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不小心的时候。有时我们明明觉得自己很专心,却做出一些粗心大意的蠢事。比如我。
不久前的某天,我一个人在家整理PPT,正准备出门搭高铁去南部演讲。这时老婆打电话来:“我带孩子在外面,忘了带家里的钥匙。你锁了门以后,一定要把钥匙留给楼下的管理员,不然我们就进不去了!”
“OK,没问题!”我回答。
老婆还是不放心,过了几分钟又发来短信:“不要忘记啰!”
老婆很了解我。当我在写作或准备演讲之前,基本上是个没脑袋的先生。但我这次特别注意,先把钥匙放在裤子口袋里,而不是在背包中,到时候方便拿出来交给警卫。
接着我打电话叫了出租车,收拾计算机、洗脸刷牙、穿上鞋子、锁起大门、搭电梯下楼,心里还念念不忘:“钥匙!别忘了钥匙!”
走出电梯,哇,天气好热!我快步穿过小区中庭。透过大厅的玻璃门,我看到出租车已经到了,于是加快脚步,跟管理员打声招呼,跳上出租车,直奔车站。
随着高铁逐步加速的声音伴随着微微的震动,我开始昏昏欲睡。“最好先打个盹,到高雄才有精神。”我心想,“但回来时就不能打瞌睡了,因为那时候已经很晚,怕回家睡不着……”
回家???
突然一阵晴天霹雳,我爆出一身冷汗,从头皮麻到脚底。回家??回家!!天哪!钥匙!!这时手机响了,老婆的语气冷到可以结霜:“钥-匙-在-哪-里?”
那天,可怜的老婆必须带着两个孩子四处奔波,还得赶紧买尿布、奶粉(当时儿子才1岁多)。回家时见到老婆那疲惫的样子,我恨不得拿出一迭算盘,跪地磕响头了!
我很自责,非常地自责。我不仅累到了家人,而且万一某天我忘的不是钥匙,而是更重要的东西,怎么办?
别让粗心酿成悲剧
2014年7月7日在美国,有位父亲开车载着1岁多的儿子去托儿所。沿途,他拐弯去买了杯咖啡。接着,他去办公室,下班后回去托儿所接孩子。
“你的孩子今天没来啊!”托儿所的人困惑地看着他。
这位父亲突然发觉自己的疏忽,转身冲出托儿所。过了一会儿,从停车场传来惨痛的哀嚎。
孩子母亲赶到医院,见到先生哭涨的脸,就知道一切已经太迟了。
不要认为这是罕见的事。根据统计,光是在美国,每个夏天平均有40位儿童因为被家长遗忘在后座而中暑致命。自从1998 年开始,已有超过600件这样的悲剧。
也不要认为这是笨蛋才会做的事。这位小男孩的父亲是计算机工程师,母亲是律师。上个礼拜在佛罗里达才又发生同样的案件,父母亲都是当地法院的检察官。
更不要认为这些父母亲是恶人,或根本不把孩子放在心上,不配当父母。在美国,几乎所有hot car babydeath的事件都会被刑事调查,而绝大部分的结论都是一样:这是一时疏忽所造成的悲剧。有些父母还是会因“非蓄意杀害”罪名判刑1年,但他们心中的创伤,可要背着一辈子。
忘记带钥匙的那天,我非常自责,同时也感谢上天给我一次警惕,没让疏失酿成更大的不幸。因为我知道,以上两种看似不同的状况,问题都出在同一个地方。
不小心,并非不在意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粗心大意?
