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48|回复: 5

经典之作 野钓话“窝” 忘广大钓友多多指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9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野钓找好了“窝子”,就能有好钓获。如若找对之后却对“窝”的喂、投、换、挪、补几方面没做好,优势也就不“优”了。如何把握好这五种关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喂窝要几分,不可随意性

喂窝的目的,是诱鱼聚集,以便钓之。然而,要是不分时间,不看水情,不论鱼种的有啥喂啥,效果就不会很好。要想把鱼聚得来、留得住,应做到以下三分:

1、分季节确定饵类


冬春两季,尤其是隆冬初春时节,因鱼儿处于少吃,少动的冬眠、半冬眠状态,其诱料应选择色鲜、耐泡、浓香的颗粒类,来增强它的颜色和香味。从而,发挥出诱饵的“强引力”,才相对容易诱鱼进窝。

夏秋两季,鱼类特别活跃。四处游弋觅食。正是因为它们游动性很大,即便诱饵并不鲜艳,其味也不怎么浓香,但由于游窜中鱼与饵擦边,使它们显而易见和闻之则停。所以,这期间,诱料可相对普通一些。但陈、酸、臭饵(除酸饵、臭饵料能诱鲢鳙外),仍然不可用。因为这种料饵,一落水虽也能起到瞬间的诱聚作用,但只要鱼儿闻到自己不喜欢的这种异怪味,很快就会离去,并且三五个小时内一般不会“回头”。

此外,在小白鲦特别多,又十分猖獗的盛夏初秋,不能用雾化性底窝商品饵或面食性自制粉状传统饵撒窝。因为,撒窝时它们不等饵料沉底就上来抢食一空,然后仍会在窝边半水逗留不散,等你再喂,它就再抢,对水面窝底都会造成干扰。反之,要是用商品颗粒饵且喂量稍大一些,不仅能相对避免和减小杂鱼闹窝,还能保障一定时间内窝里有鱼。

2、分水情确定饵量


在水色比较浑浊,且两岸水草相对茂密的小溪河或农村一些不是很大的养殖堰塘垂钓。这些地方的藻类浮游植物及水生昆虫等天然食料比较丰富,塘主经常投放饲料因而是“肥水”。平时鱼儿不饥饿不馋食,所以,其撒窝喂量并不在多,而在于“精”,才能聚鱼、留鱼。

要是在大江大河和大型水库垂钓,这些地方水面大、水色清,一般都少有水草、藻类,自然食料缺乏。要想诱它们聚集,其喂料的投放量,就应多出“肥水”水域的两倍,才能发挥诱聚作用。

此外,若在静水水域用松散型的商品饵垂钓,因挂钩的钓饵有随钓随散性,边散边喂,越钓越“发”(窝)的作用,可在下竿前一次性少喂或不喂窝料。

3、分鱼种确定饵型


野钓,钓者平时一般都是主钓鲫鱼,而诱鲫鱼的窝料,最适宜用传统的“药酒米”,商品饵的“麝香米”或“麝香液体香精”拌制的白大米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米饵混合成的单一型诱饵,就完全能起到诱聚作用。
但如果想专钓草、鲤鱼,不仅要以小麦粒、玉米粒、黄谷、大米、红薯以及玉米面和麦麸皮合蒸的面团做“综合型”诱饵,而且喂量应是鲫鱼的15~20倍,才更能起到诱聚作用和长效保窝留鱼。


要是想钓鲢鳙、黑鱼、鲇鱼这类喜欢馊酸腥膻味的鱼种,其诱料则应用酸臭味较浓的细粉发酵饵(主攻鲢鳙)和羊、狗、牛、鸡内脏加天蚕、地蚕(土蚕子)及土蚯蚓剁细,再加玉米粉、面粉(增加粘性)。这种特殊原料制成的诱饵,对它们才更有事半功倍的诱聚效果。

二、投窝远或近、落水轻要准


“投窝”,即抛竿。抛竿,不仅要轻松利索,更在于不管远近,都要求落水要“轻”,落点要“准”,才能保障进了窝的鱼儿不受到惊吓和避免钓非所喂。要做到这一点,就手竿而言,除了坠子本身不能重于浮漂的“浮力”而上得太大外,在抛线出手的操竿要领上,还应采用竿梢提线,手腕压竿的“抬式慢落法”,才能减轻钩、坠、饵入水的振荡声。

至于落点要以窝心为准的问题,是按散窝时,窝面以对岸某地、某物作为记号来判定“合一”的。尤其使用松散型面食性素饵,要求竿竿投入窝心的圆周范围不得超出15~20厘米,否则就发挥不好面饵钓“快鱼”的效果。

