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723|回复: 3

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潜山--我们的家乡,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名人辈出。在人文领域,潜山更像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程长庚,领着徽班进京,被称为京剧鼻祖,京剧成为“国粹艺术”;在他之后还有余三胜,程继仙,余叔岩等后起之秀。在黄梅戏方面,洪海波是早期黄梅戏戏班中文化最高的艺人。他最早用文字、书籍记录黄梅戏剧目、台词。韩再芬作为黄梅戏第三代代表人物、当代黄梅戏领军人物,人大代表为潜山乃至安徽争得了荣誉,为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黄梅戏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上是过去的荣耀但现实是演出越来越稀少,演员青黄不接,群众基础越来越薄。在龙潭乡万涧村从我童年开始,村里几乎每年正月都玩花灯,舞狮子,请戏班演黄梅戏,不论老一辈,父辈还是我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有些人还能唱出几段。始建于清乾隆初年万涧古戏楼见证了曾经的兴盛,历代的传承和现在的冷淡。最近几年我村也没主办此类活动了, 年味越来越淡。这种情形给我们带来了深思。我们这一代尚能知道一星半点儿,比我们年轻的下一辈更不用提了。这只是我县地方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孕育了国粹京剧)【潜山弹腔即徽班京剧】上,出现在【十二月花神】上.有感于斯,提以下几条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县相关部门做好以上地方民俗文化的抢救,保护,发展工作,努力申请加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成为我县的文化亮点,对外宣传的名片,提高家乡的知名度。我认为尤其是京剧上大有文章可作。
    2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戏灯,舞狮子,请戏班演黄梅戏。有工出工,有钱出钱,热心人士可提供赞助。初高中学生可观摩,学习。以利于传承。县,乡文化部门提供资金,器材方面的支持。在腊月25---29组织排演,正月初3---初6,元宵节演出。潜山县在龙潭乡,余井镇,天柱镇,水吼镇,梅城镇每地选择2--3个村,每年除在本村演出外,用一天时间以村为单位到乡,县比赛,优胜者获有关部门奖励,获得到县,市演出的名额。不但传承了地方民俗文化,有利于加强村民的互动,提高集体荣誉意识,提升文化底蕴,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开展的好可成为潜山固有的节庆活动。还可主办京剧,黄梅戏票友比赛等活动,与其他政策配合对旅游业发展,吸引外来投资,吸引农民工返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带动了家乡的日常消费,增加了年味。

    3教育部门在初高中增加黄梅戏课时,利用课余组织同学举行舞狮子等活动。有关部门可从中发现,选拔,培养这类人才。这些同学到其他地方上学工作对于展示个人才艺, 宣传家乡 潜山 夯实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传承地方民俗文化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上应国策,下顺民意。是政府的民心工程,更需要广大乡亲的积极参与。但愿这些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得以传承和发展。反之,不光是你我的憾事,更对不起我们的子孙。不论我们现在何处,当我们暮暮之年回归故里之时,愿这些民俗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念想,带来了欢笑。
       补充资料:                                                                                                                                               【天柱山西北面的龙潭乡万涧村,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溪流飞瀑,相映成趣,环境幽雅。该村杨氏宗祠内,有座古朴典雅的古戏楼,人们称之为“万涧古戏楼”。它好似镶嵌在天柱山峰岭幽谷间的璀灿明珠。古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两次重修。今台上除部分木雕及画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外,整个戏台尚好。是我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现仍以常接待文艺团体演出。戏楼系杨氏宗祠的一部分。杨氏宗祠为三厅两厢,总面积为6千平方米。古戏楼位于前厅,离地面2.8米。中为正台,左右为副台。正台宽5.5米,台深6米,空间高约为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面积33平方米。正台侧正中有两扇雕花木门,木门两侧各有一圆形洞门,分别供出场和下场用。两边的副台各40平方米,可供乐队伴奏、演员化妆、更衣等用。楼下正中为大门通道,两边有厢房,可供艺人住宿。戏楼面朝大厅,台前为天井,两侧建有看楼可容纳观众800余人。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台顶木制藻井,绘以花纹。台前楹柱、横梁、枋板、栏杆、天花、后台木门上均有彩绘雕该。图案有鲤鱼、龙凤、花鸟、禽兽等,栩栩如生。自始建竣工起,曾接待过徽调、高腔、弹腔、京剧、黄梅戏等班社和文艺表演团体演出。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重修杨氏宗谱时以及每年民间重大节日,曾请安庆等地名班唱大戏,据传程长庚家班“四箴堂”班在程祥桂的带领下曾到此演出过。现戏楼枋板上墨迹犹存。一些班社演出的剧目及演员姓名依稀可辨。出的剧目及演员姓名依稀可辨。该楼是众所周知的徽班故里、黄梅戏之乡——潜山县历史文化的见证。1990年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多次来此拍摄专题片。】;      
  【 ‘ 潜山弹腔孕育了国粹京剧,一提到它,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它的历史价值,但一项传统戏曲样式的历史价值正是有赖于其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目前,弹腔艺人的年龄普遍较大,代表性传承人中最小的50岁,最大的76岁。从这方面说,培养青年人认同其艺术价值,学弹腔、唱弹腔,正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尊重。’   ‘老班社华彩留在了史册上,新班社的传承依旧任重而道远。弹腔传承人王兰香记得,30多年前,当时一搭起台,四乡八里的人都赶来听戏,两个多小时的戏,台下的人听得过瘾,台上的人一气演、唱下来,也不觉得累。“如今,已传承多年的潜山弹腔,也面临一个‘坎’。”当地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新剧种和其他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山深处的弹腔班社数量锐减,演出稀少,演员青黄不接,现在我们在抢救整理剧目资料,定期举办弹腔剧目调演,组织剧团下乡演出,希望让弹腔能尽量‘活’在舞台上。 ”这是一位记者的 采访手记。】      
   【“十二月花神”是潜山古代民间灯会、庙会中的主要文娱表演节目,它根据我国古代神话传说观音洒净水使人间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以传统舞蹈形式表达劳动人民对美的热爱。歌词主题鲜明文采华美,以观花赏景、歌盛世庆丰收为内容,由每月一花组成12个篇章。舞蹈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据县志载,明天启年间,潜山就有“十二月花神”表演活动,到了清乾隆年间才以固定、完美的音乐舞蹈形式在民间流传。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失传。解放后,文化部门及时搜集整理,1957年选送参加安徽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同年3月被选送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被邀请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进入新世纪以来,潜山加大对这一古典舞蹈的保护力度。一方面积极申报非遗,整理曲谱、装束、舞姿等详细资料,一方面成立业余班社,经常性组织演出,活态传承。2008年,“十二月花神”被列为省级非遗,目前已申报了国家非遗。】
         
发表于 2011-12-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不错!
发表于 2012-6-2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我县的民俗文化了如指掌,佩服!:victory:
发表于 2012-12-5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肯定是位文化人,是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3 04:43 , Processed in 0.07253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