原因是,为了省电。人脑只不过1.4公斤,需要的能量却是全身的20%。为节省体力,当大脑处理熟悉事情时,会进入“半自动模式”,因为那样较省电。
你今天刷牙了没?八成有,因为那是生活习惯,但你八成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刷完的,因为当你的手在动时,心里可能正在想别的事。你能够一心两用,因为刷牙的动作已经被大脑设为半自动模式,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
任何一件重复做了很多次而成为习惯的动作,就好比计算机程序一样,只需要一个指令就能启动执行。这个程序叫做惯性回路(habit loop),而启动这些程序的信号或环境叫做引子(cue)。
举例来说,当你早上睡眼惺忪走进浴室时,浴室的环境就是cue,刷牙洗脸则是被启动的惯性回路;走进办公室,看到同事们是cue,打招呼、打卡、泡咖啡、开计算机,这些都是惯性回路。
根据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温迪吾德的研究,我们将近40%的生活都是日复一日的惯性动作,而当我们处于这种半自动状态时,愈是熟悉的程序就愈不需要思考,也愈容易心不在焉。只要一闪神,就很容易有所疏失。
因为我经常从家里坐出租车赶高铁,所以当天看到车就直接跳上去。出租车是cue,加快脚步、跟管理员打招呼、坐进出租车,跟司机说“台北车站,东三门”都是惯性回路。就像是有些人每天开车上班,停车锁门上楼进办公室都是惯性回路一样。而某天有别于往常要带着孩子出门时,就可能还是惯性地下车而忘了孩子还在车上。而一旦踏进办公室,则又启动另一套惯性回路,于是开计算机泡咖啡,跟同事们闲聊。
我老婆比我细心多了,但连她也曾到了公司之后,才发现手上还拿着一袋衣服。那是原本要在楼下交给干洗店的,但她也在半自动模式下直接上车。
我很感谢她能谅解我那次的粗心大意,但彼此也痛定思痛,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再让这种事发生!
对付惯性回路的方法
好消息是,最新的心理学研究,给了我们几个破解惯性回路的方法。但是,你一定要在神智清晰,并在惯性回路启动前就要做好准备,才有效:
1. 在惯性回路里放只臭虫
会让计算机程序中断的错误指令,俗称为bug。工程师想尽办法除虫,但我们要刻意放虫。如果你今天要带孩子去托儿所再去上班,上车时,就把手机和公文包放在孩子的座位旁。
当你要下车时发现它们不在副驾驶座位上(如果你平常习惯放在那里),则会让自动模式中断,提醒你要检查后座。这种刻意中断习惯的方法,就是生活中的益虫。
2. 在过程中设定提醒关卡
你可以在出门前打电话给秘书:“今天见到我,就要问我是否带孩子出来了!”若你没有秘书,但知道自己进办公室就会先看email,那就事先发封邮件给自己,主题写上“孩子在哪里?”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在手机上再设个闹钟,在你平常到公司的时间响起,提醒你注意自己是否有忘记什么?
3. 把“检查”变成一种习惯
大部分人出门前都会摸摸口袋,确定自己带了钱包、钥匙、手机等。这已经是习惯动作,我们只要把重要事项先写在一个便利贴上,并把便利贴黏在手机上,这样出门时拿起手机就能看到清单上的提醒。请不要用手机里的记事本App列清单,除非你能养成每天定时查看这个清单的习惯。
最后还有一个建议,可以当平时的保健操:不妨偶尔换个方法做事情,刻意挑战平常的惯性回路。如果你平常都用右手刷牙,试试看某天用左手刷一次。你八成会刷得很别扭,但一定会比平常更注意每个动作。
或试试看:倒退着从卧室走到家里门口(请注意安全!)你一定会走得比平常慢,也一定会比较小心。就是因为小心,你也八成会注意到家里一些很久没注意过的细节(原来家里杂物那么多,动线那么差啊!)
你没注意过的细节太多
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你需要这套心理课
是的,在我们生活当中,充满着类似的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你或许会在意,或许又会忽略,完全取决于,这样的小事会不会酿成更大的结果。
一直以来在社交网络上,经常有朋友向我询问生活中的各种苦恼,比如压力大、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有负面情绪等等。这些问题,很多是因为不懂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反应机制,导致不能很好地自控和沟通,产生很多糟糕的状态。
这,就是最近我开的心理课——《不理性再见:刘轩的心理学院》的缘起。目前,这个节目正在持续更新中。我会跟你说说怎样“打开心扉,用正能量迎接每一天”,也会跟你聊聊“为什么总有人会觉得自己有社交焦虑”,也会帮你调整调整“寻爱频率,调对频道找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