三、换窝论时段、确定守或迁

手竿野钓,很多人都习惯打3~5个窝点以便选择,这很正常,也值得推广。不过,试钓换窝,应根据季节从撒喂投料到能够诱鱼进窝的时间长短来掌握确定。一般为:

冬季,由于鱼儿冬眠期少吃、少动,撒窝后,至少要两个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引诱它们进窝。这期间,钓者若撒喂三四十分钟不见有鱼咬钩,就习惯性地频繁换窝,有些操之过急。结果,往往是“不‘动’就换,越换越烦。越烦越急,越急越换,人走鱼来,人来鱼散。”

但到了仲春后和夏秋季节,因鱼类特别活跃,四处游弋觅食,喂窝后一般二三十分钟就会有鱼讯反应。即使钓位不是很理想,最迟1小时左右也该有鱼进窝。下竿后,在鱼与饵“对路”的情况下,若还是不见浮漂点动,则为无鱼“死窝”。对此,钓者若是坚持“守株待兔”,那就是一种固执性失误了。

面对上述两种情况,正确换窝的大致时差和方式可分别为:
冬季,当甲窝从撒喂到试钓两小时后,若下竿20~30分钟不见有鱼咬钩,则可考虑换到乙窝;要是乙窝也仍无反应,再换到丙窝,如此往下,挨个试钓。当试出某个窝子有鱼,即使隔三差五的才钓上一条,最好也莫再“移情别恋”。毕竟是冬天,能够有所钓获就已知足,再换也不过如此,甚至不及。这是笔者垂钓近三十年来的教训和经验。


春夏秋季,也是这样。按撒喂的窝子轮流试钓,将从撒喂到试钓的时间差缩短到30~40分钟,则可判定窝里是否有鱼,减少“没鱼空守”或“有鱼没钓”的失误。

四、挪窝忌频繁、防利成弊端


有人总结出:“挪挪窝,钓得多”的经验。所以,很多钓友都习惯用这种方式来逗引鱼儿咬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转来转去也不肯轻易张嘴的窝中之鱼,能起到一定的引诱作用。因为鱼儿突然发现有忽起忽落的飘饵,习惯去追逐衔咬。但我们又不能因鱼儿的这种摄食习性而频繁挪窝,那会适得其反。尤其使用松散型面食性钓饵,特别是“拉饵钓”,莫说反复几次的提提放放容易脱饵空钩,就是一次的轻提轻放也会导致钩上无饵。即使是蚯蚓这类虫饵,虽不易脱落,但因频繁的挪动,或许某次正欲张嘴摄食的鱼儿,被你突然拉线提升感到意外会弃而远之。若反复如此,即使它们没有离窝,也会由于回回追衔不中而感到惊恐不安就更不敢轻易咬钩。所以,挪窝,既是一种变“死窝”为“牵活鱼”的逗引方式,又不能以此作为“勤挪多钓”的经验推广。否则,会变“利”为“弊”。

五、补窝讲时量、勤多都不当


补窝的目的,除了为起到边钓边诱的作用外,更主要是为留鱼在窝,有聚不散。要做到这点,必须把握好补窝的时间和补喂量。

首先,正起鱼时不宜补窝。恰恰有的钓友正起鱼,又担心窝里鱼快被钓光了,稍长一点时间不见有鱼咬钩就又马上喂窝。其实这个时候,不宜立即补窝。以鲫鱼为例,鲫鱼本身就习惯群游。若稍长时间没有鱼咬钩,可能是因为那3~5条一群光顾的鱼儿钓完后,而另一群还暂时没有进窝。何况一群之间,总会有胆小谨慎的鱼儿,摄食需要一定的过程。倘若这时窝里突然又补下了一些饵料,它们就会只拣“落地桃”,不摘“树上果”。这便是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嘿!怪哉,只补了点点窝,反而不‘动’了!”的主要原因。

至于确实需要补窝的喂量,只宜少,不能多。如果用传统的“药酒米”或商品饵“麝香米”之类的颗粒饵,有20~30粒即可。要是用面食性团饵,有两个汤元大一团,就足够了。再多,只有弊而反无益。

发表于 2011-3-21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回复,我顶一下哦。免得打击你。
发表于 2011-3-2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想我也发帖,介绍我的渔具店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贵店店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可以
  小徐    你要发帖我狂顶你个非、、、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3 12:04 , Processed in 0.08364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