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95|回复: 2

魏小安:我担心“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旅游会边缘化和政治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缓缓归 于 2018-5-7 15:26 编辑


5月5日,“2018中国经济形势与改革研讨会”第十一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文化和旅游发展机制体制创新研究”为主题,应邀业界资深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就文化和旅游发展机制体制创新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化和旅游的再融合”,突出一个“再”字,所以我先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在“文革”时期,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过,我们要请一些客人到中国来,右派也可以请,这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旅游的一个发端。可是当时怎么接待,大家就很头疼。除了接待条件不足以外,更重要的是怎么来接待。所以我听一些老同志跟我讲这个故事,就是欧洲、美国的客人过来之后,我们都要跟他们讲毛泽东思想,临走的时候要送一本《毛主席语录》。


很多欧美的客人觉得这个事难以接受,可《毛主席语录》也不能随便扔,所以就把《毛主席语录》放在客房里,而我们的服务员态度很好,走的时候说“对不起先生,您还落了一个东西”,于是又给他们了。


第二个故事:当年国家旅游局和朝鲜每年有一个交换团,就是国家旅游局组织一帮人到朝鲜去,朝鲜组织一帮人到中国来。我记得很清楚,其中交换团有朝鲜的商务部长,来了之后说,能不能多给我们一点零花钱。当时有一个团是我们司的一位老处长去的,他在房间里盛赞金正日书记,为什么在房间里盛赞?


因为我们当时去朝鲜的团之前都受过教育,教育什么?不要随便评价朝鲜,你实在忍不住到街上再说。所以处长盛赞了一番,第二天大家就把处长当团长了,这个团的接待规格马上提高了。结果他回来的时候,人家送给他一摞十几本金正日书记中文版的书籍,回来还送给我,回来我把这书读了一遍。


我为什么说这么两个故事?这是我的一个担心,所以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文化和旅游的再融合。


01
文化和旅游的伴生

首先说文化和旅游的伴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故宫和兵马俑就是关键的典型,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我们也很明白了,欧洲人和美国人看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文化资源是吸引外国旅游者的重中之重,也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80年代的时候,国家旅游局当时没有几个钱,投资了三个重点项目:第一个是慕田峪长城,这个项目我从头到尾参与过,3000万投资,就是国家旅游局拿了3000万,北京市政府拿了3000万,修了1500米的延长线;第二个是南京的秦淮河,也是3000万投资;第三个是陕西第一历史博物馆,也是3000万投资。所以在80年代初的时候,国家旅游局拿了3个3000万,做的都是文化项目。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当时的重点就是吸引外国旅游者,各地也如此,投资重点都纷纷集中。之后随着旅游的发展,产品逐步丰富,首先是景观资源的开发,以黄山和九寨沟为代表,也形成周末旅游的典范。一直到今天,中国旅游在世界上著名的景区,还是故宫、兵马俑、黄山、九寨沟,就这四个典范。其次就是主题公园的开放,一波三折,当然现在情况很好。


之后就是复合型发展,现在中国的世界各类遗产,在全世界已经排到了第二位。现在是深度发展,休闲度假成为一个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引起重视,百花齐放的局面开始形成。这个过程始终是文化和旅游相伴生的过程,即使是自然景区,也在努力突出文化特色。我最近看了一个观点,说我们一个自然景区要少突出文化,我说这不对,在中国所有东西都是文化的笼罩。


早在1986年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文化和旅游的关系。1986年我见到于光远先生,我向他请教,我说文化和旅游什么关系?于光远先生说“旅游叫做文化性很强的产业,文化是经济性很强的产业”。我问他旅游是文化还是经济,一直到今天还是这个问题。


到了1987年,我请教孙尚清先生,他当时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我说于光远先生有这么个观点,你怎么看?他说他这个话等于没说,“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我说你怎么看?他说这里要讲阶段,现在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30年以后,可能就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


实际上我更认同孙先生的话,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判断。到现在30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孙先生的阶段性判断仍然是正确的,所以这个过程始终是文化和旅游相伴相生的过程。


此次机构改革,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是战略趋势,可以全面凸显中国的国际优势,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恰恰也是一个阶段性转化的战略过程。我这是讲了一个历史足迹。


第二,我们现在党政主导下的文化热潮兴起。现状是什么?我问文化是经济现象还是文化产业?因为就现在来说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还可以,作为一个产业,不足以形成产业。比如说我们一说影视产业,中国电影票房500多亿,在世界上排到第二位。我们现在GDP80多万亿,500多亿的影视足以成为一个产业吗?远远不够,我只说这是一个文化经济的现象,而不是产业。但是我们旅游不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我们一说就是“诗与远方”。


