家,取得QS认证2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超500万元规模企业20余家;成立茶叶合作社20余家,带动1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千元以上,茶产业已成为潜山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山区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
良种繁育强基础。为从根本上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夯实茶叶生产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从2003年开始,就着手建设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应用先进的薄膜遮阳网双覆盖短穗扦插技术,大力繁育推广舒茶早、石佛翠、石佛香等优良品种,目前已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300余亩,年可出圃茶苗3000余万株。通过自繁自育自植,既满足了本县发展需要,有力推动了潜山茶园无性系良种化推广进程,又有效带动周边县市良种茶叶发展。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总面积的32%以上,并以每年2-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生态发展壮基地。为改变茶园基础差、产量低现状,潜山县一方面鼓励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引导扶持茶叶合作社、茶场、茶农在重点茶区建立规模基地;另一方面以无性系良种推广为着力点,大力推广生态茶园建设。2003年,县委、县政府在绿色食品茶主产区塔畈乡召开现场会,启动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以良种为重点,推广优质高效栽培、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绿色食品茶生产等技术,安装杀虫灯,增施有机肥,推动茶叶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茶叶效益刺激下,茶农纷纷将原来效益低的土旁田、土旁地种上茶叶,全部采用无性系良种,如今彭河村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圆满完工,建成高标准茶园1.2万亩,其中有机茶园4000亩,实现人均茶园面积超2亩。倪河村由于茶叶生产成绩突出,评为安徽省“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
清洁化加工保质量。为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潜山县鼓励支持加工厂改造升级。通过兼并重组,全县现有茶叶加工厂120余家,拥有蒸汽杀青生产线5条,微波生产线1条,其中清洁化标准加工厂22家,厂房宽敞整洁,机械设备配套,加工技术稳定。通过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以“茶叶合作社+茶农”等模式,将零散茶叶种植户联合起来,广大茶农按标准生产出售鲜草,加工厂负责统一收购、加工、销售,严格按省级及行标生产,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全县茶厂年加工量50吨以上的4家,30吨以上10家,10吨以上35家,基本实现了茶叶加工机械化。西峰茶叶合作社带动能力突出,多次受省市表彰,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安庆试验站支持下,今年引进新建清洁化、智能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3条,幸福、石桥茶场各引进卷曲型名茶加工生产线1条,妙山茶叶公司引进扁型茶天柱剑毫生产线1条,茶叶综合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
品牌建设拓市场。潜山盛产高山绿茶,主要是天柱剑毫、天柱弦月系列名优茶,天柱剑毫为恢复历史名茶,属高档特种绿茶,是由中国当代茶圣陈椽教授亲自指导创制的,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于1985年在南京茶叶评比会上,以“品质优异,风格独特”成为全国十大新名茶之一。通过大力宣传和推介,天柱剑毫系列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先后获安徽省十大名茶、省名牌农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并获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为进一步扩大天柱山茶影响,2010年又高薪聘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为天柱山茶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在合安高速设立天柱山茶广告牌,戏美与茶香相得益彰。通过积极发展连锁、专卖经营,天柱山茶不但在本省享有盛誉,还远销京、沪、宁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发表于 2012-6-2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古称舒州。公元1323年置县,春秋时为皖国,山称皖山、水曰皖水、城为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 。-----开发,保护皖水流域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两岸经济已刻不容缓,同时也是完善潜山旅游格局的点睛之笔。
发表于 2012-6-2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不管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非常牛!  自豪!
发表于 2012-6-27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人的骄傲!
发表于 2012-7-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吹吧、吹吧。
发表于 2012-8-1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是好,潜山的历届领导呢、、、
发表于 2012-8-1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旅游城市潜山需要茶叶等土特产领域的名牌!!
发表于 2012-8-1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19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成绩突出,评为安徽省“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
清洁化加工保质量。为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潜山县鼓励支持加工厂改造升级。通过兼并重组,全县现有茶叶加工厂120余家,拥有蒸汽杀青生产线5条,微波生产线1条,其中清洁化标准加工厂22家,厂房宽敞整洁,机械设备配套,加工技术稳定。通过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以“茶叶合作社+茶农”等模式,将零散茶叶种植户联合起来,广大茶农
发表于 2012-8-2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24841130103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5 21:38 , Processed in 0.09432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