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七、读书做人 ——汪昌綮读书著述 汪昌綮字希白,号来峰。出身于书香门第。十二岁时,即遍读诗文,许多都能背诵下来,尤喜读史,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当时有个文士陈三寿先生,听说汪昌綮是个彦俊少年,乃于除夕的前一天,来到其读书的五云斋拜访。汪昌綮见来者儒巾长衫,慈眉善目,乃拱手请入。寒暄罢,陈三寿问道:“明天就过年了,你为何还在这苦读呢?”汪昌綮答道:“纲目还没读完啊,怎么能就想着过年呢!”陈三寿听了此言,不由得心中钦佩,点了点头,道:“好后生,前途无量也。”然后拱手辞去。 原来,这陈三寿有一女,很是贤惠。陈三寿为了爱女的终身大事,故而亲自前来察访。今日眼见得实,随后两人便成了翁婿。 后来,汪昌綮遵父命,学习当代时文,便轻易考上了秀才。然其生性淡泊,喜读书,不尚奢华。自号半隐山人,常年住在堆满图书的五云斋,坐卧其中,博览群书。穷究事物之理,窥探圣贤之奥;识之于心,体之于身;目览手批,无论寒暑,从不间断。除非岁试,几乎足不出户,而专心研究学问,很少与人交往。只有当汪恒斋、张西民二人来访时,则欢欣异常,与之研讨诗文,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得出结果,连饭都不肯吃。 每逢有人前来求学,汪昌綮均视为己子,尽心教诲,曾说道:“如今人家子弟很少有成器的,原因是他们的父兄都期望其读书做官,老师们也只教他们读书作文,而不注意教他们首先做人。所以这些学子们便骄气日盛,惰性滋生。资质平平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稍有成效的,又趾高气扬,放浪不羁。这种习俗养成,便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真可惜啊!古人云:读书明理。读书人应该先学做人!如何做人,才是立身之本,其次才是研究学问,不能本末倒置啊!”此论一生,人皆钦佩,门徒日增。 汪昌綮生性豁达,素来乐观。常以陶渊明自诩。窗前缸内,养金鱼数尾,以观其游趣;庭院坛中,种些花草,以悟其生机,尤欣赏菊花那傲霜不凋的特色。 汪昌綮晚年对儿子们道:“我没到四十岁就无意于功名了,而仍是专心读书求学。一有所得,就用笔记下来。现在我把所作的笔记整理出来,留给你们。你们年富力强,正是用功上进之时,沿着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行,必然会功到自然成的。” 由于战乱兵火,汪氏宗谱屡遭毁焚,汪昌綮很是痛心不安。乃将历年收集的宗谱资料,整理编辑,嘱咐子孙道:“择时汇成付梓,以传承家族文化。此举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史和地方志有益补充,不可小觑。” 汪昌綮一生精研学问,身体力行,著作等身。其《穷源笔录》一书,以著名的河图洛书为纲,阐明天理万物,洞察人事变迁;凡经史的要领,人物的褒贬,学术的类别等等,无不条分缕析,追源溯流。《圣階梯成》一书,首卷叙述圣贤所遗的典范经文,次卷叙述后代大儒的格言,并辑录了一些先贤的诗文,且间参己见。最后还将自己的诗文及家训等汇集成册。 汪昌綮享年八十岁。其人其事,载于《安庆府志》,这本身就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肯定。 其妻陈氏自少至老,与夫同心同德,亦同登高寿。其平日里,寡言少笑,严于治家。所生六子虽俱成名,但陈氏仍无喜色,谓之道:“你们不能因为有了一点小功名,便自满自足。应为国家立功,为万民立命,方能称得上是有作为的大丈夫啊!” 喜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勤动眼,勤动手,勤动脑,是读好书的基础和秘诀。读书明理,读书先学做人,这才是人的立身之本。汪昌綮这个数十年日积月累的心得体会,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