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通真村岗竹岗的通真观和一块《奉旨禁革檀越碑》。图一:站在通真观能遥望岳西县天堂镇
通真观,相传始建于天堂乡老观冲,后迁建于莲云乡道观山,现建于岳西县城西十公里的莲云村朱屋通观村。道观座西北朝东东南,两旁青松翠竹,风景秀丽。图二:通真观
通真观前视野开阔,能够一目望尽岳西县天堂镇,风景尽收眼底。原道观七道案山,一层高于一层,色彩一道淡于一道,那远处的“南山一柱”天柱山一览无余。图三:通真观大门
通真观最早建于元朝末年(1340年),通真观是三次易地才到朱屋通观村。现通真观三重大殿,四十余间,建筑面积七百平方米。图四:通真观道士墓
通真观现有神象七尊,大门前有一对华表、二个石香炉,据查,此石香炉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大殿里面有二段用五级石阶及两旁的石柱郭坊连接三进大殿,也应该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所刻。该观是安庆地区道教重要场所。图五:通真观道士墓碑
莲云乡莲塘村岗竹岭,通真观位于海拔1570米处,卒子骑摩托车足足半个多小时才到此,到时已经傍晚时分。据卒子在道观前后左右观察,有一块碑记,可以揭开通真观的身世。图六:通真观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
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初一,通真观主持道人汪乾一勒《奉旨禁革檀越碑》载:“……通真观现有田种十八石五斗,载亩五十八亩七分九厘九毫,在忠里九甲太平户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准擅自售卖……”。道光七年(1827年),有观房四十间,一进三幢,分前厅后殿,前厅置钟鼓、关帝像,后殿置太上老君、华佗塑像,左右神龛镌有二龙戏珠图案。土地改革中,观宇分给八户农民,神像摧毁无存。现仅存残匾一块,禁碑一座。图七:通真观太上老君像
2010年5月17日,安徽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涡阳老子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到岳西县莲云乡通真观考察道教文化,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范蔚新等陪同考察。李福道长认为,岳西县道教文化积淀深厚,司空山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通真观是安徽省重要的道教古迹,岳西县道协要充分发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为岳西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图八:通真观大门与禁碑
通真观后有普济庵,庵内现保存古物有:清禁碑一块,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石磨一只,碓臼一个,还有完好的清朝双面刻字签板十块(合计记九十九签)。图九:通真观禁碑
普济庵内清乾隆禁碑“奉旨禁革檀越碑”保存完好,碑记:“钦授江南安庆府潜山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记大功十次,见等事案,奉阁宪牌准,礼部司仪制司,案呈礼科,抄出浙江学政钱,條奉:各属境内寺庙,所有一切田地山场,无论有凭无凭、年远年近,所有檀越概行革除,勒石寺门,永远遵守。图十:通真观禁碑局部
语查士民捐助,皆归于寺内,本属乐施,何得竟起檀越名色,侵年伯占,滋生事端,地方官如遇此等讼案,即应随时断结,以息纷争。应如该学政所请,通行宜省出示晓谕,将檀越一概革除,不许借有私处争夺讳告,其士民施舍之田产、建修之寺庙,但许僧道经营,亦不许檀越自买卖,如有犯案到官者,该地方官随时酌辨,按例惩处,仍行勒石示禁可也,等因其题,奉旨依议,钦此。图十一:通真观禁碑局部
钦遵咨院行司檄府转行到县,奉此,当经查明各寺院现在田产项亩坵瑕等,当差里甲造册申送在案,合行勒石示禁,为此,仰普济庵僧俗等知,悉拟册造,现存田种一石二斗五升,载亩四亩二分,□□里□甲□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许擅自售卖,倘有违反,不遵示禁,按例治罪,各宜凭遵,须至碑者。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初一日 普济庵僧深远立”,当时的普济庵,由此可见一斑。图十二:通真观禁碑局部
此禁碑为安庆地区一块十分难得一见的圣物。图十三:通真观石阶
(本篇完)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