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老峰汪爷庙旧址。
老峰汪爷庙是旧称,新建的寺庙叫汪洋庙。汪洋庙位于安庆经开区老峰镇境内,其前身是一座为纪念江南黟县登源里人汪华而建的庙祠。
在安庆东面老峰镇,规划中的安庆四中新校区和华师大附中就位于经开区两区共建和平还建点二、三期还建点一侧,不远处远远望去,一望平坦,一个高高隆起的土丘上,一座寺庙矗立的平畈上,这就是汪洋庙,旧称汪爷庙。
汪爷庙现已不存,在它基础上建起的汪洋庙早已与原寺庙大相径庭了。卒子几次路过这里,终于在周六工作之余到访这里。在与汪洋庙现任主持释师傅交流后,才知道这里的前世今生。
汪爷庙纪念的原来是汪爷,又叫汪公,汪公原名汪世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单名汪华。在安庆,卒子此前已经介绍过多座汪公庙、汪爷庙、汪华庙等,其实都是纪念汪华。
汪华是江南黟县登源里人(今绩溪县瀛州人)。隋朝末年,朝纲不振,汪华率众高举义旗,占据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侥州六州,建号吴国。保境安民,造福一方。
唐高祖武德四年(622年),汪华顺应民意,奏表归唐。唐高祖李渊下诏嘉奖,封歙州刺使,总管六州。后封上柱国,越国公。
汪华死后,徽州民众为纪念他保障当地未受战乱之苦,在州衙之西建祠供奉。后六州民众封其为汪王神。安庆本属江南,故各地建有汪公庙或汪爷庙就不足为奇了。
宋、元、明、清历朝帝王也多次加封越国公汪华。越国公汪华成了江南的保护神,尊为汪公大帝或徽州太阳。东南各地乃至贵州的一些地方都设有汪公庙祠。据说,安徽现在汪姓人中,大多是越国公汪华的后裔。
老峰汪公庙最初为老峰几户百姓所建。据传,老峰一带的百姓先祖多世代为农民,其开垦滩涂,在长江边兴修河堤,经过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几百年生息,终于将老峰一带建成现在的规模。
安庆老峰原属古怀宁县渌水乡。民国初期,今安庆市城区大部分仍为怀宁县各乡,现在的龙狮乡和老峰镇大部分主要是古怀宁县渌水乡,其四境范围与清朝比有较大变化。
据了解,“安庆城内外,北至渌水乡十里铺,东抵断碑,西尽七里亭草场,循洲滨而南逾海口,过江至杨家套、大石矶,接东流县境。渌水乡东自断碑,斜渡大江越来字洲,接贵池县境,又由贵境北渡大江至下新河埂,与桐城县接壤,北自十里铺至集贤关总铺,越门山循大龙山,沿石塘湖界河桥接桐城县境,西自蒋家塘在城乡境,沿石门湖向西迤北至车泉涧,接大丰乡境。”
汪爷庙就兴建在渌水乡土坝,汪爷庙旧庙八十年代重修在土坝一侧。据现八十多岁的老峰百姓介绍,一九五五年在大洪水后,汪爷庙被拆除,庙像被毁,砖瓦被搬至老峰兴建粮站。附近百姓把庙里的设施搬运回家。
一九九七年后,马鞍山僧人释师傅从九华山来此重修庙宇,在经开区领导的支持下,新的庙祠终于落成。溪水环绕,拱卫老峰,面对长江。
新修汪爷庙,称为汪洋庙,寺庙一角,有从土堆里挖出的原庙里的圆拱门门顶半圆石一块。
新修建的大雄宝殿前,有两座清朝石狮,石狮高约一米,宽约五十公分,厚约七十公分,白石雕刻而成。
原寺庙有多块捐碑,由于时代久远,风化严重碑上的字迹已经无法辨析,从石碑的风化程度看,应该有二三百年历史。
寺庙一角,有一块小小的介(界)碑,这是原汪洋庙与四周百姓屋基的界址。在大殿内,释师傅向卒子介绍一把从附近百姓家化缘而来的一把民国捐椅,此椅造于民国乙卯年(1915年),已有百年历史。椅靠上雕刻有文字,汪圣大帝宝座,是姓汪的百姓在百年前送到汪爷庙的物件。
在重修的庙里,有一尊石像,是一位八十多岁的婆婆在房屋拆迁时送到庙里来的,从这尊石像看,应该基座是一尊骑马俑石像,俑头、马首部、尾部均被损,从石像看应该有数百年历史,下方有“阮”字。后在俑头部重新安放了石俑首拼接成一尊石像。
在寺庙其它地方,均有不同时期的石柱础等原汪爷庙残件,现被释师傅妥善保管起来。现在的汪洋庙,是汪爷庙口音变化而误称的寺庙,新修建的汪洋庙宏伟壮观。
背靠龙山长相伴,
一条长江常辉映。
前接巨石山灵气,
后承经开区光华。
面对大电厂四塔,
迎来四中华师大。
辰伴辰钟迎日出,
暮随暮鼓送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