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徐海 文旅时评】 旅游产业走到今天,似乎并不缺少文化内涵,而是越来越有“文化拼味”了。 记得“火红”年代,曾有人振臂一呼: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乡村乱坟岗上那些隆起不一的大小“乳尖”,便成了稻麦堆、米粮仓和丰收景。那种狂热劲儿直叫人眼花缭乱、敬服有种,却因触摸不得而信以为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如今旅游界也英才辈出,色胆包天、“情义”有价,争相抛出“西门故里”、“王婆茶坊”,乃至“妻妾宅院”、“武大捉奸”等一系列“经典文化”重磅炸弹,直炸得朝阳产业黑马腾空,色焰翻卷,魂不守舍。乐得媒体一再聚焦,网络一片喧哗,文化一派灿烂,产业一路飘红,游人蜂拥而至,钱柜活蹦乱跳。较之前期的“裸体浴场”、“鬼府神宫”、性文化节、脏口“二人转”,以及关于恢复“裸体拉纤”、曹操墓真假等雄辩之论,更为上位“出色”,赚足了眼球。 不知道是“经典”走红,还是“经典”悲哀,反正目前的“文旅态势”基本是—— 《金瓶梅》压过了《刘三姐》,潘金莲红过了林黛玉、西门庆“帅逼”了武松,曹阿瞒盖住了汉武帝…… 至于一度叫响的张艺谋之《印象 刘三姐》、安徽“三黄”中的黄梅戏等等,全因大大“逊色”于潘氏“美身”,而声响不大,被褥(辱)寒凉。 当淫棍西门庆丧命之地的“狮子楼”,被阳谷县重金打造为旅游浪漫之所时,中国历代的文化经典似乎就该认真盘点一下了。在某些旅游区热衷于“骚一把”的时候,景阳冈的武松或许正在酒漫心头,泪眼问花花不语…… 假如能将“武大捉奸”的特色一幕原汁原味地照搬上演,让游人参与其中、身临其境的话,那还不如将《金瓶梅》拍成A片,授权景区24小时滚动播放,那岂不是锅不动、瓢不响的掘金绝招? 如此一来,许多地方欲罢不能的“色情GDP ”之饥渴症,就该是百病消除,“景”上添花,大呼过瘾了。 人吃五谷,情怀有别。日前,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接受中新社记者时如实表达了她内心的真切愿望。她有一个梦,希望能有一出黄梅戏版本的《印象刘三姐》。她的本意很明了,旅游产业造福民生,文化旅游美感无限,作为历史公认的经典曲目应该多为旅游产业增光添彩,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中,艺术家和作品都要有责任担当。 我认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挖掘,确实是大有文章可做。既然绿色“二人转”唱红了黑土地,其它如京剧、豫剧、越剧、评剧和花鼓戏之类,完全有资格、潜力和品质艺压群芳、各领风骚,以经典加时尚的特色演出靠近市场、服务旅游,发展经济。正气一上升,“西门故里”的风月文化和肉欲噱头,就自惭形秽了。因为有文化,旅游才开心。 (徐 海
2010年5月11日于安徽潜山)本文转自潜山论坛会员南洲古岳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