我昨天刚从张家界回来,我在张家界谈了一个观点,我说张家界的远方富余,诗意不足,我们要研究怎么诗意足一点。所以很自然,旅游是文化市场化的基础,因为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的重点,旅游文化创造了旅游的新兴格局。所以这个结合的过程是什么呢?就是资源与产品、产品与市场的过程,这样我们就需要抓住机遇,利用政策推动转换,就是旅游促进文化的产业化,文化转换旅游的事业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1988年国家计委成立了文化旅游处,我们现在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的司长饶权1988年刚刚到国家计委,他就是文化旅游处的一员。1998年国家发改委组建了社会事业司生活质量处,我当时看完了就说这个确实厉害。


后来我专门请教过饶权,我说你们这个概念怎么提出来的?第一,社会事业司,第二,生活质量处。他管旅游,但是他管的方向是生活质量。这是30年以前和20年以前,饶权离开国家发改委到文化部。我们要理解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因为旅游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基础。


在这次机构改革过程中,叫文化和旅游部。说句老实话,我担心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一开始说两个故事,我担心的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之后,旅游会边缘化,这是我第一个担心。第二个担心是,组建之后,旅游的意识形态化,甚至是政治化。因为我们都经历过这些事,我知道旅游政治化是怎么回事,这是我担心的。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些东西不矛盾。

我担心的是旅游的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所以我们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最终融合在幸福产业和美好生活,这才是我们的根本。因为民生就是政治,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2
文化和旅游的争议

另一个问题就是文化和旅游的争议。这个争议伴生,也是伴随着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过程。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和争议始终伴随着这个过程,其中有三个主要的争议点:第一是索道建设,第二是资源利用,第三是遗产问题。这三个焦点不仅涉及到文化部门,也涉及建设部门等等。一直到今天这种争议还存在,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拘泥于专家的眼光、局限于专业的领域,要用无形开发有形,用有形承载无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这种争议有意义吗?实际上里边有很多误区。


比如说北京东城区,大东城区形成之后,北京东城区就是四个字——“天地君亲师”,天坛、地坛、故宫博物院、四合院、国子监,这就是北京东城旅游的根本。我们有哪个地方敢用这五个字,没有哪个地方敢用。就是把文化的魂抠出来推动旅游。可是我们现在呢?


第一个误区,文化原教旨主义,保护至高无上。我为什么用“原教旨主义”,就是因为我就是对的,谁也不能侵犯,保护至高无上。中国的很多东西要看怎么说,比如我们很多建筑师土木结构为主,所以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不是很看重,我们才有“光大门楣”这一说,就是我发达了,我把这个门拆了,我重新弄一个门。


我们重修庙宇、再造金身,动不动重修庙宇。我经常到一个寺庙,他们就说始建于什么年代,我问的是最后一次建的是什么年代,不要说始建。我要问保护什么,怎么保护。我们土木结构的建筑,要是有十年没人住,这建筑就不行了,只要有人住,百年都可以维持。


第二个误区,居高临下,保护口号隐含的是利益,专家至高无上。我接触很多各个方面的专家,我也跟他们讨论过若干次。我有一个感觉,保护什么?保护的是小集团的利益甚至是保护专家的利益,我不认同这些。


第三个误区,焚琴煮鹤,名曰重文化,实则毁文化。我们现在有一个现象,全国普遍看到,就是拆了老的建新的,建了新的想老的,想了老的仿老的,最后是赝品充斥全中国,这是我们普遍的现象。我就问你,我们有多少老的东西?


第四个误区,强调开发,忽视保护,缺乏文化挖掘。这也是我们的旅游毛病。


第五个误区,口口声声以人为本,时时处处与人为敌。


我感觉文化和旅游就是这五个误区,所以别说矛盾不矛盾,别说争议不争议,各有各的误区。说到底,保护是手段,利用是方式,发展是目的。我们保护和利用集中到发展上,没有矛盾。融合是共同的路径,所以我们要强化保护,淡化开发;强化利用,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注重利益;强化和谐,注重发展。


我们不能讳言利益,我觉得很多专家的认知违背了常识。比如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会,叫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我去的时候跟我说让我讲15分钟,我说不行,因为你们200多人的会,你们都是一头的,只有我一个人是另一头的。你只让我讲15分钟,我不能接受。我说要不然我就走,要不然我讲半个小时。


