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小二郎巷的圣教主座堂钟楼。
圣教主座堂钟楼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小二郎巷,是安庆地区为数极少的哥特式建筑。“圣救主座堂”由原美国圣公会于一九零零年兴建,一九零三年正式落成。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教堂。
圣教主座堂与钟楼为哥特式建筑,雄伟壮观,整个外形鸟瞰呈十字架状。圣教主座堂钟楼教堂长四十二米多,占地面积约七百余平方。建造时全部用青砖扁砌,石灰勾缝,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九一零年,圣救主座堂为皖赣教区的主教座堂,陈见真主教(曾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曾在此坐堂主持牧养工作。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历史,是通过建筑来诠释的,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对于安庆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的省会来说,古建筑是历史最好的载体,清末民国时期建筑算得上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页。除了过去卒子已经介绍过的名人故居、教会医院、教堂外,还有大量的清末民国时期建筑。
圣教主座堂钟楼为仿西式建筑,装修精致、功能区分合理、结构较好,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时期的重要建筑之一。圣教主座堂钟楼风格各异,与安庆传统建筑完全不同,却又渐渐融入安庆,体现了安庆多元化建筑风格与独特风貌。圣教主座堂钟楼不但饱含了历史文化底蕴,还代表了安庆中西合璧的时尚。
老省城安庆在清末民国时期既是皖省主要商埠、政治文化中心,又是交通要道,为通往长江中上游湖北、四川之通道,属于西方势力重点控制的地区。西方传教士为在安徽扩展宗教势力和向中国内地进一步渗透,将安庆作为活动主要城镇。
圣教主座堂钟楼是典型的中西方建筑技术、风格的融合,这也成为安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风貌,安庆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作是“安徽近代西式建筑的博物馆”。 这些建筑在安徽近代建筑史上有独特的地位,是城市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文化遗产。
安庆圣救主座堂,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小二郎巷,坐西朝东,为砖石木结构,西洋建筑,雄伟庄严,青砖扁砌,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附属建筑有一幢钟楼,四方建筑,高约二十余米,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美国圣公会派华人传教士黄郎斋到安庆传教,并购买二郎巷筹建圣救主座堂。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7日安庆圣救主座堂曾经被侵华日军强占。
“文革”期间,安庆圣救主座堂被安庆鞋厂等企业改建为职工住房。1984年,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整个教堂移交给安庆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1995年7月,“圣救主座堂”被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教主座堂钟楼钟楼经过重建,恢复了它最初古朴、优雅、宁静的面貌。钟楼的外墙使用了青砖建筑,楼梯采用了木质梯板与扶手。最为核心的作为钟楼标志的那口铜钟,也仿制百年前西式教堂钟,钟面纹路经过特别设计,声音浑厚,回声悠长。
在这座教堂的附属建筑中,最为独特的就是这座钟楼,卒子在几年前曾使用无人机航拍了它的巍峨雄姿。这座钟楼约有二十余米。作为安庆哥特式建筑之一,它更多的特色是安庆人的骄傲。
(最后一张照片,卒子航拍由张健初老师推荐入选安庆建城800年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