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现在的年轻人吧 不戴耳机没法工作 忘带耳机失魂落魄 要在自己的BGM里掌控全场 于是就有了这么句话 年轻烧耳机,老了烧助听器
三十多岁的小张 前几天就尝到了苦果 ▼ 小张过年经常熬夜聚会,这几天感觉耳朵一直觉得闷闷的很难受,听从父母的劝告补觉了三天不见好,反而还更严重了,就连听声音都觉得费力,于是来到区五院耳鼻喉科求助医生。
接诊的庞晓明医生,给小张做了耳道检查,发现耳道没有异物堵塞,鼓膜完整。电测听检查发现,小张左侧耳低频明显下降。初步诊断小张是患了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在临床并不少见,能否治好治疗时机很关键,幸亏小张来就医也比较及时,一般在发病初期通过对症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突发性耳聋以50~60岁患者最多见,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30-50岁人群成为发病的高危群体。突发性耳聋年轻化,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心血管病、糖尿病以及天气变化等,都可能与突发性耳聋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是所有耳聋 都可以轻松治愈, 27岁的小琳 就是那个不幸的姑娘 ▼ 小琳在7岁左右,被诊断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多方治疗情况仍无好转。但无疑小琳又是幸运的,今年1月,由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区一院耳鼻咽喉科大主任杨蓓蓓教授为小琳主刀余杭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现如今,曾经那个动听、悦耳的世界又重新回到了小琳的身边!
目前来说 针对听力损失的人群 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 是听力补偿和重建的主要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 ①在背后拍巴掌,宝宝没有反应; ②在背后摇波浪鼓,宝宝不去寻找,或寻找了但发现不了声源; ③宝宝曾经尝试发出声音或含糊不清的说话,但现在停止了这类行为; ④牙牙学语时期过长,不会使用更多语言表达;对人的声音没有反应,尤其在被抱着的时候; ⑤适龄孩子无法执行简单的命令,比如“吃饭饭、洗手手”,或无法理解简单的指令。 ⑥孩子容易沮丧,或有交流中断的经历。 ⑦演讲和交流能力落后于同龄人。 ⑧严重依赖唇读。就是要紧紧盯到你的嘴巴看,才懂得你在说啥子。
对于成人来说: ①听不见或听不清门铃声、电话铃声、女性或小娃娃说话的声音; ②在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交谈或聆听有困难; ③自己觉得其他人说话咬字不清;口头禅是“咹?咹?你再说一遍?”,或经常答非所问; ④电视机、手机的声音随时都开大声; ⑤打电话都没法听清对方在说啥子(信号正常的情况下哈); ⑥经常听不到别人在背后喊自己; ⑦在开会或小组讨论时难以听清别人所说的话。
“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一些不经意的习惯对听力是有损伤的。”医生说,爱护好自己的耳朵就要改掉一些坏习惯。
❶ 错误使用耳机,如:
✖️ 走路戴耳机 ✖️ 戴耳机入睡 ✖️ 耳机音量过大 ✖️ 每天使用耳机超过60分钟 长时间使用耳机造成的噪声性耳聋,往往不容易察觉。等到发现时通常都已经是中晚期了,基本无法治疗,只能戴助听器来辅助治疗。建议耳机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 50%或以下,也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更不要戴着耳机听着音乐睡觉。
❷ 长期无保护处于噪音过大的场所,如:
✖️ 长时间贴近耳朵打电话 ✖️ 经常蹦迪去KTV ✖️ 高速行车开车窗
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❸ 另外酗酒、熬夜、挖耳朵、某些用药也有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 ✔️ 均衡饮食 ✔️ 不过度劳累 ✔️ 少去喧闹的场所 ✔️ 耳部不适立刻休息 ✔️ 擤鼻涕一次只擤一侧 ✔️ 手机设置音量不超过2/3 ✔️ 地铁、公交等嘈杂环境戴耳塞 ✔️ 洗澡、游泳避免耳道进水或尽快擦干
让我们一起来做 耳聪目明的好少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