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城东十六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的大青山古道。图一:远望枞阳县枞阳镇郭桥村
大青山古道主要因为这里坐落着青山石屋寺而得名。其位于枞阳县城东十六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东南麓半山腰,东南距桥弯大畈一百米,东距马步山一公里二。图二:远望大青山颠与悠悠古道石台阶
大青山,因山色常年翠绿如黛得名;石屋寺,即在大青山山腰。石屋寺很有名。山上景点很多,比较有名的十六处,名“青山十六景”:石屋胜境、菩萨印掌、玉洞藏春、龙隐灵泉、乌鸦候客、白驴化米、相国诗篇、仙人棋局、石鼓轰雷、金鸡啼月、黑虎巡山、石柱仙题、狮子卧云、丹池日暖、白云送接、凤栖梧竹等。图三:悠悠古道石台阶
从大青山通往石屋寺的小路,留下了数百年的古道。诸景之中,以 “石屋胜境” 名声最盛。山南峰下,一块巨石如从天而降,高数丈,广十余米,似巨掌前伸,石下一根天然石柱,自然承接。巨石下近百平方米,空如屋宇,故称“石屋”。过去卒子曾介绍过此景。图四:古道石台阶
人居屋内,冬暖夏凉,宽敞明亮。石壁敲击成韵,东作皮鼓之响,西发铜锣之音,音色各不相同。屋顶平坦,上有一只巨型脚印,印迹清晰,即青山十六景之一的“菩萨印掌”。传说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驾云过访山护国庵,因为山承受不住其重力,地藏王只得将另一只脚搭在青山上,不想竟将这块巨石踩动滚落,压在下方的石柱上,形成“石屋”。图五:远望大青山
传说,东晋建元初年,高僧清供禅师云游至石屋,遂以为隐居之所,凿佛像于壁,潜心研究佛理。后来他四处募化,在石屋外侧扩建佛殿三重,取名“石屋寺”。元代至正年间,裴仙道人居此修炼,颇得修炼的法门。相传有乌鹊为其扫地,白驴为其化米。裴仙经常会集仙侣道友讲论丹术,因名其地为“会公岭”。图六:古道石台阶
相传明代中晚期,家住青山脚下的何如宠即在此读书。何如宠后来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如今的石屋巨石上还存有其手书的摩崖石刻诗一首,诗曰:“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代认前朝。”以“相国诗篇”而成十六景之一。此外,在石屋读书游览的士人,尚有左都御史左光斗、学者钱澄之、诗人王灼等;清末方守敦、殷希声等人,也在此留下了诗文题刻。图七:大青山古道
石屋寺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无法得知。在安庆市原枞阳县枞阳镇,有很多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留存。其中有盘山古驿道、也有沿长河、长江的古水道等等。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位于石屋寺的大青山古道了。大青山古道的起点,位于枞阳镇郭桥村。大青山古时就产茶,一山的茶树,顺着悠悠古道,再经过半山的石屋寺,是古时百姓进山入寺的必经之路。古道蜿蜒山间,夹道树木森森,沿途磴古苔老。图八:悠悠古道石台阶
郭桥大青山古道古道,在郭桥村与背后的某村之间,东北至西南走向。岭背海拔约二百多米,全长约五、六公里。经考证,它在元末明初就已贯通,是古代安庆府与枞阳镇之间的门户,也是古代往来的茶道、祈福道,更是一条百古道。图九:古道石台阶局部
一条小溪与古道相伴,石台阶供人行走。石头台阶已被磨得光亮,古道在此体现。山中清幽恬静,鸟鸣水声,颇有隐世的感觉。古道蜿蜒在磅礴的群山中,是石头铺筑而成,只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踩踏才成了路。石阶顺山势倾斜,盘璇而上,那石阶被过往行人的脚磨得光溜溜的,见证了人类变迁。图十:古道石台阶与老屋
沿路行至大青山之颠,视野开阔、风景如画,山中竹木茂盛,鸟语花香。曲折清幽、百涧奔流,众瀑飞泻。水光山色,辉映其间,仿佛一幅瑰丽的山水长卷。古道周围是一派田园风光,灌木、杂草葱郁,一路清幽恬静,虫声鸟语不绝于耳。百年来,古道与这里产的山茶、石屋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化的交融,又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桑和苦难。从古道中,仍可见当年的繁华和辉煌。图十一:大青山古道石台阶
(本篇完)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