其中我就谈到这个问题,我说我们有根本的冲突吗?没有。但是你们有常识性的问题,这个常识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文化是旅游之魂、特色是旅游之基、环境是旅游之根、质量是旅游之本。


因此,旅游工作者要比文化工作者更重视文化的挖掘,要比城建工作者更重视城市特色的营造,要比环境工作者更重视环境的绿化与美化,要比文物工作者更重视文物的保护。为什么我敢说这句话?很简单,他们批评你旅游就是重利益,所以你就不惜毁坏。


这是违背常识的,比如我是一个服装商,我一定要把服装弄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挂出来,还得弄个假名牌,这样服装才能卖出去。要把服装在泥里滚一遍,挂出去卖吗?正因为旅游追求利益,所以我们比环境,比文物,比文化,比城建还要重视,因为我卖的就是环境,卖的就是文化。从利益出发,我的根才能立住。你们是从理念出发,这根怎么可能立得住?


这些年有些变化。好像习总书记说要研究文物的活化利用,好象有这么句话,但是这两年我们和城建部门、文物部门打交道,我发现他们的态度变了。我说的意思是,我们文化和旅游的根本,我不希望是意识形态化,更不希望是政治化。我希望是幸福产业与美好生活。


因为国务院提了五大幸福产业,第一就是旅游,第二是文化。所以我们五大幸福产业的这两个怎么融合?第一是美,第二是好,好日子,种植业要保障生存,制造业缓解短缺,服务业提供便利,这都是“日子”。但是如果没有旅游就没有“好”,所以美好生活旅游打头。我们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根本在于幸福产业和美好生活。


3
文旅的再融合

我们要研究下一个问题,就是文旅的再融合。40年的旅游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文旅的融合过程,但是我现在要讲的是文旅的再融合。


一是条件具备,因为我们现在新时代、新体制,要求再融合。


二是体制改革,所以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构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新的平台,但是我们不要认为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之后,旅游就一把都弄下来,不可能。


旅游有三块:第一重点是文化方面;第二是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第三是国家公园管理局,综合部门仍然存在,比如涉及旅游投资,发改委还要起作用。涉及文化和旅游部的经费,财政部还要起作用。所以这三块统管旅游,不要以为一个文化和旅游部就可以统管了,这是错误的。


这个平台建设形成了,基本上要按我说,叫“三管齐下”。但是之前不是,之前是“九管齐下”,九龙治水水更大,所以现在还是有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一个机制的磨合,也需要逐步完善。我现在听到的信息是6月份文化和旅游部的“三定”规定形成,所以这两个部门人往哪儿放,职务怎么摆,大概6月份完成这个事。也会有一些人下岗,这是很自然的,这是一个机制磨合,逐步完善的过程。


但是我说句老实话,我不太看重这事。我认为我们政府的力量还是小一点,政府的力量越强,市场的力量越小;政府的力量小一点,市场的力量越强。因为我们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


比如深圳,深圳叫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出版、新闻融为一体,一个部门,深圳旅游局原来42个人,这个部门整合之后,只剩7个人,7个人干什么?其他事做不了,做点市场营销的事,但是并不妨碍深圳旅游业这些年的发展。所以我们总习惯政府主导,总觉得政府力量最强。实际上文化和旅游部的结合,如果我们的政府力量能够小一点,实际上对我们产业的发展更有利。


但是我们需要做的什么事呢?产业与事业的相互促进,我们需要做到这个。比如旅游的好处是促进文化产业化,文化的好处是促进旅游的事业化。这就是自然调整,中央这次的要求是地方不要求和中央完全看齐,但是我的看法,怎么可能不完全看齐,最终还得看齐。


可是反过来我们看,活化的文化与市场的旅游,这是一个方面;美好的追求与事业的旅游,这是另一方面。这两个方面融合到一起,这是我们的一个新格局,所以很自然我们就可以追求一个新型的旅游文化。


我们下一步的体制变化,我不太看重。因为我们如果太看重政府了,我们这个事情反而不对了。但是我担心的是旅游的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所以我们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最终融合在幸福产业和美好生活,这才是我们的根本。因为民生就是政治,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旅游作为一种消费,现在在我们整个的消费里已经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这两年有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两个50%,一个50%是第三产业超过了50%,第二是我们的消费对GDP的拉动超过了50%。这两个50%是我们的根本,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需要的是文化和旅游的再融合。在这个再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上一个台阶,文化也上一个台阶,大家融合在一起,让我们老百姓的消费再上一个台阶。这就是我们再融合的意义。


发表于 2018-5-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十分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我每天接触的所谓旅游宣传就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15 22:54 , Processed in 0.07508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