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3|回复: 3

一针见血!现在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好,孩子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但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1


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在上大学。由于电商的发展,小店生意很难做,有时候夫妻俩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出不来,两口子平时午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他们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虽说关爱下一代是对的,但万事都要有个度,太过溺爱就走向极端了,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事实证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挨穷挨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 继续穷下去,宁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不曾也不能吃苦的孩子,因不曾尝试过劳作的辛苦, 会变得好吃懒做只顾享乐,没有担当和不知感恩。


这些穷人家的“富二代”只会使家庭变得更穷。

2


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但现在看也未必,穷人家的富二代也不少!”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有些家长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我有一个员工,单亲家庭,父母工作不稳定,他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家里也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块钱,就把10块钱全花在他身上。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同事对他意见很大。


离职前,我找他谈话,他表情游离,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个人,特别像我爷爷。”


我知道长大成人对他是一种凌厉的痛,因为宠爱他的人再也帮不了他。

3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我去一个赛艇俱乐部玩过几次,有个14岁的男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来训练。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


要去外国留学,他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


晚上,他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他妈妈只会做西餐,他爸对吃没什么要求,他想吃什么,就得做给全家人吃。


如果不是在赛艇俱乐部看到他,我会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到他头上。


但事实上,他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活着的日常吗?”

4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还容易在教育上犯这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


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


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有些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拼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其实,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


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


发表于 2018-7-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个人,特别像我爷爷。”

泪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9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4 06:50 , Processed in 0.07954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